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126篇
海洋学   2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2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从光致发光光谱角度探讨了海南蓬莱蓝宝石的呈色机理.结果发现:与蓝宝石吸收光谱的500~700 nm吸收宽带相比,在500~720 nm发光波段内存在566.8 nm锐峰、600 nm左右肩峰和Cr~(3+)的694.2 nm特征峰.600 nm肩峰与其吸收峰镜像对称,566.8 nm处锐峰的产生原因复杂.600 nm肩峰可能与Fe~(2+)-Fe~(2+)离子对的电子跃迁有关;566.8 nm锐峰因532 nm激光激发Fe~(2+)-Ti~(4+)或Fe~(2+)-Fe~(3+)间的电荷迁移带,通过晶格造成Si~(4+)、Mg~(2+)等微量杂质离子敏化而产生.光致发光谱中呈现更多谱峰,能呈现离子跃迁时不同离子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为500~700 nm吸收宽带由不同致色机制的叠加给出了直接证明,是一种能全面地研究宝石矿物中致色元素能级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2.
东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发现于1991年(Binns和Wheller,1991),水柱具有很强的Mn异常(Sakai,1991).位于北东-南西走向的Pual Ridge上,Pual Ridge由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成.  相似文献   
963.
对马里亚纳前弧南部地幔楔橄榄岩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橄榄岩样品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蛇纹石化,同时呈现出海底风化特征.蛇纹石化橄榄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橄榄石、尖晶石、角闪石、蛇纹石、绿泥石和滑石.  相似文献   
964.
石永红  朱光  王道轩 《岩石学报》2009,25(12):3335-3345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中磁铁石榴铁闪石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评价,并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和共生围岩分析表明,该岩石经历了5期变质作用,展现了顺时针的P-T演化特征,早期阶段表现为近等压升温,晚期阶段为降温降压的过程,其峰期变质平均P-T条件为:524℃和0.49GPa.结合地质背景和郯庐断裂带的演化特征分析,早期过程可能反映的扬子基底所经历的区域变质过程,晚期过程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后期抬升分量所致,不具有造山带的P-T演化特征.对比前人对宿松群的变质演化历史的研究,肥东群和宿松群峰期变质压力差可达0.8GPa,表明两者属于不同变质级别的块体.因而,肥东群和宿松群不能作为被郯庐断裂左行错开的标志层.由此表明,张八岭隆起南段所出露的肥东群变质杂岩,属于扬子板块上的变质基底,郯庐断裂带活动中将其剥露地表,并没有经历过大别造山带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65.
佛子岭群为北淮阳变质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最北缘,处于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位置极为关键。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扬子板块北缘沉积产物,并以加积楔形式产出。然而,随着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的深入,对其构造归属和形成动力学机制产生了差异性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佛子岭群变质属性缺乏准确的判定所致。为此,本研究对佛子岭群展开了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区域变质岩石学研究,以及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分析。研究表明佛子岭群构成较为复杂,主体由细粒的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和石榴云母片岩构成。主期变质PT条件评价显示,其温压范围为610~620℃和0. 9~1. 0GPa,普遍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变质,并非为"浅"变质产物,并卷入了较深层次的俯冲-折返过程。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佛子岭群年龄跨度较大,范围为3101±48Ma~413±9Ma,可分为5组年龄,年龄峰值分别为2537Ma、1567Ma、940Ma、749Ma和440Ma,显示了华北和扬子板块混合物源特征,最年轻的年龄峰值暗示其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  相似文献   
966.
中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是中国首套统一结构、统一格式、统一编码的涵盖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5个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数据库。该套数据库是基于1:1 000 000数据源的地理信息库,以分省1:500 000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二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首轮地质遗迹调查等数据为基础,集成近20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和最新综合研究成果,根据统一的建库技术要求建立而成。该套数据库具有统一的系统库(符号库、颜色库、图案库、线型库),属性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要求建立,图件按照统一的图饰图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共包含163个专业图层,图元数量共337 833个,容量约8.8 GB。该套数据库为实现成果图件的动态管理与更新、构建数字地质环境奠定了基础,可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967.
