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262.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SQ1沉积于盆地初始断陷期,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SQ2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的拉张作用增加,湖盆范围扩大,(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SQ2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发育由断陷湖盆转为坳陷湖盆,湖侵体系域湖泊沉积范围最广,主要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环境,高位体系域湖平面略有下降,以滨浅湖沉积环境为主。指出白驹凹陷生油层主要发育于SQ2湖侵体系域,其本身又是良好的盖层;而储集层则主要发育在SQ1-SQ2低位体系域以及SQ2高位体系域,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2套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的良好配置使白驹凹陷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滨浅湖砂滩、砂坝砂体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263.
莫干山花岗岩体位于东天目山晚中生代火山盆地东端,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定年得到年龄为128.1±2.1Ma,全岩Rb Sr等时线定年结果为135.4±4.3 Ma,表明其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莫干山花岗岩的Sr-Nd-O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初始87Sr/86Sr=0.70933;εNd(t)=-3.75~ - 6.4;δ18O=8.86‰~10.78‰,表明其成因类型属Ⅰ型花岗岩,是壳-幔物质混合形成的.按Sr 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地壳端员和亏损地幔端员的贡献份额分别为47%~49%、51%~53%.莫干山花岗岩与建德群黄尖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其Nd-Sr同位素组成也很相似,表明它们来自同一岩浆源.  相似文献   
264.
本文通过对西藏南羌塘扎仁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颗粒灰岩特征描述,并对其产出层位、沉积环境作出分析,认为中侏罗世布曲组沉积早期(J2b1),该区在碾砸-巴尔扎-日埃坡-晓嘎晓那-巴格底加日一线以北地区,属于一套碳酸盐台地边缘浅滩相沉积,为一种强烈扰动的高能浅水沉积环境.此线以南同期总体是一套开阔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对该区寻找油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5.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266.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属于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是非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泥堡金矿区开展1∶10000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查明了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及少量萤石化、毒砂化、辉锑矿化、方解石化等围岩蚀变的空间展布规律,厘定了矿区控矿构造格架为F1逆冲断层及其牵引形成的二龙抢宝背斜,以及枢纽北西向与北东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穹隆构造。并据此提出了泥堡金矿找矿靶区,即位于玉家坪以南的乡道旁、次级逆断层与背斜构造组合样式发育区。  相似文献   
267.
岳龙  王敏  曾昌兴  陈仁  贺永忠  易成兴 《贵州地质》2021,38(1):35-42, 64
笔者在参与西藏1∶25万加错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对西藏鱼鳞山地区鱼鳞山组火山岩进行进一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挖掘及再研究。研究表明该组由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熔岩组成至少具有三个韵律;主量元素表明其为高碱富钾的基—中性岩类,属钾玄岩系列—高钾质系列;稀土元素中轻重稀土的∑LREE/∑HREE比值和(La/Yb) N比值分别为16.44~19.39和73.04~84.18,火山岩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大;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相对于相邻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且Sr同样表现出亏损态势。结合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鱼鳞山组火山岩为板内裂谷幔源玄武质岩浆演化而来,仅伴有少量的地壳混染,为喜山造山运动中板内应力松驰阶段之产物,近东西向昆楚克错断裂在喜山期复活为岩浆活动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268.
罗楼组上部灰岩段是右江盆地西北缘奥伦尼克期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唯一赋存层位,生物地层研究精度较低.本文以安然背斜东段敢南、者堡一带罗楼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测制,对该组上部灰岩段进行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果显示,敢南一带罗楼组上部可识别出5个牙形石带,者堡一带罗楼组上部可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根据两条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认为右江盆地西北缘奥伦尼克期包含5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N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 带、Novispathodus waageni 带、Neospathodus crassatus 带、Icriospathodus collinsoni带以及Triassos pathodus homeri-Tr.symmetricus组合带.区内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主要产于Triassospathodus homeri-Tr.symmetricus组合带.该研究结果为罗楼组上部灰岩段海生爬行动物群时代的限定提供可靠的生物依据,并为进行奥伦尼克期海生爬行动物群产出层位的精细对比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69.
从江县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位于黔桂交界处,交通尚便,是一条地层发育良好、厚度巨大、沉积连续、层序完整、顶底界线清楚的剖面。内部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依次为:长安组、富禄组和黎家坡组,其划分标志清楚,易于识别和掌握,并可进行区域对比。在剖面上,南华系与下伏青白口系下江群隆里组和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均为整合接触。该剖面较完整而连续地记录了该区南华大冰期(包括长安冰期、富禄间冰期和南沱冰期)的沉积演化史,是研究雪球事件的良好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270.
1 研究背景 地震产生机理及其孕育机制复杂,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前期重力测量数据以及地震历史资料可知,地震孕育过程中会出现具有前兆意义的重力异常,同时其所引起的地壳变动会导致区域性重力场发生短期变化.为此,需要构建高精度陆基重力网得到地球重力场及其变化规律,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供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