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棘和无棘两种表型栉江珧同工酶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有棘和无棘两种不同表型的栉江珧的外套膜组织进行了EST和SOD同工酶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类型的酶谱表达有一定差异,但同时也存在中间类型,表明有棘和无棘的表型差异,尚不能提供它们应划分为两个种的充足证据。  相似文献   
12.
波伏棱型羟基纤蛇纹石是波伏棱型纤蛇纹石矿物的新变种,本文报导它的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穆斯堡尔谱、电子顺磁共振谱和核磁共振谱。 研究表明,吸收光谱是Fe~(3 )和Fe~(2 )的晶场跃迁以及Fe~(2 )→Fe~(3 )的荷移跃迁引起的;红外光谱是OH和Si-O的伸缩振动、OH转动以及Mg-O和Si-O的弯曲振动引起的;穆斯堡尔谱是Fe~(2 )_(八面体)、Fe~(3 )_(八面体)和Fe~(3 )_(四面体)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谱是Mn~(2 )_(八面体)、Fe~(3 )_(八面体)和Fe~(3 )_(四面体)引起的;核磁共振谱是管道水,镁八面体和硅氧四面体上的OH引起的;矿物加热到825℃时,结构开始破坏并出现镁橄榄石相。 此外,本文还解释了该蛇纹石颜色的本质,阐明了上述过渡金属离子和OH在该矿物中的结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安徽月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安徽月山地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一定的典型性。本文论述了月山地区成岩-成矿的时空关系,探讨了岩浆岩及岩浆演化的成矿作用显示,并从成矿地球化学角度深入研究了闪长质岩浆(岩)对两类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贡献,从而确定了月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评价了岩浆岩体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安徽月山地区闪长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月山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成岩-成在放区段。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和阐明了月山地区闪长岩类的形成环境、物质来源、源区特征、岩浆形成与演化机理等。  相似文献   
15.
某些碳酸盐矿物中Mn~(2 )和Fe~(2 )离子的晶场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天然菱锰矿和菱铁矿的室温光吸收谱及其理论解释。 K.L.基斯特(Keester)和W.B.怀特(White)报道过菱锰矿的室温谱,勃列缅科和别良叶娃在低温(77—4.2K)下进行过测量;R.史蒂文森(Stevenson)还在4.2K温度下仔细研究过它在4060(?)谱区的吸收,并指出在该区域内谱的精细结构与磁振子激发和碳酸根的振动有关。本文的测量结果与文献[1]和[2]的相似,但对于两个样品(Rhch-2和Rhch-6),在紫外区观测到了更多的跃迁。  相似文献   
16.
The 0S2~0S54 spheroidal modes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triggered by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of 26 December 2004 are retrieved from VHZ data recorded by seven upgraded station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We compare these spheroidal modes with theoretical free oscillation spectra calculated from the Preliminary Reference Earth Model (PREM) and find a coincidence between their periods. Spectral splitting phenomenon is observed obviously in 0S2, 0S3, 0S4, 2S1 and 1S2 free oscillation modes. What is most noticeable is that the oscillation mode 2S1 is reported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first time by Rosat et al) without any data stacking. We simulated the split singlet of 0S2 mode on seven CDSN stations based on general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can reach 1023 N.m.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cording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carries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source mechanism and earthquake location,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detailed study of source ruptur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7.
18.
一、前言岩石物性资料是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解释的依据.解放后十年来随着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不论是地质部或是石油部所属的物探部阳都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岩石物性(主要是密度和磁化率)测定工作.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对各地区正确地应用地球物理资料来进行地质解释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使这些资料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我们对这些分散的资料作了初步汇总、分析和研究.兹将其部分成果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岩,其中侵入岩年龄在328.2~290.7Ma之间,时代上属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年龄在296.7~280Ma之间,为早二叠世火山活动产物。区内侵入岩由早到晚(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塔斯特岩体→喀尔交岩体→阔依塔斯岩体、恰其海岩体)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具有弱双峰式特征,卡拉岗组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特征,均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基于萨吾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时间框架、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我们认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萨吾尔地区处于后碰撞构造背景,并逐渐由挤压-拉张过渡阶段演化到拉张阶段。  相似文献   
20.
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中 《中国科学D辑》2007,37(3):370-377
摘要 本文对四川双流县胜利和黄甲两个红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并且利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孢粉分析方法探讨了地层的沉积成因及形成环境. 磁性地层的研究结果显示出, 在两个剖面中, B/M界限均位于网纹红土的上部, 并且在剖面的中下部记录了松山负向期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 说明成都平原网纹红土的母质形成于第四纪中期. 沉积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成都粘土、部分网纹红土的母质与川西黄土一样属于风尘沉积. 孢粉分析结果揭示出, 网纹红土母质形成的第四纪中期, 成都平原的植被为针叶林, 气候经历了温凉较湿-寒凉较湿-温和或温凉较湿的变化. 第四纪中期成都平原相对寒凉-温凉的气候特征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而青藏高原在此时期的快速隆升以及冰冻圈范围的扩张可能是造成该区气温较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