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722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Siegm.  P 魏民 《气象科技》1996,(1):35-43,34
以时空域为函数研究了按Lorenz所定义大气中精确的有效位能制造的近似的有效位能制造公式。大气中有效位能的制造是由非绝热加热场和温度场决定。这个加热场通过使用每天四次的ECMWF的1986-1992年7个1月份和1985-1991年7个7月份的初值化分析资料,用余差法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02.
残余盆地的特征及其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残余盆地是指后期经过较强烈改造,油气系统的区域层受到过较强烈剥蚀,从而油气系统发生过重新组构的盆地,在我国以海相地层为主。与原生盆地相比,残余盆地经历过更复杂的盆地动力学沉化过程和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其机制更为复杂,以多期成盆、多期改造、多期生烃、多期运移、多期散失、多期聚集成藏为特色,研究了勘探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3.
通过1990年、1991年两年的蓝色地膜田间试验,研究了蓝色地膜的光热效应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认为蓝色地膜是很有希望得以推广的一种新型地膜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一个中纬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层状降水区的微物理结构,结合雷达、卫星和其他飞机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CC层状区内某些部位盛行冰晶聚合体,它们分布在相当厚的过冷气层内(0.5—-14℃或更冷).冰晶聚并过程足层状区内降水质点增长的主要机制.它起源于较高较冷的气层,在冰晶聚合体下降途中聚并效率渐趋增强,在0℃层附近形成一大的冰晶聚合带. 层状区中云滴液态含水量一般低于0.3g·m~(-3).0℃层以下降水质点数浓度较低,平均为0.8L~(-1)(2D-P资料)和2.3L~(-1)(2D-C资料),相应的平均体积中值直径分别为1.0和0.6mm.在0—-10c气层内,冰质点平均数浓度为27L~(-1)(2D-P资料)和133L~(-1)(2D-C),远人于0℃层以下的雨滴数浓度,相应的平均体积中值直径为0.8和0.4mm.冰质点数浓度随高度向上增加,在飞机垂直探测的顶部(6600m高度)观测到最大数浓度52L~(-1)(2D-P资料)和289L~(-1)(2D-C资料).冰质点大小则相反,是随高度下降而增大的.在0℃层附近冰晶聚合体较大较多,冰质点中15%以上是聚合体,2D-P探头观测的冰质点平均体积中值直径达1.8mm. 滴谱分析表明,负指数律分布能较好地拟合所有观测的降水质点大小谱分布.对水滴,斜率参数λ平均为17(±3.6)cm~(-1),相对变差不超过20%,在云模式研究中可以近似地假定λ是常数.然而,对冰质点样本,λ值可相差3倍以上,小能当作常数处理.至于截距参数N_0,不论是水滴还是冰晶样本,都是变量,其值可有2—3个数量级之差.但是,N_0与λ之间数值上相关很好,据此可以将降水质点谱简化为单参数分布.  相似文献   
105.
王松顺  王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2,20(2):68-70,F003
在高温高压下,六方晶格的石墨转变为立方晶格的金刚石。选用灰分含量少、气孔分布均匀的T621A石墨为碳源,选择化学成分范围偏值小、杂质含量少的镍锰钴合金为触媒以及优质粉压叶腊石为传压介质,在高温、适压、长时间及其它条件下,合成高强度粗颗粒的优质金刚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我国主要的变质岩型铜矿床H、O、S、C、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具热卤水和地热水特征,成矿物质属深部来源,此外,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对变质岩型铜矿床的同位素的组成和分布亦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看,我国主要的变质岩型铜矿床与裂谷坳陷带大型喷气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叶家东 《气象学报》1962,32(3):232-239
本文对几种可溶性的物质微粒(NaGl,MgCl_2,NH_4Cl,CaCl_2,P_2O_5,NH_4NO_3,(NH_4)_2SO_4等)和樟脑、矽胶、高岭土、炭黑、生石灰等物质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的空气湿度条件下的凝结增长速度。发现所有上述可溶性核以及樟脑粉末都是活跃的人工凝结核,而炭黑、矽胶、高岭土等在未饱和湿空气中没有发生显著的凝结增长现象,证明这些物质并不是活跃的人工凝结核。  相似文献   
108.
莽东鸿 《地质论评》1959,19(3):123-128
1956年秋,笔者在河北省北部密云、怀柔一带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时,曾在怀柔县北约20公里之河防口村三岔附近发现一种绿色片岩,该片岩出露于花岗岩与石灰岩之间。经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认为原是一种基性火成岩——辉绿岩,经后期花岗闪长岩侵入蚀变——青盘岩化的结果。其形成环境,较比特殊,兹将  相似文献   
109.
莽东鸿 《地质论评》1958,18(4):317-318
中国目前所发现的伟晶岩中的稀有元素矿物(如铌、钽等)的时代,据所见文献,多属前震旦纪。至于寒武纪后,如古生代、中生代所产者,具体资料尚不多见。 1956年秋,作者在燕山区密云、怀柔地区收集毕业论文的资料时,曾在怀柔县北的伟晶岩内  相似文献   
110.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测深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作的3维水下地形测量,探讨了测深数据的粗差剔除问题,提出了每秒测深数据的处理方法,有效剔除了测深数据的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