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崇根山岩块是贺根山蛇绿岩带内超基性岩出露面积最大的岩块,岩性主要以二辉橄榄岩为主,方辉橄榄岩次之以及少量纯橄岩透镜体或团块。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套超基性岩属于位于蛇绿岩套中下部的地幔橄榄岩序列,其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具有富Al的特征,分异指数很低(DI=0.1~2.79),而固结指数很高(SI=79.9~89.62),代表了原始地幔的残余。稀土元素表现为LREE弱亏损的特征,与阿尔卑斯型辉橄岩相似;纯橄岩稀土含量仅为球粒陨石的1/10,具有"U"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阿尔卑斯橄榄岩和SSZ型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相似。崇根山大面积出露的二辉橄榄岩可能代表了洋盆扩张早期的地幔橄榄岩的残余。整体上富Sr贫Ti的现象暗示了后期消减作用对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采用LA-ICP-MS技术对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区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89.6±0.7Ma,表明岩体侵位于海西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花岗岩具有强过铝质的特征,并与锡林浩特岩群片麻岩具有亲缘性,推测该期岩浆活动代表了碰撞高峰期后的岩石圈伸展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岩石圈发生拆沉及随后的软流圈上涌或玄武岩浆的底侵,使下地壳的杂砂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温度迅速升高(大于875℃)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岩浆,同时该花岗岩又兼具火山弧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可能与岩浆活动的滞后性有关,即俯冲板片的成分参与了岩浆的形成。结合区域内其他海西期岩体及海相地层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洋壳开始俯冲的时间应该在早石炭世末期,碰撞发生在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23.
王佳营  曾威  张祺  陈军强  滕菲  李威  刘行 《地质通报》2023,(8):1318-1333
纳米比亚埃龙戈地区位于达马拉构造带中部,是全球重要的铀成矿带,但纳米比亚第四系覆盖较重,严重影响了铀矿找矿效果。为摸清纳米比亚铀资源现状,开展铀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现有资料,圈定了预测靶区,为中国矿业企业在海外投资提供支撑。在对纳米比亚埃龙戈地区白岗岩型铀矿床控矿因素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在GeoDAS GIS平台上,利用非线性理论、奇异性理论及分形滤波技术,实现了对该区隐伏构造、航放铀异常等弱缓信息的提取;基于模糊证据权方法开展综合信息矿产预测,圈定铀找矿远景区7个。通过模型检验,验证了本次预测工作的有效性。认为Ⅰ级远景区内第四系覆盖区还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Ⅱ级远景区也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但工作程度较低,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4.
周庵铜镍铂族矿床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北缘,商丹断裂带南侧。岩体隐伏于新生代沉积物和中元古代大雀山组地层之下,主要由二辉橄榄岩组成,见有少量纯橄榄岩、角闪岩、辉长岩,岩体大部分经受了蛇纹石化、次闪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矿体主要赋存于周庵岩体与大雀山组地层的内接触带。对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周庵岩体形成于621±1.5Ma,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Sr-Nd同位素测试得到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622±59Ma,与锆石U-Pb年龄一致。(~(87)Sr/~(86)Sr)_t=0.705726~0.706655,(~(147)Nd/~(144)Nd)_t=0.511730~0.511863,ε_(Nd)(t)=-2.05~0.55,显示弱富集的特征。超基性岩主量元素含量显示岩体m/f值为4.47~4.99,为铁质超基性岩,Cu、Ni含量与烧失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矿石和不含矿岩体具相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具弱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Rb、Pb强烈富集,Nb、Ta相对亏损,说明岩浆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周庵岩体形成与新元古代晚期,岩浆来源于软流圈地幔,代表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南秦岭的地质记录。岩浆侵位时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利用Nd同位素估算得混染程度为18.57%,这可能是促发岩浆体系达到硫饱和而发生金属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板厂铜多金属矿床是东秦岭造山带近年来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处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其上部发育脉状铜铅锌银矿化,下部发育铜钼矿化.通过对矿石中辉钼矿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对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合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矿床成因及成矿动力学背景.6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9.8±2.4 Ma~151.5±2.3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50.7±1.9 Ma,等时线年龄为151.0±4.6 Ma,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矿区南部纸坊沟花岗斑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148±1 Ma,说明区域上存在成矿期的花岗岩浆活动.11件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V-CDT值介于-1.2‰~1.2‰,显示深源岩浆硫的特征,206Pb/204Pb值为17.178~17.709,207Pb/204Pb值为15.430~15.528,208Pb/204Pb值为37.476~37.847,与北秦岭燕山期花岗岩和南秦岭地壳基底具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北秦岭地层的铅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于燕山期岩浆岩.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板厂铜多金属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有关的类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6.
