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阐述了HD-STGPS的特点,通过在北京市地籍测绘中使用该仪器,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和建议,可供其它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82.
藏南伸展拆离系聂拉木-带构造抬升的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构造填图的基础上,采集藏南伸展拆离系(STDS)断层面及断层下盘的糜棱岩及花岗岩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糜棱岩中白云母单矿物Ar-Ar坪年龄为15.6 Ma,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得到9~11.7 Ma,MDD模式处理获得12 Ma以来的抬升速率为53℃/Ma.热年代测试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体北侧地区在伸展作用形成后发生了快速的抬升.  相似文献   
583.
一、概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的关键是穿黄隧洞的开凿。穿黄隧洞位于山东省东平县与东阿县交界处的关山与位山之间,在自然地理位置上地处鲁西北山地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地带,除少量的基岩弧山残丘之外,大面积为厚20—50m的黄河淤积物,黄河冲积物以粉  相似文献   
584.
585.
镇海—温州断裂分段性及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6.
阿尔泰造山带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曲国胜  何国琦 《地质学报》1992,66(3):193-205
变形式样、建造类型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依次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即:喀纳斯运动,形成白哈巴组(O_3)与哈巴河群(Z—O_2)间的角度不整合;大桥运动(S_3—D_(1—2)),形成海西早期类拗拉谷拉张陆壳区;阿尔泰运动(海西中晚期)导致陆内斜向碰撞并形成大型剪切弧型推覆构造系,为强烈造山阶段;泛阿尔泰运动(海西末至印支期)导致山脉整体隆起及剥蚀;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生代以来造山带各断裂系的复活及断块隆起。  相似文献   
587.
沙漠环境对沙漠公路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永新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6,16(3):293-299
沙漠地区自然环境严酷,风沙活动对沙漠公路的影响贯彻于各个施工阶段,为获得沙漠工程环境因子及其影响的定量认识,采用二次矩阵方法对公路工程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并提出环境对策。  相似文献   
588.
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永新  张德元 《地震》1993,(4):52-57
本文利用胜利、大港、华北和辽河油田油井动态观测井的地震前兆异常资料,对1975年以来华北北部地区发生的9次中强地震进行了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分析和研究,获得如下主要认识:油井映震能力较强,是一项重要的前兆观测项目;前兆异常在时间上以短临为主,空间上距震中100—300km为映震灵敏区。  相似文献   
589.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水质演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曲耀光  骆鸿珍 《冰川冻土》1994,16(2):139-146
乌鲁木齐河流域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干旱区内陆河所特有的垂直分带规律,为水资源转化创造了条件。水资源在转化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其矿化度和水化学组成都深深打上了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烙印。乌鲁木齐河虽然流短水,但天然水质的垂直变化明显。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矿化度较低,大都不超过1g/l,是优良的供水水源。集中、频繁的人为活动对水质有较大影响,但绝大多数地区水的污染物质含量不超标。  相似文献   
590.
五道溜河序列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瞻  曲森 《吉林地质》1994,13(1):51-59
五道溜河序列出露于中朝准地台北缘,由老至新分为四个单元:1072辉石闪长岩(YδT)、夹卵沟石英闪长岩(JδoT)、宝石村二长花岗岩(BηγT),孤石沟花岗岩(GδT)。该序列生成于晚三叠世,大约经历了10Ma(201.5至192Ma)的时间。四个单元具有明显的演化规律:矿物成分表现为钾长石、石英递增,斜长石An值递减;宕石化学表现为SiO_2递增,CaO、MgO递减;微量元素Ti、V、Co、Ni、Cu为递减;稀土配分曲线由平坦型向右倾型演变。五道溜河岩体的就位机制经历了底辟—膨胀热气球—刺穿等阶段。五道溜河序列的建立对于研究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演化历史及吉林省晚印支期侵入岩的对比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