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碳排放时空分布监测与评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面向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分布和差异分析,本文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和不透水面数据,结合县级碳排放数据,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估算模型,并定量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不透水面、夜间灯光均值和总值数据能够反映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碳排放水平;②2013—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具有聚集性,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北部的中间区域,碳排放区域逐年扩大但强度减弱;③2013—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变化趋势为中心区域呈现负增长,城市扩张的边缘区域承接了部分碳排放量。本文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对2013—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县级碳排放进行估算与监测分析,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可为该区域碳减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3.
在深水桥墩及桩基础等结构地震反应中,地震激励下的水流动水压力对水中结构的作用以及结构位形变化对水体的反作用,属于典型的流固强界面耦合问题。以一顶端伸出水面的圆柱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考虑水流-结构强耦合效应的水流-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正弦位移波输入,考察结构材料模量、水流流速和水位、激振频率和位移幅值等多种因素,分析了结构表面作用的动水压力反应特征以及水流动力效应,探讨了水流动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流固强耦合作用时,结构表面作用的动水压力及其分布具有强烈的频率依赖性,高频激励可显著增强动水压力作用;由于结构周围流体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及动载作用下具有较强的辐射阻尼效应,水流动力效应对结构的位移、内力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激振频率、水流流速和水位以及结构材料模量等因素,对水流动力效应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黑龙江伊春大安河金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辉长岩系统年代学的研究结果及锆石的CL 图像和 Th /U 比值特征表明,辉长岩中锆石U--Pb 测年结果可划分为4 组,其年龄值分别为: 811 ~ 812 Ma、 480 ~ 502 Ma、259 Ma 和210 ~ 175 Ma。其中210 ~ 182 Ma ( 均值203. 4 ± 2. 5 Ma) 代表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岩浆从源区到就位结晶过程大致经历28 Ma; 其他3 组为捕获的碎屑锆石,揭示该区晚元古代、中寒武世、晚二叠世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增生作用; 从岩浆演化与矽卡岩化作用角度分析,成矿作用发生在岩体就位过程或早侏罗世中期( 均值189 ± 3 Ma) 的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95.
松辽盆地北部某地区深部地层倾角较陡,地下构造复杂,以叠加为基础的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模糊。通过对深层复杂地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综合建模静校正方法,以克服处理中出现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及连片处理中闭合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了叠前噪声压制技术、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及剩余振幅补偿技术、多域统计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和Kirchhoff叠前偏移算法。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组合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松辽北部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质量,为准确识别其火山岩储层和火山岩气藏圈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
一、前言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收缩压密作用,导致地表发生的下降运动,具有发育过程缓慢、短时间不易察觉、波及面积广、不可逆等特点.浙江省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主要发生在杭嘉湖平原、宁波平原、温黄平原和温瑞平原等滨海四大平原,自20世纪60年代杭嘉湖平原发生地面沉降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的不断发展,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
加钠的金矿     
  相似文献   
98.
The role of alloying elements in the dissolution of aluminium sacrificial anodes was investigated . The effect of indium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ano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um and impurities , such as silicon and iron, wer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indium in aluminium alloy was detected .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In-implanted aluminium alloy was also studied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ium activates the surface of aluminium alloy and improve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alloy containing more amounts of impurity . Indium combines with silicon and iron.More satisfactory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when the alloy's proportion of content of In to that of (Si+ Fe) is about 1 : (8 ~10).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 alloy, especially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anode were improved by ion implantation . Indium segregates in the alloy . The amount of Si and Fe in the In-rich segregated phase is richer than that in the matrix. It is proposed that th  相似文献   
99.
100.
李婷  李猛  胡朝斌  李瑶  孟杰  高晓峰  查显锋 《地球科学》2018,43(12):4350-4363
祁漫塔格地区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和形成环境的确定能对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演化时限加以约束.对祁漫塔格西北部阿确墩地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中等-轻微铕负异常(δEu=0.79~0.90);相对富集Rb、K、Hf、Zr、Tb、Nd等元素,不同程度地亏损Ba、P、Ti、Nd、Ta、Y;具有I型花岗岩类特征.二长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极大,具明显铕负异常(δEu=0.42~0.4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La、Ce、Nd、T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P、Ti、Nd、Ta)和Ba、Sr、U等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Nd/Th、Nb/Ta、Mg#值等指标显示石英闪长岩为壳源特征且受到幔源岩浆的影响,推测是幔源岩浆底侵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二长花岗岩则是壳源的,可能与幔源岩浆底侵诱发的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且经历了强烈的结晶分离作用.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8.8±3.9 Ma和405.2±3.6 Ma,代表其形成时代.石英闪长岩总体显示出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二长花岗岩在构造环境图解中显示为碰撞背景,但微量元素与同碰撞花岗岩典型特征不符,综合分析认为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推测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在晚奥陶世持续处于俯冲消减环境中,早泥盆世之前进入后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