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桦甸市全兴矿业有限公司银龙大理岩矿是露天开采大理岩(方解石)的矿山,但由于传统的爆破方法造成优质矿石在爆破过程中因抛掷碰撞、炮孔内爆轰压力过大而形成粉碎区而使矿石粉碎,落地后被污染而使部分优质的矿石不能被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为此进行多次中深孔松动控制爆破试验并获得成功,使优质的矿石得到了回收,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沉积盆地能够加重震害,在抗震设防中需要定量考虑盆地效应。本文叙述了盆地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对震害的影响;详细介绍了盆地效应的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抗震设防中对盆地效应考虑的必要性;着重回顾和总结了当前在抗震设防中考虑盆地效应的两种方法:(1)在场地地震动预测模型中加入盆地基底埋深项。(2)求取盆地模型相对一维层状模型的附加放大因子,提出针对当前抗震设防规范中地震动参数的校正系数。最后指出开展盆地抗震设防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3.
魏新良  景山  孙学娟 《江苏地质》2019,43(4):573-583
栖霞山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是我国东部最大的铅锌矿床。通过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在深部取得重大突破,主矿体控制深度由-650 m延深至-1 079 m,且在深部发现了绿帘石、透闪石、透辉石等矽卡岩蚀变矿物。结合最新成果,从控矿地质因素、矿体地质、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特征等入手,全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中S同位素组成,发现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沉积岩和岩浆,而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中的硫来源于岩浆;硫化物中Pb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碳酸盐矿物C、O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的亲缘关系;H、O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期后热液,并有大气水的加入。综合地质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国内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802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了该地区加速度峰值比的总体分布特征,分别探讨了震中距和震级对加速度峰值比的影响特征,按照水平反应谱的标定方法对竖向反应谱进行标定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的概率分布总体服从极值Ⅱ型分布,加速度峰值比均值为0.6,加速度峰值比≤0.65的累积频率为64%;Ⅱ类场地的加速度峰值比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大震近场的加速度峰值比基本上远高于0.65;最后本文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别下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并与水平向反应谱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试论贺兰山地区延长群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于贺兰山的上三叠统陆相碎屑岩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同期沉积物之间的关系,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对比了其沉积环境的演化趋势,认为,贺兰山的环境是由冲积扇演化为湖泊,水体由浅变深;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环境是由小湖泊演化为深大湖泊,然后复变为小湖泊,最后成为冲积平原。二者演化途径相差甚大,应属两个分立的盆地。  相似文献   
17.
孙学娟  倪培  迟哲  杨玉龙  景山  王国光 《岩石学报》2019,35(12):3749-3762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是华东最大的铅锌矿床,具有悠久的研究和开采历史;近些年来的勘探在深部取得显著进展,显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在系统全面地野外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成矿期次的划分,并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栖霞山铅锌矿存在两期铅锌矿化:早期以形成层状和块状矿石为特征,闪锌矿深灰-红棕色;晚期矿化以块状、角砾状和脉状构造为特征,闪锌矿呈棕色-浅黄色。早期闪锌矿中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82~289℃,盐度为0. 9%~8. 2%NaCleqv,成矿流体与富硫同生沉积层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其主要的沉淀机制;晚期闪锌矿中也是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但是温度、盐度有所上升,均一温度集中在197~348℃,盐度介于0. 4%~10. 9%NaCleqv之间,指示有更多岩浆流体混入,流体混合可能是主要的沉淀机制。为了限定其深部可能的热液中心位置,我们利用晚期闪锌矿中的包裹体进行流体空间填图。填图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空间变化规律:成矿流体温度以西南到北东方向为轴,向西南方向温度上升,暗示了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西南方向深部,因此在其西南方向的深部可能具有更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海流的形成演化与作用与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海水质点的受力分析,论述了赤道流形成与穿切黄道面现象,提出了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是地球南北回归线这间的带状地带穿切黄道面并受F1,F2作用而引起。F3+Fs是地球公转离心力,它是形成大洋环境的原动力。由于地球的倾斜,黄道面上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了两支巨大的环形海流与南半球环流(同时有陆地阻隔作用)。北向流的形成与地球的倾斜和F3+Fs作用有关,地球上的北向流不容置疑存在,除非地球不倾斜或者倾幅增减  相似文献   
19.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长杰  景山 《江苏地质》2011,35(4):395-400
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探讨了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成矿流体主要由来自深部的含矿热液、源自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的有机流体和地表渗流雨水组成。其中,有机流体在矿物沉淀富集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矿体主要受纵向断裂F2、上下构造层之间不整合面和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控制,认为在栖霞山深部,沿纵向断裂F2的延伸方向仍有较大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