山西中条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成矿带,发育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和“胡(家峪) 篦(子沟)”型铜矿。本文对铜矿峪铜矿的黄铁矿和黄铜矿、胡家峪铜矿的黄铁矿开展了流体包裹体中的He、Ar同位素组成研究。铜矿峪黄铁矿、黄铜矿流体包裹体中的 4 He含量为46. 23×10 -8 ~1195. 75×10 -8 cm 3 STP/g, 3 He/ 4 He比值为0. 01~0. 06Ra, 40 Ar含量为1. 69×10 -8 ~74. 11×10 -8 cm 3 STP/g; 40 Ar/ 36 Ar为407~2327. 8。胡家峪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 4 He含量为314. 06×10 -8 ~3815. 87×10 -8 cm 3 STP/g; 3 He/ 4 He为0. 003~0. 014Ra , 40 Ar含量为25. 62×10 -8 ~761. 51×10 -8 cm 3 STP/g; 40 Ar/ 36 Ar 值为936. 1~4108. 6。中条山地区铜矿床 3 He/ 4 He值明显指示壳源He特征,铜矿峪、胡家峪样品中幔源He的含量介于0~0. 56%之间,幔源He对成矿的贡献可忽略不计。在成矿流体的 40 Ar/ 36 Ar- 3 He/ 4 He和 40 Ar*/ 4 He 3 He/ 4 He关系图解中所有样品均投点于壳源流体区域,显示Ar为地壳来源。因此,中条山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以壳源流体成矿为主,并未发现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踪迹。  相似文献   
27.
胡鹏  段明  熊金莲  曾威  刘行  闫国强  魏佳林 《地质通报》2023,(12):2109-2120
对内蒙古扎兰屯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LA-ICP-MS锆石测年结果指示,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于晚三叠世(213.17±0.93 Ma)侵位,矿物组合以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为主,富SiO2(72.56%~74.36%)、K2O(4.74%~5.49%),贫MgO(0.12%~0.34%)、CaO(0.54%~0.95%)、TiO2(0.19%~0.29%)和P2O5(0.042%~0.053%),A/CNK=1~1.05,小于1.1,强烈亏损Ba、Sr、Eu、P、Ti,表现出铝质A型花岗岩的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哈拉苏A型花岗岩具有高的εHf(t)值(+9.08~+15.3),可能源于新生中基性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哈拉苏A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可能受古亚洲洋闭合的远程效应影响,扎兰屯地区地壳加厚并向后造山伸展机制转换,随后在晚三叠世形成了扎兰屯地区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28.
晋南–豫西地区1∶50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在充分利用近年来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地区和河南省西部地区1∶250 000、1∶200 000、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和其他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同时对关键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图过程中以板块构造及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用MapGIS 6.5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数据量约为476 MB。综合编图和研究过程中,根据获取的118个同位素年代学数据、409件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对关键地层和岩浆岩的时代和构造属性进行了更新,提出了中—上元古界地层划分和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结构划分的新方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9.
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我国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更为高效和清洁的核电能源.本文在系统收集全球和我国铀资源、产量和需求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和我国铀资源供需形势,并对未来国际铀价进行了初步预测.结合我国核电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我国核电对天然铀的需求情况.正常发展情景下,2030年当年核电对天然铀的需求量为...  相似文献   
30.
为认识临汾–运城盆地氦气资源前景,促进氦气勘查工作,笔者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元素地球化学实验及构造资料,分析了临汾–运城盆地氦源岩分布和氦气运移通道条件;在收集和整理临汾–运城盆地前新生界地热、气测录井及物探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地热和煤系气为主的氦载体特征研究。研究发现:(1)临汾–运城盆地具备地幔物质上涌和本溪组铝土岩系2种氦源条件。(2)控制盆地和凹陷的深大断裂贯通了深部氦源与前新生代地层,盆地内发育的正断层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前新生界各地层间的连通性,有良好的运移通道。(3)临汾–洪洞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优越的煤系气成藏条件。综合氦源岩分布、氦气运移通道、氦载体和保存等氦气成藏条件,认为临汾–运城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主要富氦地热储层,且临汾–洪洞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具备富氦煤系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