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252篇
地质学   1085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5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1.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 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粗糙度长度之间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 曳力系数和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 动力粗糙度长度与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自然指数关系; 临界摩擦速度为0.83m·s-1, 临界10m级风速为23.69m·s-1。  相似文献   
912.
913.
宁芜北部脉状铜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宁芜北部地区分布众多热液成因的脉状铜矿床。本文对区内的谷里铜矿和南门头铜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石英-金属硫化物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2.9~299.4℃、166.7~355.4℃;盐度分别为4.5 wt% NaCl eqv.~11.1 wt% NaCl eqv.、3.5 wt% NaCl eqv.~12.0 wt% NaCl eqv.;密度分别为0.75~1.01 g/cm3 、0.80~0.89 g/cm3;估算二者的成矿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2~30.4 MPa、0.69~1.15 km和12.8~35.1 MPa、0.48~1.32 km。谷里和南门头铜矿(体)成矿流体均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和浅成条件等共同点,但前者为中温流体,后者为中高-中低温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二者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区别,南门头的包裹体气相成分组合为H2O+CO2±N2,而谷里铜矿包裹体气相组分仅见H2O。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如矿物组合、赋矿围岩、矿化蚀变、成矿岩体等方面的差异,推测宁芜北部可能存在两期铜成矿,早期与大王山旋回的辉石闪长玢岩有关(以谷里铜矿为代表);晚期与姑山—娘娘山旋回的花岗岩类有关(以南门头为代表)。  相似文献   
914.
南岭科学钻探第一孔选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赣南银坑矿田作为中国深部探测实验研究在南岭成矿带的首批示范区,以探索深部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为主要目标,先后开展了地质实测剖面、地球化学测量、矿田构造、岩浆活动、典型矿床和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认识到矿田内中高温热液型钨多金属矿床和中低温金银铅锌铜贵多金属矿床分带性在二维平面空间内的存在。通过区内岩浆活动与典型矿床研究,发现两类矿床的形成在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方面分别与燕山早期的两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建立了精确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确立了两类矿床在时空三维上存在着成因联系。应用高精度重磁面积测量和骨干剖面的大地电磁、反射地震和CSAMT/AMT等探测方法,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初步探明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的深部结构,为南岭科学钻探选址(SP-NLSD-1)提供了科学依据。南岭科学钻探旨在揭示南岭与武夷成矿带交汇部二层结构的成矿作用,探索南岭地区时空四维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915.
高喜马拉雅的三维挤出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核的高喜马拉雅杂岩带,是以高级变质岩石、普遍的深熔反应以及高温韧性变形为主要特征的热碰撞造山带.在高喜马拉雅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构造发现的基础上,建立高喜马拉雅挤出的3-D构造模式,并提出了挤出的动力学过程:(1)造成高喜马拉雅中弱和热物质产生的局部熔融阶段(46~35 Ma),(2)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和重力裂陷阶段(28~26 Ma开始),(3)韧性逆冲型剪切带形成阶段(>626~23 Ma),(4) MCT和STD的形成造成的高喜马拉雅挤出阶段(23~17 Ma).  相似文献   
916.
为揭示复杂断块油田小型断层调节带的特征并明确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笔者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分析了营26块内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认为其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向叠覆—同向叠覆复合型断层调节带。西侧主断层(营1断层)与调节断层在剖面上呈多级反"Y"字形组合样式,东侧主断层(营8断层、营31断层)与调节断层为包心菜状组合;营1断层活动性减弱时,将位移量传递给营8断层、营31断层和调节断层,使区域位移有规律变化;通过力学分析认为营26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左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营26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右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结合营26块油气分布、油气来源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研究,阐明了主断层沟通烃源灶和储集层,成为油源断层;调节断层停止活动时间早,封闭性好形成断块圈闭,是遮挡断层;建立了营26断层调节带油气成藏模式,预测营13井、营24井和营26井附近为有利滚动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917.
杨华泽  郑学文  曾广华 《地下水》2013,(6):18-19,79
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野外水文地质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针对铁坑矿区这一岩性复杂的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选择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含水层求参。结果表明,此种方法方便快捷,基本能满足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详查要求。并且得出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潜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岩石的RQD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8.
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地震滑坡启程能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滑坡启程能量转化分析对于后期滑坡动力学研究极为重要,因其影响因素较多,具有模糊性,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量计算公式。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模糊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给出总体评价。选取地震加速度、岩体结构类型、控制性结构面特征、岩体完整程度、地层岩性、地下水、不利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夹角7个因素作为地震滑坡启程剧动能量转换大小划分的主要因素,详细分析各个因素对能量转化的影响。采用逻辑分区法确定隶属函数,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得出能量转化率等级,半定量地确定能量转化率大小。以东河口地震滑坡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启程能量转换分析结果客观合理,表明该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在同类理论研究中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919.
土地利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曾思博  蒋勇军 《中国岩溶》2016,35(2):153-163
耦合水生光合作用的岩溶作用碳汇新模式的提出使得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成为寻找“陆地剩余碳汇”(residual land sink) 的新方向。传统意义上,碳酸盐岩风化在全球碳循环模型中被认为是未快速响应地表环境变化的地质过程,然而最新一系列研究表明人类土地利用显著改变了这一地质循环过程。文章总结了岩溶作用碳汇对不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具体响应,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影响岩溶作用碳循环过程主要源自土壤CO2浓度和径流量变化以及外源酸(硝酸和硫酸)的介入。证据显示在土地利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调控中土壤CO2浓度与径流量是复杂且相互制约的两个机制,人类活动产生的外源酸干扰在不同层面上的影响也不同。由于地表水生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内源有机碳(AOC)的巨大稳碳能力(水生碳泵效应)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与碳酸盐岩风化过程相联系,因而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是岩溶碳循环研究的最新方向。基于土地利用调控碳酸盐岩风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综合考虑岩溶作用产生的DIC(溶解无机碳)与AOC在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的相互关系以及定量分析各环境因素的具体效应成为了合理制定人为土地利用调控策略的必要前提,也是岩溶作用碳汇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20.
地质环境数据具有多源、异构、复杂等特点。为更好地发挥地质环境数据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数据,融合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互操作和直接访问三种数据整合方法,提出了一种地质环境数据的集成方法。该方法依托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矢量空间数据、遥感栅格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整合。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1∶20万区域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并对具体集成整合过程进行说明,最终将集成后的数据入库到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了数据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