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1篇 |
免费 | 355篇 |
国内免费 | 4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7篇 |
大气科学 | 247篇 |
地球物理 | 291篇 |
地质学 | 1297篇 |
海洋学 | 290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30篇 |
自然地理 | 2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2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1981年2—5月广东省海丰发生了一个震群,以其频度高、震级小、持续时间长,特别是社会影响大而引起海内外的关注。本文扼要叙述了这次海丰震群的特点及其所产生的严重社会影响,并分析其原因认为,这是由于震群本身震源浅而震感强,当地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地理环境,过去在地震知识宣传中尚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由于当地有关部门在处理震情方面发出预报性质的电文所产生的误传而造成的。本文还概述了在震情监视和安定群众情绪方面所采取的相应对策,包括加强监测措施,取得了大量现场资料,及时作出了合乎实际的震情判断;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排除了群众的疑虑,较快地安定了人心,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基于2019年中国地震局"一带一路"鹤岗地震台阵勘选资料,分析了勘选测点记录的近震Pg震相和远震P波震相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相关性。时间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鹤岗地震台阵场地对近震Pg震相和远震P波震相的最佳监测距离分别约为550 m和1 570 m;频率域相干分析显示,监测远震P波信号的最佳距离约1 570 m,与时间域分析结果一致;近震和远震的最佳监测距离分别对应勘选台阵最内圆和最外圆半径,可作为该台阵布局设计的依据。台阵增益分析显示,勘选台阵对于Pg和P波震相识别具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7.
128.
现有的CT重建算法都依赖于转台旋转中心的准确定位,否则会引起重建图像的伪影。目前已有的旋转中心估计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利用180°或360°的投影数据。获取这些投影,需要比较长的扫描时间,占用比较多的资源。为此,在平行束扫描和扇形束扫描两种情形下,本文提出利用部分视角的投影来对转台旋转中心进行快速定位的方法。在平行束情形,利用物体空间质心与投影空间的质心的对应关系定理,由60°的投影即可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在扇形束情形,通过将扇形束投影重排成平行束投影,仍可由扇形角再进行60°的投影准确测量出旋转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9.
由于大型自升式钻井船的插桩位置通常距离海上钻井与采油平台较近,桩靴的插入过程可能会对临近平台的桩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运用球孔扩张理论推导挤土效应产生的水平附加应力大小及其范围;提出一种近似考虑动力挤土效应的拟静力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桩靴下沉到不同深度处时的桩基承载力、桩身应力和最大水平位移,并与静力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桩靴插入过程对周围土体产生巨大的挤压和扰动作用,使得桩基承载力降低,桩身应力变大,最大水平位移增加;与静力法计算数值相比,由挤土效应导致的单桩承载力下降6%~8%,桩身应力增大30%~80%,桩身最大变形量增长1倍。 相似文献
130.
长江西陵峡新滩滑坡地震记录较之通常滑坡记录有其一般特征,也有其典型性,记录波形中出现一组非常尖锐的清晰震相。本文通过滑坡附近10个地震台记录该震相的走时和衰减分析,以及震中距小于50公里的5个台站记录的波谱分析,确认它是整个滑坡过程中一次较强位错源辐射的直达S波震相,强度相当于一次M_L=2.0级地震。本文同时分析了其与通常滑坡记录具有共性的波形,解释结果认为,滑波记录仅是滑坡过程中一系列较强位错源的辐射波,它是以S波为主的体波迭加结果。最后指出这次滑坡的形式可能不完全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