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31.
为了明确地下地震动幅值的衰减规律,基于日本最近几年发生的16次强烈地震的443组深井地震动记录,主要考虑分量方向和震级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深层(-100~-400m)地震动加速度幅值与地表对应幅值比(Ad/A0)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Av/Ah)沿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层地震动加速度幅值比与深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幅值比(Ad/A0)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0.2~0.4之间;震级对幅值比(Ad/A0)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震级变大幅值比有减小的趋势;另外,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略小于竖向幅值比.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Av/Ah)沿深度也大致呈线性关系变化,且稳定在0.6附近.发现拟合关系式的选取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幅值的深层取值问题,以期为地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2.
我们从死海Lisan组的70~14 ka湖相沉积物中提取了古地震记录,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中约30个角砾层是由震级大于5.5级的地震产生的.如果在死海沉积物中能发现类似角砾层的年龄与历史地震匹配的话,这种解释是很有意义的,然而,Lisan组记录的中等强度的地震与强地震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并且它们的震中距也不好界定.本研究只是尝试分辨Lisan组古地震记录中的较强地震,以确定震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733.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不同的超参数设置往往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采用贝叶斯算法对4种常见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F)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索了该算法对滑坡易发性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化效果.以湘中地区4县(安化县、新华县、桃江县和桃源县)滑坡易发性评价为例说...  相似文献   
734.
735.
736.
列举了石灰岩层位对比的一般方法,主要侧重于矿物岩石学及化学组分、岩相分析等方法,并逐条论述了其优缺点,对今后石灰石勘探过程中的矿层划分及构造推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7.
通常,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这是目前用测井资料划分钻孔岩性剖面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一种利用FUZZY(模糊)综合聚类分析进行钻孔岩性识别的方法。针对研究矿区浅部第四系地层特征,我们选取了对岩性有较好分辨力的两种测井信息:视电阻率(DLW)和自然伽马(FG)作为样本指标,记为t={1-DLM,2-FG}。通过测井分层原则进行分层、取值,并对数据按下式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738.
739.
关于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敏  谢礼立  徐龙军 《地震学报》2005,27(2):230-234
自从现代地震学形成以来, 人们一直沿用地震烈度来度量地震的破坏后果和破坏程度, 地震工程师也致力于给地震烈度赋以恰当的物理量, 一方面旨在解释地震的破坏作用, 同时也希望能用这个物理量来代表地震对结构的一种输入荷载, 以供工程抗震设计使用. 这就是研究ldquo;地震烈度物理标准rdquo;工作的任务. 但是由于不同结构的破坏机理很不相同, 甚至同一类结构由于层高、 使用的材料以及所在场地的差别, 即使在同一地震作用下, 其震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 导致结构破坏的地震动因素也十分复杂, 绝不限于地震动峰值一个因素. 因此本文指出, 新的烈度标准应不仅能反映各种结构的具体特点, 还应在研究地震动幅值参数的同时进一步考虑与地震动能量有关的参数, 特别是针对不同结构应采用不同的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740.
全面介绍了华蓥山地区的山地重力灾害情况及重力灾害类型,从地质因素、水体因素、人为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了华蓥山山地重力灾害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