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李兆焱  孙锐  曹振中  石江华  董林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0,31(12):3907-3912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的6.8级地震中出现了自199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境内最为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以此地震液化调查为基础,检验包括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Robertson方法和Olsen方法的国内外现有静力触探试验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我国规范、Robertson方法、Olsen方法在对巴楚地震液化场地判别中,总体上非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高于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非液化场地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71%和88%,但对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分别为55%、73%和45%,明显偏于危险,原因需要进一步查明,建立适合局部地区的液化判别方法应是未来必须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震液化震害调查是获取液化震害经验最直接的手段,是抗震理论和分析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地震液化场地的现场测试与分析,是建立液化预测方法最可靠的途径。以往国内几次大地震液化现场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研究,对我国乃至世界工程抗震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循环荷载下液化对土层水平往返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工况振动台实验研究液化对土层水平往返变形的影响.以干砂实验为参照,分析孔压增长与土层加速度和土层往返变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液化将引起土表加速度显著降低,减小惯性力传递,但同时会引起土层往返剪应变明显增大.对往返变形而言,液化土层往返剪应变就可达到1%~5%的大变形状态,且液化土层往返剪应变沿深度呈下大上小分布.土层中孔压比0.4~0.8是往返变形出现放大的敏感段,在孔压比0.8左右而不是在1.0达到最大.作为其结果,土层液化将对刚性上部结构振动起减震作用,但同时增大的往返剪应变也易导致基础和地下结构破坏,特别是对液化层与下部非液化层交界处的构件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区可液化场地标准CPT指标及其与剪切波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以往大地震的经历还是未来潜在地震危险的角度,唐山地区都是一个研究液化的良好的实验场,对其可液化场地获取符合国际标准的、代表目前国际上液化势衡量指标发展趋势的CPT测试结果,对积累液化研究基础数据、研究液化前后场地的抗液化性能变化以及发展新的液化预测方法应是有意义的工作。本文采用国际标准的CPT技术对唐山地区可液化场地进行实地勘察测试,得到了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这两项新指标,提出了可液化场地剪切波速构造,同时利用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可液化场地锥尖阻力与剪切波速间的关系式,分析了可液化场地CPT剖面和剪切波速特征。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给出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震级估算是地震预警系统(EEWs)的核心任务。基于最大卓越周期参数(pmax)的震级估算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pmax计算细节被忽视,导致pmax的震级估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利用日本的大量井下强震记录,对pmax计算涉及的滤波范围、滤波阶数和平滑系数的设置进行优化,提出了pmax的优化计算方法,即滤波范围选用高通0.001 Hz,滤波阶数为1阶,平滑系数取0.95。利用日本和智利的初至3~6 s P波对比分析优化后的pmax和优化前的pmax以及c的震级估算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pmax与震级的相关性和震级估算的误差均好于优化前的pmaxc。本文给出的pmax优化计算方法,可以显著地改善pmax在EEWs中的震级估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砾性土液化场地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成都平原砾性土场地勘察测试,研究汶川地震中大量砾性土液化场地的基本特性,找出一般规律,对砾性土场地液化发生主客观原因提出解释,并修正以往若干认识偏差.分析表明:汶川地震液化砾性土层粒径范围宽,含砾量5%~85%甚至更大,同时其实测剪切波速140~270 m·s~(-1),修正剪切波速160~314 m·s~(-1),都远超历史记录;液化砾性土场地1/2集中在Ⅷ度区内,表明如砂土层液化一样,砾性土场地大规模液化需要较强地震动触发,但超过触发强度后液化规模增长均有限;成都平原浅表地层二元基本结构是汶川地震中出现大量砾性土场地的客观条件之一,该结构可使饱和砾性土层处于封闭状态,构成了砾性土液化的基本条件;虽然液化砾性土层剪切波速很高,但实际上大多松散状态,是此次地震大量砾性土场地发生液化的客观条件之二;地震中地表(井中)喷出物与地下实际液化土类大相径庭,且液化层埋深大多小于6.0 m,以往以地表喷出物反推地下液化层土性类型的做法不再成立;认为砾性土层波速大、透水性好而不会液化的传统认识也不再成立,但砾性土层液化条件与砂土层液化条件不同,前者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液化的特点及带来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汶川8.0级大地震液化及其震害科学考察结果,分析此次地震液化带来的新问题.结果表明,汶川大地震中液化及其震害现象显著,是建国以来液化涉及区域最广、液化宏观现象最为丰富的一次;本次地震液化宏观现象特点为喷水高、持时短、喷砂量小但喷砂类型十分丰富;砂砾土液化、Ⅵ度区内场地液化、深层土液化、无液化减震以及液化普遍伴随地裂缝是此次地震液化5个突出特征;砂砾土液化判别技术、液化引起地表裂缝机理和预测方法、Ⅵ度区内场地液化与深层土的液化机理和预测方法、液化加减震发生条件、场地液化现场判定与识别技术等是新的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优先发展岩土地震工程观测技术及建设岩土地震工程实验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液化砂砾土土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土液化问题的研究特别是砂土液化的判别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国内外现行的规范中充分反映,而砂砾土由于颗粒大、透水性好,普遍认为地震时孔压不至于上升至液化的程度,往往将其划分为非液化土类。通过调查汶川地震砂砾土液化情况以及勘察试验获取其土性资料,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液化砂砾土的地质背景及土性特征。主要认识为:①以往国内外砂砾土液化实例虽然有限,但已经表明松散-稍密的砂砾土在一定的地震强度下仍有可能发生液化,而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大量砂砾土液化的事实,说明笼统地将砂砾土划归为非液化土类的做法有误;②汶川地震液化砂砾土的颗粒级配范围涵盖了国内外其他地震的颗粒级配,研究汶川地震的砂砾土液化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以此建立的砂砾土液化评价方法在国际上应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砂土的一系列动三轴实验,研究不规则地震荷载作用下与定次数等幅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间的关系,给出了地震荷载的大小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真实地震荷载下土的变形发展与等幅正弦荷载明显不同,应变发展时程的形态主要受地震动的形态控制;若采用以20周作为标准作用次数的等幅荷载代替不规则的地震荷载,修正真实地震应力下的残余变形,荷载大小对随机波与定次数波作用下土体变形间关系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6.8级地震,出现了唐山、海城地震后近30年我国最具规模的砂土液化现象。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并与以往大地震液化比较,提出了此次地震液化宏观现象的认识,包括液化分布特征、喷水冒砂形态、液化震害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几个方面。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液化宏观现象与我国以往几次大地震有很多不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