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篇 |
大气科学 | 73篇 |
地球物理 | 47篇 |
地质学 | 194篇 |
海洋学 | 2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22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科学技术和对自然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空间信息显示与简单的数据存储、管理已不能满足我们对空间认知的需求,空间信息获取的广泛性、时效性、便捷性以及地图服务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已经成为当前地图行业需求热点.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引爆的第三代信息革命为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地图学历史发展为主线,系统梳理“地图”的相关概念、内涵及技术理论,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及技术背景,重新整合地图的发展需求、内涵及技术体系,提出一种全新的“智慧地图”概念,为现代地图学及数字地图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理论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系统总结了岩石脆性破裂断口分维的计算方法及其局限性,指出岩石脆性破裂断口的分形研究应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进行,同时应注重考察断口分维参数的物理意义。断口结构特征是岩石动态破裂过程的静态反映,蕴含着岩石断裂机制的各种信息,分维可作为断口定量描述的参数。 相似文献
56.
根据粘土矿物含量的图版计算方法,计算了实际井段的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了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与U、Th、K含量的相关关系,由此分析得到粘土矿物含量与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多元线性关系,建立了粘土矿物含量计算的回归方程。通过对不同井段以及同一井段不同地层数据建立的回归方程分析,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根据一个实际井段粘土矿物的计算,获得粘土矿物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其粘土矿物含量计算结果与原测井解释相吻合,同时与岩心分析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57.
广东省地面塌陷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顺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2):127-131
广东省的地面塌陷主要有自然塌陷及人为塌陷等2种类型。其中人为塌陷包括抽排水塌陷及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等;剖面形态大致可分为竖井状、蝶状、漏斗状及坛状等。从区域上看,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特征、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的控制。探讨了广东省地面塌陷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8.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出了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的方法。通过对安康膨胀土的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研究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的准确率很高,它无需在判别因子与预测目标之间建立基于某种理论的经验统计关系,该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拮抗香蕉枯萎病菌海洋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93份中国南部海域近海海泥样品中分离出1800多株海洋细菌,以对峙培养法,测定海洋细菌对香蕉枯萎菌的拮抗作用,再以琼脂划线培养法(agar streak)测定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约55.6%的菌株对香蕉枯萎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58株菌株抑制香蕉枯萎菌生长所形成的抑菌带宽度大于10.0mm,抑菌作用较好,复筛后其中13个菌株形成的抑菌带宽在15.0mm以上。经反复转接和对峙培养,筛选出拮抗效果好、抑菌活性稳定的菌株TC-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细菌,TC-1对14种病原微生物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