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前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地区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0)沉积时处于滨浅湖泥坪环境,砂岩不发育。但是对油6井E3^1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第一,该井在MSCl旋回至MSC3上升半旋回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一滨浅湖沉积体系,累计发育111.0m厚的棕红色细砂岩和粉砂岩;第二,在MSC1上升半旋回的4579.0~4598.5m井段发育19.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水道细砂岩;第三,在MSC3上升半旋回的4429.5—4441.0m井段发育11.5m厚的棕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粉砂岩;第四,在MSC4旋回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其中滩坝包括砂质滩坝和鲕粒滩。在综合研究该地区及其邻区的测井、录井资料和连井沉积体系演化剖面后排除了研究区物源的几种可能的来源方向,结合区域古地理背景,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区E3^1的早期和中期物源是来自其东北的大风山西部一黑梁子地区,这一新认识对于深化该地区的石油地质认识、重新评价与预测优质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2.
再论汶川大地震与深部气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汶川地震震中幸存者对地震事发现场的口述,汶川地震应是深部气体突出、爆炸而引起的.卫星热红外异常观测以及众多地震的宏观异常的观察与分析均证实了上述观点是正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地震与气体的关系的论述值得引起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3.
动态建模高精度外推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常规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结果多解性强、分辨率低,很难从粗化的模型预测出精确的最优解,且对薄互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建模高精度外推反演的方法,它采用体空间动态建模的方法,不同于传统整体静态建模方法,即在井及外围体空间上优选多模型道逐道外推,反演结果可当作虚拟井实现空间外推.这样在地震波形和层序场约束下有利...  相似文献   
24.
柴达木盆地新近纪上新世晚期(N2 3)湖盆沉积中心迁移至碱山-一里坪地区,位于阿尔金山前的小梁山地区处于滨浅湖环境.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小梁山地区多口探井在N22-Q1+2地层中发育多层薄层膏岩,其中梁深2井在井深14.5~558.0m的地层中发育41层共147.3 m厚的膏岩.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及其周缘地面构造的单井沉积特征(含露头剖面)及连井沉积相剖面后认为,小梁山地区在新近纪上新世中期至第四纪中更新世是一个持续发育的局部沉积中,心.结合已有的勘探成果,认为该地区及其邻区新近系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5.
源- 汇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含油气盆地古地理重建以及源储预测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盆地地质大剖面的构造- 层序特征分析、定年数据的物源体系演化分析和沉积过程约束的正演模拟等方法,深化了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纪古地理格局的认识,探讨了二叠纪源- 汇系统演化特征与二叠系源储分布规律。早二叠世为盆地断陷发育期,以石炭系为主物源,除东南部发育海相- 海陆过渡相沉积外,总体以近物源扇三角洲- 湖相沉积体系为主,多断陷的沉积格局控制了玛湖等凹陷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与火山岩相关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混积云质岩构成有利储集体;中二叠世为盆地断- 拗转换期,物源年龄开始趋于复杂,沉积中心、沉降中心较早二叠世明显向盆内迁移,早期断陷趋于连通,盆地西部仍以近物源的扇三角洲群- 湖相沉积体系为主,东南部则转换为远物源三角洲群- 湖盆沉积体系,在盆地中部发育连片分布的规模烃源岩,可与同期(扇)三角洲前缘形成良好的源储组合;晚二叠世进入盆地拗陷发育期,物源供给范围更广,物源年龄进一步复杂化,大型浅水湖盆发育远物源为主的退覆型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盆地规模油气成藏奠定了储层基础。  相似文献   
26.
白云岩不仅常与油气藏共生,更与膏盐或金属矿床关系十分密切,而白云岩的形成至今仍具争议,焦点为白云石化作用过程中Mg^2 的来源问题。白云石化作用常与盆地的深部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受深部热液活动控制I在白云石化作用较发育的盆地,其深部普遍存在一个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据流体包裹体均-温度资料,发现白云岩形成的环境温度高于方解石,且通常远高于正常的地层温度。综合研究认为,盆地深部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是蛇纹石化橄榄岩,在蛇纹石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Mg^2 ,含Mg^2 热液上升到盆地碳酸盐岩中与CaCO2发生强烈的镁交代,形成白云岩;热液中因有卤素F、Cl、Br及碱金属K、Na、Li等而有盐类沉淀,热液中还含CO、CO2、H2等,它们在蛇纹石化的橄榄岩中可以发生费一托合成反应,合成烃类;蛇纹石化过程中释放的Ni、Cr、Co、V等铁族金属是良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7.
针对地震反演薄储层的厚度预测多解性强,且难以适应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地层横向突变的状况,难以满足该类储层定量描述和储量计算的要求等问题.在综合考虑到溶洞型储层顶底地震反射对偶响应的特点、以及深入分析了储层厚度变化与合成地震记录波形和能量的变化特征,而提出了一种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与厚度定量预测的方法即为建立储层厚度谱.该方法主要关键技术是:地震子波精确提取、一组不同储层厚度变化与合成地震响应模型库的建立、在镶边余弦平方衰减梯度函数约束下构建地震波形和能量特征双重约束的储层厚度谱、预测误差分析以及储层厚度三维定量预测.该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储层厚度变化引起的波形和能量的差异,不需要井约束和层位约束,克服了部分人为干扰,减少了预测多解性.预测结果的垂向分辨率突破了传统的1/4波长的限制,一般可达1/20~1/40波长,对于最难预测的薄互层也能达到1/8波长.实际资料表明该方法对于非均质储层等特殊储层预测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咸化湖盆中酸性流体对碎屑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新生界主要为咸化湖盆沉积,咸化环境提高了其烃类转化率,但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高温高压试验模拟了地层条件下成岩流体与岩石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进而研究咸化环境中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对储层的改造作用。结果表明:酸性流体对岩石矿物的溶蚀作用增加了其孔隙度,但渗透率的变化存在差异性;当岩石中含有石膏和铁白云石时,铁白云石在石膏的催化作用下极易发生溶蚀作用,反应生成的Fe2+、Mg2+促进了高岭石向针叶状绿泥石的转化,从而堵塞孔隙喉道,造成岩石渗透率的下降;岩石中石膏的发育是造成高温高压地层中方解石发生沉淀的主要原因,相同条件下石膏比方解石更易溶解,其产生的过饱和钙造成方解石的沉淀,但岩石的孔隙度有所增大,因为方解石的沉淀作用造成的储集空间减小量小于石膏和长石等易溶矿物溶解造成的储集空间增大量。  相似文献   
29.
柴达木盆地西部走滑相关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特征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属于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阿尔金山前前陆冲断带就形成于盆山结合部,阿尔金山前冲断活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活动,其次根据走滑断裂规模和走滑断裂对整个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将柴西地区的各种复杂走滑断裂分为盆地级(一级)、区带级(二级)、圈闭级(三级)、显微级走滑断裂;柴西地区各种复杂多样的走滑断裂与之伴生的构造组合都与其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有关;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西各走滑断裂的形成期与改造期,最后研究了走滑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地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