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孙千千  朱伟  李明 《湖泊科学》2015,27(5):865-872
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太湖贡湖湾及梅梁湾微囊藻的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调查,并探讨影响微囊藻群落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7-11月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都表现为鱼害微囊藻(Microcystis ichthyoblabe)、惠氏微囊藻(M.wesenbergii)及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顺次成为优势种的演替过程,其余时间段内以鱼害微囊藻及其它微囊藻为主.通过CCA分析环境因子与微囊藻属内各种类之间的关系,发现温度是驱动其季节演替的主要因素.两个湖湾之间及同一个湖湾内中心与岸边区域的微囊藻种属分布差异不明显.但是受到风的作用,两个湖湾中下风向位置的微囊藻细胞丰度较高.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更易受到风的影响而向下风向位置迁移,这是因为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群体粒径相对较大,易于漂浮在表层而通过表层迁移聚集于下风向处.可见风引起的表层迁移是影响微囊藻群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2.
水库环保疏浚及板框脱水工程中余水水质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库、河流污染后实施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实例很多,但如何处理疏浚余水以及处理尾水排放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控制标准,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溧阳市沙河水库环保疏浚以及配套的泥浆板框压滤脱水工程为例,研究了余水发生后的水质以及在各处理环节中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规律探讨了疏浚尾水的排放标准.结果 表明疏浚余...  相似文献   
123.
风生紊流导致微囊藻群体破碎和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群体大小和形态决定其垂向迁移能力,从而影响着水华的形成.为了探讨湖泊中风生紊流对微囊藻群体大小和形态的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8月26日至9月7日在太湖梅梁湾的围隔内进行了12 d的昼夜不间断的高频采样(采样间隔每2小时一次).研究期间,水面微囊藻密度呈现4次周期性消涨,藻密度变化范围为4×104~2671×104 cells/mL.而整个水柱中的藻密度变化范围仅为3×104~18×104 cells/mL.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与表面藻密度呈负相关而与风速呈正相关.强风速使微囊藻在水柱中均匀分散,增强了透光性,促进了微囊藻的生长.微囊藻群体粒径随着风速的增大逐渐减小,反之亦然.其中值粒径(D50)变化范围为66.2~768.0 μm.在此期间微囊藻群体形态主要以鱼害微囊藻、不规则的惠氏微囊藻、球状的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为主,其占比也呈现出波动状态.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微囊藻群体大小与风速呈负相关,说明湖泊中风生紊流会影响微囊藻群体大小.当紊流强度为2.33×10-5 m2/s3时,微囊藻群体会发生破碎现象,该紊流强度相当于5 m/s的风在30 m深的水库或湖泊中所产生的紊流强度.微囊藻群体被风生紊流破碎后最大粒径与该风速下紊流的最小涡旋尺度相近,表明紊流的最小涡旋尺度决定了微囊藻所能形成群体的最终大小.监测期间,整水柱中不同群体形态的微囊藻占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监测初期以鱼害微囊藻群体形态为主,随后不规则的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的比例不断增加,最后鱼害微囊藻群体形态又占据主导地位.球状的惠氏微囊藻群体形态在整个监测期中的比例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群体形态微囊藻之间比例的大幅变化无法用微囊藻生长演替来解释.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鱼害微囊藻与惠氏微囊藻(不规则的和球状的惠氏微囊藻之和)群体形态之间存在负相关,且惠氏微囊藻与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呈负相关.但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关注在微囊藻群体形态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细胞大小、胶被、产毒特性和基因序列等特征,从而验证不同种微囊藻群体是否存在形态转换这一猜想.总而言之,普通强度的风生紊流能够破碎微囊藻群体,而气候变化导致的内陆湖泊周边风速下降会促使微囊藻形成更大的群体,从而有利于水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4.
125.
张衡  朱伟  张省 《测绘科学》2023,(4):54-59
针对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构建中地面重力数据分布不均匀且较难获取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谱组合重力场模型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实现了卫星重力场模型与高阶重力场模型的优化组合,结合293个实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准数据,构建了山东省范围的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利用GNSS水准数据检核表明:在山东省范围,利用谱组合重力场模型构建的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大多数工程要求,与采用地面重力数据构建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对比发现,在不使用地面重力数据的情况下也可构建厘米级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明显优势,便于及时开展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维护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