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华北地台是我国重要的铁、金、银、铅、锌、钼、金刚石、镍、稀土、硫铁矿、滑石、菱镁矿产资源基地,近年来,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矿点被发现,显示出其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作者在原地矿部二轮成矿远景区划资料基础上,结合综合研究成果,对华北地台重要成矿区带进行了Ⅳ(Ⅴ)级成矿区划,并论述了其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文中采用石英的(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的U-Pb测年法,结合前人资料,提出本区绿岩带初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其中辽西排山楼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105.2±10.4)Ma,金厂峪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539±23)Ma,小营盘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 800Ma左右.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华力西中期,其中东坪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50.9±0.9)Ma,冀东头道门子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17.32±2.04)Ma,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23.
华北地台是我国重要的铁、金、银、铅、锌、钼、金刚石、镍、稀土、硫铁矿、滑石、菱镁矿产资源基地 ,近年来 ,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 /矿体、矿点被发现 ,显示出其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作者在原地矿部二轮成矿远景区划资料基础上 ,结合综合研究成果 ,对华北地台重要成矿区带进行了Ⅳ (Ⅴ )级成矿区划 ,并论述了其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文中采用石英的4 0 Ar - 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的U -Pb测年法 ,结合前人资料 ,提出本区绿岩带初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 ,其中辽西排山楼金矿的成矿时代为 (2 10 5 .2± 10 .4)Ma ,金厂峪金矿的成矿时代为 (2 5 39± 2 3)Ma ,小营盘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80 0Ma左右。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华力西中期 ,其中东坪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5 0 .9± 0 .9)Ma ,冀东头道门子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 (2 17.32± 2 .0 4)Ma ,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 ,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25.
中条山地区铜金成矿地质基础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条山地区主要经历了四次与铜、金有关的重大地质事件,分别是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和中生代岩浆作用,其中以前二次最为重要。中条山北、东段以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为主,叠加了中元古代火山作用和强度较弱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铜为主,其次为金。西南段以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的地质事件为主,并叠加较为发育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金为主,其次为铜。本区是铜、金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6.
冀东、冀西广泛分布着以深变质绿岩带为主的变质基底 ,同时也是中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发育的地区。剧烈的岩浆隐爆作用 ,对区内早期的绿岩带和其中的金及金矿床进行了强烈的活化改造 ,形成一批与岩浆隐爆作用有关的绿岩带再生型金矿床。该类金矿床由于赋存在不同的隐爆构造 ,具有多样性的矿化特征 ,可再细分为隐爆震碎角砾岩型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筒型金矿床和隐爆侵入角砾岩墙型金矿床。文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各类金矿床的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它们相互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及与成矿有关的浅成侵入岩的特征。指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常与重熔岩浆有关的脉状 -细脉浸染状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共同产出 ,组成矿床组合 ,并具有垂直分带的分布特征 ,这对认识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指导找矿有重大意义。最后 ,还讨论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7.
华北地台是我国重要的铁、金、银、铅、锌、钼、金刚石、镍、稀土、硫铁矿、滑石、菱镁矿产资源基地,近年来,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矿点被发现,显示出其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作者在原地矿部二轮成矿远景区划资料基础上,结合综合研究成果,对华北地台重要成矿区带进行了Ⅳ(Ⅴ)级成矿区划,并论述了其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28.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9.
地壳演化和成矿耦合--以华北陆块北缘中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是我国地壳发展和演化历史最久的地区之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华北古大陆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从太古宙古陆块的形成至元古宙原始地壳的增生发展,直到中新生代构造岩浆强烈活化改造,本区经历了复杂多变的不少于8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和演化阶段,与此同时形成了大量的铁、金、铅、锌、钼、银、铜、锰等矿产.  相似文献   
30.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前寒武纪是中国铁矿重要成矿期,该时期的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56%。前寒武纪铁矿床类型可分(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和岩浆型铁矿床五类,再细分为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与细碧角斑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中浅变质铁矿床、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等8个亚类。(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前寒武纪铁矿床的主要类型,其储量、矿产地和开采量均占全国首位,其中最主要的是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亚类,是前寒武纪的特征类型,是仅发育在前寒武纪时期的铁矿床。中国最古老的铁矿床形成于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中国铁矿最重要的形成时期,此期间形成铁矿的储量约占全国铁矿总储量50%,矿床类型是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陆块区和陆块边缘和内部的裂谷中,其成矿规模、成矿区域、成矿类型和成矿演化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