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曾敏  徐高海  杨森 《地下水》2022,(5):39-41
熊渡水库位于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聂家河村,属长江二级支流渔洋河中下游段;以发电、灌溉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设计年发电量8 600万kwh,灌溉面积约15万亩。本文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及取样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人类重大工程之熊渡水库对含水层、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引水隧洞开挖对含水层基本无影响;未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未对附近两处泉水流量造成影响;水库内网箱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对熊渡水库部分区域水库水质造成污染;水库位于岩溶峡谷区,地下水水力坡度变化较大,水库蓄水仅对周边近水面区域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使地下水水位抬升约45 m,影响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从地质概况、地热水的成因、热储构造、补径排条件及热显示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的地热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彭水县郁山镇地热水的形成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以地温梯度及化学热等方式增温,以郁山断裂带的断层裂隙通道、岩溶通道作为水及热的传递通道,顺层作纵向径流,在地表减压地段或以人工钻井揭露方式排出地表形成地热水。彭水县郁山镇地热地质条件较为优越,其周边热显示较明显,通过钻井揭露,在合适的深度,如2 000 m左右可获取较理想的地热水,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可促进郁山镇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2009年3月5~6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云浮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全市旱情解除,提前近一个月开汛。本文从着重云浮市近年来开汛日的变化特征入手,对这场降水发生时前期的气候特征,以及其发生时的环流特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从短期气候预测的角度研究我市开汛期首场暴雨发生的气候背景,以加强汛期的天气趋势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4.
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三维遥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和GIS为主要技术手段,对CBERS - 02B数据进行几何纠正、镶嵌融合和正射纠正处理后,在ArcGIS平台上,利用1:1万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叠加遥感影像对地形地貌进行三维模拟,制作了江西省安远县稀土矿开采区三维遥感影像图,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三维分析实验.实践证明,三维遥感技术对野外地质...  相似文献   
45.
以数字矿床为手段,进行资源三维定位、定量研究是危机矿山隐伏矿体找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地质模型、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以Mincromine软件为平台建立了3号脉9个共生结构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钻孔数据开展隐伏矿体的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可可托海3号脉仍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矿体中大于工业品住的BeO保有资源量60t,预测资源量63t。可为矿山的复采提供4~5年的资源保证。在矿脉的外围及深部,大于边界品位的BeO远景资源量1118t,Li20大于边界品位的资源量241t,显示3号脉具有良好的深入勘探开发的前景。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6.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西藏羌多地区地质构造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光谱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通常是为解决资源和环境等特定问题而设置的,但是地质构造从区域到手标本可划分为不同尺度,因而单一遥感数据并不能满足多尺度的构造解译。为此,以西藏羌多地区为研究区,利用ETM+,ASTER,WorldView2及DEM等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优势,从30 m空间分辨率的ETM+和15 m空间分辨率的ASTER到0.5 m空间分辨率的WorldView2这2个层次上解译研究区的构造,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基于传统的构造信息解译标志,用ETM+数据进行构造架构解译,同时运用ASTER数据的波段运算结果间接反映构造信息;然后,开展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综合构造解译分析;最后,在野外验证的基础上,对解译的构造信息进行室内修正。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解译结果表明,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地质构造解译的准确率,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7.
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雅江穹隆群北东部的容须卡岩浆底辟穹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为厘清容须卡地区岩浆与穹隆的演化关系,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探讨了容须卡穹隆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该穹隆中心发育无根或肠状褶皱,及“S”型、“Z”型褶皱和“A”型平卧褶皱; 穹隆外围发育叠加褶皱,反映造山带早期SN向和EW向收缩挤压。该穹隆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印支末期)SN向与EW向的“双向挤压”作用; 成穹期岩浆向上侵位时限为(214.4±1.2) Ma; 成穹后经历了挤压推覆和应力松弛阶段; 早中新世(17~10 Ma),由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快速抬升,松潘—甘孜造山带发育NW-SE向鲜水河左旋走滑断裂,使容须卡地区形成一系列NNW向韧脆性和脆性破碎带。  相似文献   
48.
朱鹏飞  陈建平  王功文  吕鹏  曾敏 《矿床地质》2006,25(Z3):515-518
文章应用地质异常成矿预测法、蒙特卡洛法和分形方法对中国铜矿资源潜力进行定量评价,以此为基础与其它5种铜矿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不同方法对中国铜矿资源潜力的评价结果总体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多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的数学期望可以认为是更可靠的资源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49.
云南宾川小龙潭矿区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程海断裂带东侧,属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由二长花岗斑岩(MGP)和钾长花岗斑岩(KGP)组成,二者岩相学特征相似,空间上无明显分带关系,呈过渡渐变关系,具典型斑状结构.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均具富碱、低钛和准铝质-弱过铝质特征,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碱斑岩;二者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Ta、Nb、Ti,Zr,Hf),具有较高Sr含量和Sr/Y值,中等负Eu异常(δEu=0.39~0.78),表现出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二长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斑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同源岩浆演化产物.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4.7±0.3 Ma,反映其形成于古近纪始新世,与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活动高峰期(45~30 Ma)吻合.综合研究表明,小龙潭矿区花岗斑岩属具C型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起源于底侵作用带来的幔源岩浆与石榴角闪岩相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浆,是印度-欧亚板块晚碰撞期力学性质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具备成矿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0.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尺度范围的农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能更为有效地指导土地精准管理。本文对珠海市新马墩村农业园区土壤、灌溉水、典型农作物、主要施用化肥进行采样分析,开展了小尺度农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Cd元素含量较高,其平均值是珠江三角洲土壤背景值0.11mg/kg的3.7倍,处于中度污染级别、强生态危害程度,与长期大量施用含镉磷肥(磷肥Cd含量均值20.5mg/kg)有关。Cu、Pb、Zn、Cr、Ni、As、Hg元素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处于轻微危害程度。4个土壤剖面中8种重金属分布呈现不同特征,主要受土壤质地的不均一性、岩性不连续性影响。灌溉水样品和5种典型农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均未超标,白菜、无花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青枣、火龙果、天冬富集能力较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园区应减少磷肥使用量,重视镉潜在生态风险,优先种植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的品种,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