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1篇 |
免费 | 355篇 |
国内免费 | 4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7篇 |
大气科学 | 247篇 |
地球物理 | 291篇 |
地质学 | 1297篇 |
海洋学 | 290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30篇 |
自然地理 | 2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2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非迭代,非线性二维重力反演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非迭代、非线性二维重力反演方法的原理、模型计算及应用效果等。与以往诸多的求界面重力反演方法相比,该法的主要特点是:将界面的深度用一幂级数的形式表示,且幂级数系数的计算与界面上下地层的密度差无关。因此,一旦求出了幂级数的系数,由界面的密度差可直接得到界面的深度,且幂级数收敛的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82.
详述了十红滩铀矿床的岩石、矿石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及其空间展布特点,据此讨论了本区成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机制、找矿和地浸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3.
赣北修水观音阁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赣北地区双桥山群内角度不整合和地壳运动存在与否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论文以较丰富的详细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室内各类样品测试结果,围绕这个赣北地区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修水运动”不能成立,并提出了砾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4.
针对土石混合体的结构性特点,以含石量为20%、30%、40%、50%、60%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多重分形原理研究多重分形特征,研究分形维数与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土石混合体具有双重分形特征,不同尺度条件下具有不同分形指标,包括块石粒度、土体粒度以及平均粒度等分形维数,与含石量相关。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抗压强度随含石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据单维分形特征,确定最优含石量约为40%。建立了含石量、不同分形维数指标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双重因素综合影响下抗压强度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含石量与分形维数之间存在最优区域。 相似文献
85.
通过1∶25万鹤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小兴安岭中南段摩天岭一带发现了具环斑结构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环斑长石多呈自形晶宽板状或宽板柱状,少数为圆球状.大小不一.2~3.5 cm,内核为肉红色碱性长石,外壳为宽1~2 mm的灰白色斜长石,有时也见无环的卵圆形斑晶.其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摩天岭环斑花岗岩及其岩石组合为不同于前寒武纪典型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的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为形成于造山带与板块俯冲体制有关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的Ⅰ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86.
通过扫描电镜精细观测,在贵州遵义松林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剖面,于其底部的硅质页岩中发现了可能的细菌状化石,直径200~500 nm,形态不一,具有细菌的大小和形状,有机碳含量丰富,大部分细菌含磷.通过与已有报道中具相似形态生物体的对比,认为其可能是原生的、具有细菌生物结构的微生物小球体(Microbioids),本文称之为细菌状化石.这类细菌状化石可以赋存于石英颗粒表面、石英颗粒间,甚至嵌入石英颗粒中.据前人的模拟实验推测,细菌在石英颗粒沉淀过程中可能起到过重要促进作用,这从微观上为硅质岩的形成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87.
珊瑚砂的孔隙结构对珊瑚砂的力学性质和渗透特性影响显著,采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对珊瑚砂颗粒进行了扫描,建立了珊瑚砂颗粒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并对孔隙的直径、体积、紧密度、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松散堆积珊瑚砂及单颗粒珊瑚砂内孔隙结构的渗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孔隙数量随着孔隙直径的增加显著减少,且微孔数量较多,大孔数量较少;孔隙的直径与紧密度之间为幂函数关系,与球度之间则表现为线性关系。渗流分析结果显示,松散堆积珊瑚砂的渗透能力显示出各向异性,Z方向的绝对渗透率小于X、Y方向。珊瑚砂颗粒内的孔隙渗流速度较慢,不同颗粒之间渗流能力差距较大,部分颗粒不能发生渗流,且颗粒内孔隙的绝对渗透率仅占总绝对渗透率的1.26%。 相似文献
88.
湖南张家界三岔和贵州遵义黄家湾在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发育有镍钼多金属矿床,这是华南乃至全球这类矿床的2个典型实例。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分析,分析了成矿岩系的矿物学特征,并进一步根据矿物结构、组成与共生关系,结合地质背景,讨论了矿床成因。结果显示,非矿层中的金属矿物类型较为单一,主要是黄铁矿;而矿层中发现的矿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碳硫钼矿"、针镍矿、黄铁矿、胶磷矿等,其中"碳硫钼矿"和针镍矿分别是钼与镍的主要赋存形式。认为钼主要来自于海水,镍主要来自于热水(液)流体,矿床为海水-热水(液)-生物复合成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此类矿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矿物学基础研究资料,并且有助于加深对矿床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
曲流河地层内部结构复杂,岩性界面具有穿时性,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法不能满足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对储层内部结构精细解释的需要,急需探索有效的地震解释方法。采用基于探地雷达的露头探测、点坝复合体三维正演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震资料频率和地层厚度对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研究了利用地层切片解释曲流河沉积结构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开发尺度的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研究发现:(1)高频地震资料中地震反射能够反映曲流河侧积复合体边界,而低频地震资料中反射同相轴与岩性界面一致;(2)不同厚度的点坝侧积单元地震反射特征存在差异,造成反射剖面的多解性。同时指出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的技术关键:(1)发挥地震资料平面与剖面信息的相互约束和补充;(2)将地质体作为三维空间发育的成因体,利用其平面与剖面特征的成因联系指导解释;(3)级次化解释方法,在不同级次上采用针对性的解释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墨西哥湾新近系地震沉积学解释,实现了曲流河点坝复合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刻画。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