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2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0篇 |
大气科学 | 203篇 |
地球物理 | 190篇 |
地质学 | 869篇 |
海洋学 | 229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88篇 |
自然地理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2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太平洋和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中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太平洋和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细菌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诸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太平洋和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细菌数量分布大都处于107~108个/dm3范围之内,发现太平洋中部的细菌数量分布高于其东部和西部,这主要与中部海域合有丰富的生物营养物质有关.由于受到水动力的影响,太平洋某些站位水层(0~50m,500~700m)中出现高细菌量值.发现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向外延伸的某些断面的细菌数量有逐渐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马努斯海盆热液区构造特征、基底差异, 结合马努斯海盆热液区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特征, 探讨了二者的耦合关系, 以及构造-岩浆作用对热液活动的影响和控制。马努斯海盆位于西南太平洋俾斯麦海的东北部, 是世界上扩张速度最快的海盆之一。马努斯海盆西部(马努斯扩张中心, Manus Spreading Center, MSC)主要由海盆扩张成熟期产生的大洋中脊玄武岩组成, 属于成熟弧后扩张中心,发育Vienna Woods热液区; 海盆东部(东南裂谷, Southeast Rift, SER)则是一个拉张裂谷, 处于扩张的早期阶段, 属于不成熟弧后扩张中心, 发育PACMANUS、DESMOS、SuSu Knolls三大热液区。MSC与大洋中脊的热液活动相似, 而SER因受到火山、俯冲作用影响更为显著, 其热液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和俯冲流体的特征。与Vienna Woods热液压相比, PACMANUS、DESMOS以及SuSu Knolls三个热液区的水深相对较浅(1 150~1 740 m), 是地球内部热物质由内向外迁移的结果, 其下部岩浆作用强烈。此外,岩浆脱气作用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PACMANUS热液系统中具有岩浆流体的输入。与Vienna Woods热液区相比, PACMANUS、DESMOS、SuSu Knolls热液区的热液活动强度及流体组成主要受控于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区域海-气-浪耦合台风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国家海洋局的相关单位,通过实施近海台风的外场观测科学试验、加强台风边界层(特别是海气相互作用)物理过程诊断分析及参数化方案等的研究,建立并改进了台风强度预报的海-气-浪耦合预报模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台风强度的集合预报技术,在历史典型台风个例和2016-2017年台汛期的业务化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研究了冲绳海槽南部、中部、北部岩心沉积物的稀土元素(REEs)组成和分异特征,揭示了冲绳海槽不同区域的物源差异。由于火山物质和周围河流携带的陆源物质贡献程度不同,各岩心沉积物REE组成存在显著差异。∑REE、∑LREE具由南至北递减的趋势,北部具相对更高的∑HREE,南部次之。LREEs与HREEs间的分馏程度,LREEs、HREEs内部分馏程度均由南至北依次减小。从粒度、微量元素和稀土特征参数的垂向变化来看,岩心S3物源相对单一,沉积环境随时间变化较小,主要受长江和台湾河流沉积物控制。岩心S10、S9沉积物来源更为复杂多样(特别是S9),沉积环境在时间尺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岩心S10层位1主要受黄河和长江沉积物控制,层位2具黄河沉积物和火山物质混合的特征,岩心S9层位1是黄河沉积物和火山物质混合的结果,层位2主要受黄河沉积物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计算的省时性,IAP近岸海流数值模式采用了分解算法,即将控制方程分解为3个过程并用不同的时间步长进行积分。章在此基础上对分解后的控制方程作局地线性化,得到了适合不同过程的开边界条件,对于适应过程,控制方程变换为等价的表示沿不同方向传播波动的特征方程。传出计算区域的波动用特征方程来描述,而传入波动则由无反射边界条件来消除。对于演变过程,求出了解析形式的通解。在流出点上,边界条件可以借助解析解由 相似文献
16.
压榨法脱水和冷冻法脱水生产琼胶在质量及产率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榨脱水法是五十年代首先在日本出现的一种琼胶生产工艺,与人工冷冻脱水法相比,压榨脱水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和操作方便等优点。但压榨法和冷冻法生产琼胶在质量和产率上有什么差异呢?Okada等曾做了比较,而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冲绳海槽南部沉积物的元素赋存状态以及热液活动对沉积物中元素组成的影响,对冲绳海槽南部沉积物岩芯HOBAB4-S2进行了全岩样及顺序提取分析,探讨了该沉积物岩芯中Al、Ti、K、Fe、Mn、Cu、Zn、Pb、Co、Ni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残留相与碳酸盐相是岩芯沉积物中元素的重要赋存形式,典型的碎屑组分Al、K、Ti在残留相中比例极高。铁锰氧化物相和有机结合相中各元素含量均相对较低,但在铁锰氧化物相中,与热液活动相关的金属元素在岩芯的萃取比例及含量上随着深度变化具有一致性,同时在4个层位出现了异常高值,表明在该层位对应的时期出现了热液活动对元素组成的显著影响,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上也可看出明显相同的变化趋势。沉积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整体显示了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更富集的特征,具有极其轻微的Ce正异常和明显的Eu负异常,与南大西洋受热液活动影响较小的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相的配分模式类似,表明其受到热液流体的影响,是铁锰颗粒吸附海水与热液流体中稀土元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在来自南部隆起的物源贡献。已钻井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恩平组具有砂地比超过80%、粒度较粗、发育NE向大规模高角度“S”型前积地震相、具有物源通道的古地貌以及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盆外具有NW向较平缓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和较老的前寒武纪—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时期白云凹陷的南部隆起物源为白云凹陷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陆源物质供给,对白云西南部的优质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云开低凸起恩平组砂体埋深浅,粒度粗,是重要的潜在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19.
铈异常及海水中铈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相碳酸盐岩的铈异常可作为古海洋水氧化还原条件的一种指示剂。安哥拉海盐和巴西海盆(南大西洋)底部洋水在白垩纪时是还原环境,大约在54~58MaBP时,南大西洋变为类似于现在海水的氧化还原环境。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比较完善的铈氧化还原热力学公式,解释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海水和河水中铈地球化学异常的问题,如大西洋表层海水为何具有铈正异常等。查明于54~58MaBP非洲板块和南美板块彻底分离,统一的南、北大西洋开始形成。论证了阿尔卑斯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