为了测评导航电子地图道路质量的需要,提出了一种自动对比分析多源导航电子地图道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导航电子地图的道路网,然后通过基于缓冲区分析的算法自动检测不同数据源道路网之间的差异,最后采用基于Shi-Tomasi算子提取道路交叉点并统计道路段数,实现了定量对比分析多源导航电子地图道路。试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自动对比分析多源导航电子地图道路。  相似文献   
968.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石油勘探面临的幔源CO_2风险主要集中于其东区的宝岛—长昌凹陷,目前已在宝岛凹陷北缘发现多个高CO_2含量气层。文章基于地震火山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识别火山/岩浆底辟分布,分析其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宝岛—长昌区的火山/岩浆底辟呈串珠状集中分布在(潜伏)深大断裂附近,凹陷中心的火山分布集中且规模大;中新统为火山最活跃时期,其控制因素主要为地幔上涌、断裂活动、沉积盖层厚度等。通过分析火山/岩浆底辟类型及分布、输导体系、宝南断阶带成藏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认为宝南断阶带整体来看CO_2风险较小,特别是主要目的层陵三段。  相似文献   
969.
为了解海底浮岩气孔充填物对全岩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并获得有效的海底浮岩前处理方法,对冲绳海槽中部的浮岩碎成大于5 cm,1~2 cm及小于5 mm的碎块分别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对清洗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对大块浮岩直接清洗以及将浮岩碎成厘米级小块后清洗都难以将浮岩气孔内充填的细粒沉积物去除干净,而对浮岩碎成毫米级(5 mm)颗粒后再清洗可以有效清除浮岩气孔内的充填物。本文所确定的一套有效的海底浮岩前处理方法总结如下:(1)将小于5 mm的浮岩颗粒置于超声波清洗机内用蒸馏水清洗,每隔15 min换一次水,直到清洗样品后的水足够清澈;(2)将样品先后浸入无水乙醇和稀盐酸溶液中,分别去除有机质和次生碳酸盐、铁氧化物;(3)将浮岩样品置于40℃超纯水中浸泡7 d左右,并每天换水,直至向上层清液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出现。XRD分析表明,海底浮岩气孔中充填物的矿物组成包括斜长石、石英等。少量的气孔充填物对浮岩全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影响不大,但会造成Pb、S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因此可能会对浮岩全岩的Pb-Sr同位素组成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970.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胶辽吉造山带的南端,主要由凤阳群和五河杂岩构成。五河杂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领域,其变质P-T 条件和地层剖面等研究相对较弱。本文试图从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锆石年代学角度构建朱顶-石门山一线的地壳剖面。通过大量的P-T 条件评价,确定了朱顶单元、庄子里单元和石门山单元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其中朱顶单元温压结果为低压麻粒岩相:T=720 ℃~840 ℃,P=0.90~1.33 GPa;庄子里单元温压结果同为低压麻粒岩相,但温度和压力均低于前者:T=700 ℃~820 ℃,P=0.50~0.90 GPa;石门山单元因岩性限制,仅用白云母Ti温度计拟合计算,结果为低压角闪岩相: T=610 ℃~700 ℃, P=0.30~0.50 GPa。锆石U-Pb 定年获得的变质年龄为2 413±22Ma,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庄子里地区岩体和磨盘山岩体的锆石U-Pb 年龄晚于2.5~2.4 Ga,因此应属于后期侵入岩,计算剖面厚度时要考虑岩体厚度的影响。研究区的岩层产状在45°~60°之间,按照两个极端值计算(不考虑岩体厚度)时获得地壳总厚度为16 km,结合3 条糜棱岩带的存在,其应属于中-上地壳的物质组成部分。朱顶-石门山一线的地壳剖面,自南向北,以白石山和磨盘山岩体为界,依次为上地壳、中-上地壳和下地壳,温压条件自南向北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