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279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体滑坡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渝怀线古城南平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于渝怀线古城南平山路堑边坡所发育山体滑坡形成的地貌条件、岩石条件、构造条件气候条件以及施工技术条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先期发生的小型山体滑坡,从地质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对比了几种治理措施的优劣,提出了较好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2.
2010年河南太康MS4.6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确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确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和序列的相对位置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2010年10月24日和2011年3月8日,河南太康地区分别发生MS4.6和MS4.1显著地震,为分析该弱震、少震区的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CAP方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结合深度震相波形记录进一步确认了深度的可靠性.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较为接近,均以走滑为主,深度也均为13km左右.此外,以主震作为参考事件,采用主事件法对余震的水平位置进行了相对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空间上分布的走向分别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走向大致相同.本文结果为研究当地地震危险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云南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云南8个地震区(带)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区域台网不同发展时段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大理—丽江—盐源区、元谋区、小江带等区(带)监测能力较好,澜沧—耿马区、思普区等区(带)监测能力较低.但云南“十五”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云南省MC可达ML1.5左右,其中大理—丽江—盐源区MC可控制在ML1.0~1.5,小江带MC约为ML1.5,腾冲—龙陵区MC可控制在ML1.0~2.0,澜沧—耿马区MC可控制在ML1.5 ~2.5,思普区MC约为ML1.0~2.0.云南地区8个地震区(带)Mc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台站数量,优化台网布局,是提升云南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在我国大陆开展的流动重力重复观测是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对大地震前流动重力场观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性持续的重力场增加和减少与大地震发生有显著关系。 目前, 区域重力场变化监测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前兆观测技术手段。 本文首先从三维倾斜台阶模型入手, 计算了理论重力异常, 并对异常进行变换, 找到了一种可以更好刻画其场源边界的方法, 并进一步应用空间相关系数法进行异常特征分析, 得到了从概率意义上估计危险区的方法。 最后, 本文尝试运用此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998—2005年的四期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 应用本文提出的异常处理技术, 可有效地圈定异常梯级带位置, 确定质源体边界形态, 并可以联合背景重力异常场等其他资料, 给出危险区发震概率的空间估计, 分析结果在年度震情会商中可以有效地对地震危险区的划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5.
白彬  唐晓武  唐琳  曲绍兴 《岩土力学》2015,36(6):1615-1621
无纺土工织物作为一种反滤材料,在工程中常受土体作用产生平面双轴拉应变,导致织物孔径变化。基于无纺织物空间网络孔径模型,改进Rawal公式中织物孔径结构总层数的算法,并提出等双轴拉伸下织物孔径分布曲线的解析解。利用自主研发的双轴拉伸仪,将两种针刺无纺织物等双轴拉伸至应变为3%、5%、10%,采用应变控制下的干筛法,进行织物孔径分布曲线测试。将解析解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解析解孔径值偏大,所得解析曲线与测试曲线对于较薄织物吻合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双轴拉应变的增加,无纺织物孔径增大,其特征孔径O95、O50、O30都近似与拉伸应变呈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6.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Burgers体黏滞松弛模型计算汶川MS8.0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的主要有四个断层段,分别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青川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南段.而且震后4年内黏滞松弛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可能与同震变化相当,相当于再发生一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震后效应在分析强震影响时不应忽略.本文基于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动态演化,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由Dieterich(1994)模型给出地震发生概率,结合相关构造地质、历史地震、余震活动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4个断裂段地震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和青川断裂.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基于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 简称ETAS)模型的随机除丛法,重新审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可能存在的长期地震活动异常,研究了川滇地区背景地震活动特征,并评估了当前的强震危险状态.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的ML3.0以上的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丛集特征明显、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地震序列常有前震事件.直接将概率值作为地震计数的权重,对地震丛集率空间分布图像分析表明,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长期、大范围的地震丛集率低值区,震前该段处于应力闭锁状态.对川滇地区地震丛集率低值区内背景地震与全部地震的累积次数、b值和新定义的Δb等统计参量的分析表明,龙日坝与龙门山断裂带具有地震活动的关联性,川滇地区当前的强震潜在危险区可能是巧家地区和汶川MS8.0地震破裂尚未穿越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此外,还发现b值倾向于反映局部应力场变化,而Δb能较为敏感地给出更大范围应力场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豫西熊耳山西段的月亮沟铅锌银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该区成矿基本规律,认为该区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属于典型的薄脉型矿床,且矿区深部及周边地区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了一种基于Kriging算法的三棱柱三维可视化方法对地质体进行了可视化,其基本思想是首先用Kriging算法将空间任意的离散的数据点生成规则的点数据,将点数据划分成多个三棱柱,然后以三棱柱为基本单元进行地质体可视化。本系统是在Visual C++/OpenGL平台上开发而成,具有精度高、交互好的特点,经过实践运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0.
锚杆无损检测力锤激励机理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锚杆进行无损检测中,力捶激振是产生锤击脉冲普遍采用的方法,对于煤矿常用的锚杆,因激振面积小,现场检测波形一致性较差,给波形的判读带来一定的误差,因此研究锤击脉冲的力学性能对工程动力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力锤与杆撞击之间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的局部变形用一个无质量的具有刚度为K的弹簧来模拟,从而推导出力锤与杆撞击的撞击力和脉冲作用时间表达式。然后运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了不同质量、撞击头半径和弹性模量的撞击杆以不同的速度撞击长杆的应力波形态和脉冲宽度,并在实验室对预应力锚杆用不同质量、不同硬度的力锤进行了激振试验。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进一步阐述了锚杆无损检测力锤激励机理,为更准确地实施锚杆无损动力检测,提高工程检测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