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进一步揭示阳澄湖入湖河道的污染物来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2017—2021年阳澄湖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讨论。依据入湖水量选取10条主要入湖河道进行分析,其中位于阳澄湖东岸的白曲港在七浦塘拓浚工程建成之前主导流向为出湖,工程建成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了其流向与七浦塘引水时的水力关系,因此白曲港被选为主要入湖河道。采用距平系数法、系统聚类法和物元分析法将阳澄湖主要入湖河道分为3个类别:第1类别包括白荡、蠡塘河、北河泾、永昌泾4条河道,第2类别包括渭泾塘、界泾和施家斗港3条河道,第3类别包括南消泾、七浦塘和白曲港3条河道。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第1类别河道的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溶解氧(DO)和总磷(TP),第2类别河道的污染因子为NH3-N、总氮(TN)、pH、TP和DO,第3类别河道的污染因子为pH、TP、TN和DO。通过对上游河道水质情况分析、文件研究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得出第1类别河道区域的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第2类别河道区域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与种植业污染源,第3类别河道污染源主要为陆地水产养殖污...  相似文献   
102.
1引言 本文通过实验,在实际应用中总结了几点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如何提升及配置域控制器,即在此服务器上安装Active Directory服务过程的经验;以及如何将一个域控制器降级为独立服务器和域控制器降级失败时如何使用系统提供的高级工具删除Active Directory中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和珠江大洪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1991年,郭增建发现1912~1914年缅甸、云南峨山和安达曼群岛3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量水汽,导致1915年珠江特大洪水.2005年3月26日,王涌泉向有关方面反映苏门答腊巨震后,珠江可能发生大洪水,6月珠江果然出现了大洪水.巨震引起地壳释放出携热水汽,叠加到西南气流上,季风爆发后,被带到中国的华南地区形成暴雨.由于地下裂隙复杂和不畅,放气可滞后1 a.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南海地区850 hPa水汽通量距平明显呈现出高峰值.杜乐天等判读美国MOPITT的850 hPa高度地球排气图,发现2002年9~11月印尼上空几百万km2有高出常年10倍以上的C0强烈排气.震前数月,印度洋东北部有持续性“长波辐射“.对苏门答腊震区地震前后的潜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过程的分析,发现了在地震前20 d里,震中附近潜热通量发生了显著的异常变化.巨灾预测属世界科学难题.重大自然灾害一经发生,极易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引发出一系列灾害-由损失较轻灾害扩展为损失较大灾害,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因此,利用卫星遥感、红外技术分析大地震前后水汽变化,进一步探索地气耦合机制,是一个关键科技问题.  相似文献   
105.
主要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红外亮温背景场及异常检测模型,来提取2012年华北地区的红外亮温异常信息,并对2012年唐山4.8级地震和宝坻4.0级地震前的异常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背景场方面,红外亮温的多年月背景场具有夏高冬低的年变特征,符合季节变化规律,红外亮温与高程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历年同期亮温偏移指数K值方面,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震前在唐山断裂带以南存在明显强烈的K值异常,在震前8小时达到最大约3.3。6月18日宝坻4.0级地震在震前也存在红外亮温异常现象,但是较弱。  相似文献   
106.
红移、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是活动星系核演化的重要参数.利用反响映射法计算了172个类星体和Seyfert星系样本的中心黑洞质量,并分析了中心黑洞的质量、红移、爱丁顿吸积率的分布,进而验证了从类星体过渡到Seyfert星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7.
陈朝兵  陈新晶  王超  刘犇 《地下水》2020,(5):152-154
合水地区的长8油层组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体叠置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进程。本文从沉积微相、砂体结构及成岩作用三个方面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和砂体结构的控制,不同微相对应的水动力条件、碎屑颗粒粒度及砂体宽厚比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储层及砂体分布的平面非均质性。不同砂体结构内的隔夹层发育程度不同,控制了储层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导致砂体空间分布的非均一性。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受控于成岩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对原始孔隙破坏最大,导致了储层的致密化及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储层物性的降低,但长石差异溶蚀加剧了溶孔分布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08.
极端强降水的检测是气候变化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陕西地处南北气候分界线,探讨该区域的极端强降水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基于1961—2011年陕西日降水资料,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日最大降水量、日平均降水强度、夏季日最大降水量、夏季日平均降水强度、夏季强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下,陕西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年最大降水量和强降水发生频次均呈现增加趋势,并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陕北的强降水发生频次增加明显,关中和陕南的年最大降水量增加显著。夏季强降水的空间变化则较为复杂,陕北夏季降水强度呈现一致的增加趋势,而关中和陕南夏季降水的强度和频次在各县区之间的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9.
蒲晓明  于秀晶 《吉林气象》2007,(3):《吉林气象》-8-8,23
1春季气候概况1.1气温春季气温略高。春季全省平均气温为6.4℃,其中白城市大部、松原市大部、长春市中部、四平市、辽源市西部和延边州大部为3.8~4.8℃,其他地方为5.1~6.7℃。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气温高0.1℃,其中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长春市大部及辽源本地、辉南、舒兰、烟筒山、珲春、二道和长白高0.1~0.9℃,农安与常年持平,其他地方较常年低0.1~0.7℃。  相似文献   
110.
矿井小断层普遍存在且错综复杂,对煤层开采影响很大。根据黄河北煤田赵官井田7号煤层小断层资料,选取断层走向延展长度、断层落差和断层倾角3个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7号煤层NE、NEE和NW向小断层延伸长度的预测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