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989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豆乍山产铀花岗岩中暗色残留体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宏观微观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表明,豆乍山中细粒花岗岩与包裹在其中的暗色岩块具有一致的锆石铀铅同位素年龄,排除了暗色岩块源自于深部变质岩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它们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钐钕同位素特征,也排除了暗色岩块为花岗岩浆结晶析离堆积体的可能性。因此,豆乍山花岗岩中的暗色岩块应是中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相互混融的残留原浆结晶体。该中基性岩浆是岩石圈地幔熔融、地壳混融和分离结晶作用的综合产物,亦不排除存在软流圈地幔岩浆的直接参与。由此推断,沙子江-瓜里地区是中基性岩浆与花岗质熔浆注入并发生混合作用的中心区,它控制了豆乍山岩体乃至整个苗儿山铀矿田的成岩和铀成矿。  相似文献   
942.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压力进行了研究, 发现中生界油藏主要为超低压油藏, 并且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油藏的异常低压差别显著.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地层剥蚀厚度增大和油藏抬升后温度降低值增加, 储层压力系数呈减少趋势; 延长组油藏抬升温度降低后使储层孔隙水的体积收缩量达0.82%~1.94%.这些指示了盆地在白垩纪末期长时间强烈抬升, 地层剥蚀和古地温降低作用是形成低压油藏的主要原因.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这种低压封闭体系对油藏的保存有利, 同时对油藏调整、油气运移再富集和油水分布等成藏方面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了陕北地区长6低压油藏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富集和长7砂岩透镜体不含水低压油气藏形成, 均与这种低压封闭体系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3.
初至波地震层析成像需要给定初始速度模型,给定的初始速度模型很大程度上影响层析反演的质量、反演是否收敛和收敛速度的快慢。使用层析成像反演近地表速度场时,这里提出了一种利用大炮初至时间自动生成初始速度模型的方法。假定大炮初至是由直达波和折射波构成的,然后用折射波法直接求取初始速度模型,该方法生成的初始速度模型可直接由程序自动实现,无需人为干扰。将该方法应用在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中,由此产生的初始速度模型采用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迭代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初始模型加快了反演收敛速度,反演结果和真实速度模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4.
湖北省大冶市蟹子地遗址地处长江以南鄂东南丘陵地带的山间小盆地,其文化堆积大致可分为新石器时期和西周早期,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又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相当于石家河文化时期(4500~4200aB.P.),二期相当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4200~3900aB.P.),西周遗存的年代主要是西周早期(3000~2900aB.P.),其整体面貌与鄂东南地区西周时期典型的土著遗存风格非常一致。2009年5月至9月,在发掘遗址的同时进行了土样的采集和浮选,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末期和西周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此次浮选共计采集样品22份,共发现了14611粒炭化植物遗存,包括大量的稻米(Oryza sativa)、少量的粟(Setaria italica)和极少量的杂草(weeds),此外还有少量的炭化稻谷基盘(rice spikelet base)。浮选结果显示,蟹子地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西周时期均以稻作农业经济为主,西周时期有对粟进行利用。另外,该遗址新石器时代二期一处房址(T1831F1)集中出土了一批形态偏小的炭化稻米,这可能属于另外一个稻种。蟹子地遗址是鄂东地区,以及湖北长江以南地区首个进行浮选并进行植物遗存研究的遗址,该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植物利用历史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945.
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做好监督吗?经济学大师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表明,在团队生产里,参与合作的队员的边际产出并不是可以直接或分别观察到的。因为,一个团队向市场提供的是整个团队的产品,而不是每个成员的边际产品。这时,就导致了一个"偷懒"问题——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团队成员进行监督,以减少"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就变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46.
硅质岩以SiO2为主,并广泛发育于造山带内。激光Raman、SEM-EDS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微组构特征记录了造山作用、成矿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的改造。SEM分析显示,研究区硅质岩中石英颗粒较小且呈紧密堆积,这些特征符合热水沉积快速结晶的特点。激光Raman分析结果中,石英颗粒自边缘向中心核部的拉曼特征峰(463cm-1)经高斯拟合(Gaussian Fitting)后尖锐程度逐渐递增,半高宽(FWHM)递减,反映了石英自身的重结晶作用。在石英颗粒边界与碳酸盐脉的接触部位,结晶程度和有序度自内向外呈递增趋势,反映了石英颗粒遭受了流体的影响,SEM分析结果中石英颗粒的絮状反应残余边界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在SEM下,金属硫化物在裂隙和空隙中发生沉淀并呈线状和零星浸染状分布,与应力作用及杂质矿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据硅质岩中的脉体穿插关系,指示西秦岭存在碳酸盐(铁白云石)热液→金属硫化物热液→硅质-碳酸盐(方解石)热液的多阶段流体演化,与东秦岭流体作用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47.
于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南太湖入湖口进行了浮游植物统计、鉴定和相关环境因子监测分析。应用CANOCO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物种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并作出了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3种,所选取的主要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大小依次为:氮磷比(N/P)总磷(TP)总氮(TN)溶解氧(DO)水温(T)。以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为代表的蓝藻门,以简单衣藻(Chlamydomonas simplex Pasch)为代表的衣藻门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Her)为代表的隐藻门中浮游植物受总磷(TP)浓度影响较大。包括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quadrata Morr)、长尾囊裸藻(Phacus longicauda Duj)等多数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内的绝大多数浮游植物受水体中氮磷比(N/P)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48.
钦-杭成矿带典型矿种及其矿床分布总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49.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阿坝州壤塘县是中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壤塘县主要饮用水源及饮水水质的调查分析表明,饮水中低矿化度、高腐殖酸是大骨节病患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低矿化度导致软骨组织必须的营养元素缺乏,高腐殖酸造成软骨细胞损伤退化。鉴于此,在壤塘县开展了改水工程示范,探索出适合大骨节病区的地下水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以达到改善饮水水质,阻断饮水性致病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0.
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将加剧风暴潮增水,进而危及沿海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保障。本文基于模型耦合与模型嵌套技术构建北部湾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系统,以2012年台风"山神"为天气背景,通过设计7组情景模拟研究未来不同海平面上升背景下北部湾风暴潮增水变化。结果表明:风暴潮期间水位从南向北沿北部湾逐渐涌高,最高水位发生在广西沿岸,达2.4 m以上。天文潮和台风风场拖曳力是形成高水位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天文大潮和最大风场拖曳力对最高水位的贡献率分别约占70%和30%。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增水的影响具有时空非线性和非均一性特征。其中,潮位波动和波-流耦合效应会改变实际最大增水发生时间,导致钦州湾附近高潮位大致提前1天半,海平面上升1.1 m使得最大风暴潮增水大致提前30 min;未来海平面上升0.66~1.1 m将导致北部湾大部分海域风暴潮增水幅度放大6%~10%,广西沿岸钦州湾和大风江河口出现负增加效应,可能与溺谷海湾地形特征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北部湾沿岸防御风暴潮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