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常规跨河测量方法受场地及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效率低、工期长等实际工程问题,本文提出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称“GNSS”)水准测量技术应用于长跨度的跨河水准测量,并根据实验场地的特点采用直线拟合模型实现对长跨距的跨河高程传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NSS跨河水准测量应用于长跨距的高程传递具有可行性,该成果满足国家二等水准观测精度要求,对于类似跨河测量工程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巨大储量刺激了世界各国能源部门努力研究如何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生产天然气。根据水合物形成的条件,只有当水合物处在其相平衡条件以外,水合物才能分解。因此,水合物的开采方法只能为热熔法、抑制剂刺激法、减压法和地面分解法。为了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气体的生产有个定量的评估,本文以水合物开采井为例,运用数学方法推导了水合物井中气体的产生量。结果表明,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天然气释放量是井内水合物分解温度、压力及水合物层气体渗透性的敏感函数。该函数可以用于天然气水合物井气体开采量的计算及对水合物储层可开采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3.
极端干旱区黄土土壤容重的测量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和古土壤的容重,不仅可以反映东亚冬、夏季风强度的变化,而且还是计算粉尘沉积通量的基础,因此,在古气候研究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化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土土壤容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而作为黄土高原主要源区的中国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区,关于土壤容重的测量方法以及古气候意义涉及的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亚洲内陆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测量的理想方法,并发现该区的黄土容重值同粒度以及磁化率的变化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与黄土高原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源区干旱程度的变化,季风强度对容重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04.
岩相古地理研究和编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这里首次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九个储层段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其中重要的含盐亚段在纵向上分布于T1j42、T1j44、T1j15、T1j25等层位,在区域上膏、盐盆主要分布于川中至川东北的局部地区。利用单井卤水层水化学分析数据以及重要的含盐亚段岩相古地理的研究结果,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卤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富钾卤水的相关工业开采指标预测圈定了富卤中心和聚钾中心,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富钾卤水的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5.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四川盆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古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储气中心(古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保气中心(现今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的变换过程。生气中心是储气中心的主要"气源"、储气中心是现今保气中心的主要"气源"。生气中心的形成受控于烃源岩所在部位的生烃中心(烃源灶)。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的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油气能否成藏和保存下来的关键取决于烃源是否丰富和保存条件是否较佳, 即具有源盖联合控烃控藏的特征。生烃中心受控于盆地的原型格局, 形成后其空间位置即无变动性; 而其余三中心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而变动性较易和较大。因此,"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威远-资阳震旦系灯影组气田的成藏过程是典型的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短距离(30km)移位的耦合关系; 川东南丁山-林滩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形成及破坏过程是典型的缺乏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对含动力学抑制剂的聚合醇钻井液水合物抑制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PVP的水基聚合醇钻井液能够有效抑制甲烷水合物的生成,而PVP(K90)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PVP(K30)。在温度为0℃、初始压力为18 MPa的条件下,只需向水基聚合醇钻井液中添加1%的PVP(K90),就能够确保循环管路中20 h内不会生成水合物。  相似文献   
107.
钻井液侵入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机理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洋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是具有渗透性的多孔介质体,钻进过程中钻井液不可避免地会与它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从而影响测井响应、井壁稳定和储层评价。在过压钻井条件下,水基钻井液驱替侵入含天然水合物地层和温差下热传导导致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是耦合在一起的,其侵入可描述为一个包含相变的非等温非稳态渗流扩散过程。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分解特性,指出了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影响因素,通过钻井液侵入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与侵入常规油气地层的比较,提出了借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渗流模型建立钻井液侵入数值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将构造演化与古流体研究相结合,对当阳复向斜带三叠统地层以下的古油气保存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阳复向斜带下二叠统—下三叠统中存在多期流体充注。一部分流体的87Sr/86Sr变化于0.7100~0.7104间,为外源富锶流体,流体可能来源于中、上寒武统含泥质碳酸盐岩和泥质膏盐岩;充注于不同层位不同深度外源流体的均一温度十分相近,集中于120℃~140℃之间。另一部分流体的87Sr/86Sr介于0.7075~0.7081间,与寄主围岩和同时代海水的87Sr/86Sr相近,属于内源流体。无论是内源还是外源流体包裹体测试,其流体包裹体中均不含有机包裹体,说明下伏地层中的油气没有在上覆地层中显示。燕山早中期,研究区以中寒武统膏盐岩层作为推覆滑动面发生多期冲断滑脱,来自中、上寒武统不含有机组分的富锶流体,沿断层向上运移充注于滑动面以上不同层位的海相地层,滑动面下的古气藏未受到改造和破坏。燕山中期的冲断作用切穿了中寒武统膏盐岩层,古气藏被破坏,被破坏的古气藏向上运移到新的储层中重新聚集成藏,上组合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09.
110.
在储层建筑结构划分、测井多参数处理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熵的原理,应用熵权法定量计算了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二段3砂层组4小层(简称沙二段34)河流相储层的非均质综合指数,按照不同的开发时期详尽分析了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并阐述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二段34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中等-较强;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非均质性有继续增强的趋势,平面非均质性较之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更强烈。同一小层及韵律层在不同开发时期的非均质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建筑结构控制储层非均质程度,成岩作用使非均质性复杂化,注采井网不完善加剧了非均质性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