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贵州省晴隆锑矿共(伴)生硫铁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晴隆大厂锑矿是我国大型锑矿床.前人对有关锑矿床的成因、控矿规律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陈豫等,1984;廖善友和胡涛,1990;叶造军,1996;陈代演,1992),但对其共(伴)生的硫铁矿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52.
本文根据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防护技术,针对水厂自动化系统结构特征,对目前造成水厂雷害的来源进行了理论分析说明,提出合理的防雷设计方案和解决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减少雷害对水厂设备的危害,更好地搞好防雷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53.
天然沸石在环保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朱俊  王宁 《矿物学报》2003,23(3):250-254
天然沸石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及较好的催化性等性能,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水处理、空气净化、放射性废物处理和抗菌剂的制备等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我国天然沸石的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应加强各种天然沸石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研究,大力加强天然沸石的改型改性工艺技术研究,扩大天然沸石在环保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4.
水与泰山     
泰山闻名遐迩,它于1987年以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风景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泰山集美于一身,然而滋润涵养泰山美的因素是什么,就是水。没有水就没有一切生物,本文就水的课题,对潜伏着威胁泰山美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应引起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55.
隐身材料研究开发现状与矿物材料在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宁  朱俊  冯俊明  张强 《矿物学报》2001,21(3):345-350
本文简要介绍了隐身技术中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及矿物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并针对日益严重的电磁波环境污染等问题,讨论了矿物材料在电磁波污染防治、隐身技术和远红外吸收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长江三峡库区干流水体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及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三峡水库枯水期已有11.1%的监测断面水质超标。城区江段岸边水质已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带。利用面向环境问题的污染负荷计量方法,对长江三峡库区干流水体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及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污染负荷2003年总量为2.79万t PO43-当量,其中总磷贡献量最大,占总量的45.8%。其次是总氮和CODCr,分别占37.9%和16.4%。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施肥是主要来源,分别占总量的61.0%和26.3%。水生生态毒性污染负荷为7 612.6t 1,4-二氯苯当量。其中挥发酚和汞贡献量分别占78.0%和21.2%。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占76.52%,重点工业企业的占23.48%。富营养化污染负荷有逐年增加趋势。重点工业企业六价铬和铅,城市污水中挥发酚水生生态毒性污染负荷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浙江省新农村系统工程的建设目标,重点研究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功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8.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盛行的地槽-地台学说,起源于西方学者对大西洋半球的欧洲和北美东部地质的研究。20世纪中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起源于对现代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但用板块学说解释大陆构造的尝试,也是从解剖北美和欧洲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造山带开始的。二者均缺少太平洋半球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及邻区的资料基础,因此,其立论基础是不全面的。这就给亚洲,特别是给中国学者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的编制和全球构造的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处于亚洲核心地带的中国及邻区不仅是亚洲也是全球显生宙地质结构和发展历史最复杂的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乌拉尔—蒙古—兴安巨型造山带是全球规模最大、发育历史最长、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古生代造山带;中国西南部,特别是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提斯巨型造山带出露宽度最大、地质纪录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构造域,既有亚洲东缘的巨型中生代造山带和新生代的沟弧盆体系,又有宽阔的滨太平洋陆缘活化带。这就使中国及邻区成为研究全球显生宙构造不可缺少的重要地段。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在全球构造研究中的区位优势,以地球系统多层圈构造观为指导,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结合的方法,立足实际,抓住特色,构建中国大地构造的新理论、新模型,为国际地球科学,为发展、完善现代大地构造学理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