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969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1.
曹庆安  冷鹏  何原荣 《北京测绘》2023,(9):1237-1242
针对光学森林冠层间隙率提取方法受天气影响较大的不足,本文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出一种立体体元模型方法进行森林冠层提取,并采用点云投影、半球成像两种常用方法与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体元大小提取的间隙率结果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体元大小越大时,提取的间隙率结果越小;当与点云投影、DHP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时,随着体元增大,本文方法提取结果与两种方法提取结果相关性也逐渐增高,当天顶角为0°~80°、10°~65°时,相关系数在0.91以上,表明本文方法可用于森林冠层间隙率提取。  相似文献   
31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人类社会福祉的有效途径.然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VES)的获得必然会产生成本投入,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忽略了相关成本分析,给土地规划造成了混乱,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净价值(NES)的差异,改进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该研究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评估了1952年以来中国大陆主要生态系统(包括农田、草地、林地和湿地)服务净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服务净价值为10.0×10~3元/公顷,为服务价值的35.1%,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最低,为-0.7×10~3元/公顷;中国大陆农田、草地、林地和湿地2014年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7.2×10~(12)元,是全国国民净收益(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政府收入的总和)25.6×10~(12)元的27.0%.1952年以来,由于人口增加的持续压力和环境政策的原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净价值持续减少;1998年以后,中国政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森林保护政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净价值止跌回稳.但相关政策忽略了林地以外其他生态系统的保护,导致农田、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净价值差异显著.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生态修复(尤其是人工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应该注重成本效益问题,通过不同措施的成本收益比较,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态保护项目的成本,增加环境保护项目的收益,这是修复生态学需要面对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13.
目前我国多条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正进行到轨道的铺设阶段,涉及到测量方面的问题是采用后方交会测设PCP控制点的坐标,在进行测站平差之前首先要获得测站以及PCP控制点的近似坐标,本文给出求解近似坐标的算法和程序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14.
地震力作用下土质边坡动态稳定性研究对实际边坡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拟动力法结合简化毕肖普法研究坡顶抗滑桩加固土质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态稳定性。尽管拟静力法是目前处理地震力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但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考虑地震力随时间变化且忽略了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而拟动力法采用正弦波模拟地震波在土中传播,并考虑地震波从坡脚传递到坡顶的相位差以及阻尼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揭示土质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将得到的结果与拟静力法进行对比,突出了拟动力法的优势。最后,考虑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以及土体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对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15.
基于Sato模型的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尾波Q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Sato模型,采用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东北部及临近地区发生的526次地震事件,挑选M_L≥2.0、记录清晰且信噪比较高的102次地震事件,拟合得到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尾波Q值,得到Q_C(f)=(64.74±29.09)f(0.8925±0.0765);Q值与依赖指数η成反比,且该区北部Q值偏高,南部Q值偏低,可能与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316.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04年5~9月,通过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进行定点采样调查和生物学特性测定,分析研究了菲律宾蛤仔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年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底播增殖,苗种平均体重0.26g、壳长11.1mm;1~3龄期间个体生长速度较快,1~2龄、2~3龄,体重分别增长3.88g和4.02g;1~2龄生物量增长最快,2~3龄由于死亡率提高,使生物量增长缓慢;壳长、壳高、壳宽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y=0.000 2x^3.053 3,y=0.000 4x^3.088 6,y=0.005 3x^2.683 4,壳高、壳宽与壳长关系式分别为y=0.667 4x+0.305 9,y=0.457 5x-0.967 8;1~3龄蛤仔软体部的生长速度快于贝壳,5~6月份是菲律宾蛤仔的肥育期.由个体生长特性分析,3龄为最佳采捕年龄,从生物量上分析,采捕2龄蛤收益最高;6月是最佳的捕获季节.  相似文献   
317.
马亮  黄言  曹新宇 《地理科学》2024,(2):216-227
本文总结和比较了中西方的积极交通研究,基于对中西方积极交通发展趋势的总结,发现各国积极交通发展大都经历了“繁荣-衰落-复兴”3个阶段。这一过程与各国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进程紧密相关。通过梳理中英文期刊中有关城市环境影响积极交通出行的文献,总结一般性的规律。再从城市环境对积极交通出行的影响效果以及人口经济特征的调节效应等方面,比较中西方研究在研究结论和侧重点上的差异。最后,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国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18.
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2015年春季在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鱼类浮游生物大型浮游生物网水平拖网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浮游生物35种,其中鱼卵21种,仔稚鱼23种。鱼类浮游生物隶属于8目18科34属,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鲬(Platycephalus indicus)、鱼衔属(Callionymus spp.)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其中,鳀和鱼衔属主要分布于海州湾渔场海域,鲬主要分布于吕泗渔场海域,小黄鱼多分布于吕泗渔场北部海域。生态类型包括半咸水型、沿岸型和近海型种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浮游生物群落可划分为以鱼衔属、鳀为优势种的站位组A(主要分布于海州湾海域)、以小黄鱼、黄鲫(Setipinna taty)等为优势种的站位组B(主要位于江苏沿岸海域)和以鲬为优势种的站位组C(主要位于江苏沿岸-近海海域),以站位组B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各站位组的鱼类浮游生物的生态类型和适温类型组成不同,这与其所处的海域生境有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春季黄海中南部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和表层温度。同时也受洋流、底质类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可为今后科学制定该海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资源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19.
本文利用尽可能多的观测资料和WRF-3.4.1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2012年1月19日至28日发生在西南印度洋上空的1次强热带气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时空结构和发展机制。对该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强度及内部结构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分析表明,感热和凝结潜热贯串于热带气旋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感热对气旋发展的影响较弱,凝结潜热是气旋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CISK机制可解释该热带气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20.
采用持续投喂(对照组C)和周期性饥饿1d再投喂5d(S1F5)、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S2F4)、周期性饥饿3d再投喂3d(S3F3)4种投喂策略,研究了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幼体(10.16±0.25g)的生长、体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S3F3处理组中体重增重率、胴体长增长率及成活率三个指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C(P0.05),而S1F5和S2F4处理组三个指标均与对照组C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随着周期性饥饿时间的延长,体组成水分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三个处理组中氨基酸总量(T)、必需氨基酸总量(E)均与对照组C差异不显著(P0.05);EPA、DPA和DHA含量均与对照组C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结果表明,S1F5和S2F4组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均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并且对其营养组成没有影响,建议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最佳投喂模式为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