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0篇 |
大气科学 | 43篇 |
地球物理 | 240篇 |
地质学 | 242篇 |
海洋学 | 102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55篇 |
自然地理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Introduction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time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s. It is astrategic way to defeat the severe challenge that human are now confronting with, such as the lackof land, contamination of environment, traffic jam, waste of sources, and so on. The exploitation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come a global tendency, and a significant sign inevaluating the speed of modernization of cities. Facing the challenge, it is significantly necess… 相似文献
72.
一、思路日本的大雨预报分数小时预报和12-24小时预报两个步骤进行,后者称为大雨潜势(Potential)预报.在大雨潜势预报方法中,目前仍以天气学模式为主,即把容易发生大雨的天气尺度特征的因子加以综合和 相似文献
73.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3)
刘恢先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名誉所长谢礼立1997.6.24)深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所长刘恢先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但我们依然感到他还在我们身边,依然带领我们在大踏步向科技高峰攀登.这是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光辉思想在... 相似文献
74.
中国唐山实验台阵的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南加州大学(U.S.C.)以及地质调查局(U.S.G.S.)于1981年正式开始了一项中美双边强震观测的合作研究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1982年6月底在中国唐山地震(1976.7.28,M_s=7.8)的余震区,布设了一个实验性的强震仪器台阵。这个台阵由12台三分量数字磁带记录式强震仪组成。从1982年7月至1983年3月,该台阵共取得了震级M_L=1.2—6.2的133个地震的285张近场加速度记录,其中大部分保留了初至P波和相应的精确到时。 本文介绍了实验台阵的运行情况和所获取的典型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展示了1982年10月19日卢龙M_L=6.2地震时距震中仅4公里的地点所获取的十分珍贵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23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128g。 本文还根据所获取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有关震源情况的若干基本数据和近场地震动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75.
从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浅谈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震的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的结构与构件的受力状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构抗震设计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存在各种差异,甚至有时还根本无法计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抗震结构性能,就不得不依赖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工程师们根据结构地震破坏的形态和长期积累的实际工程经验等总结形成的符合工程师专业知识的基... 相似文献
76.
简要评述了现有强震记录仪器响应失真校正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在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强震记录进行仪器响应失真校正的权函数方法,并推导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设计真实地震动为已知的算例,对加速度摆和速度摆强震仪的未校正记录,和用不同方法获得的校正记录的精度(或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和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很高的计算机精度且无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7.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的一种显式输入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总结,评述了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两类输入反演方法(脉动函数法和直接时域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文献[1]中提出的3阶显式方法,获得了一个关于结构输入反演问题的新解法-显式直接时域法,新方法集合了脉冲函数法和直接时域法的优点,既可按显式求解动力微方程,又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反演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78.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三阶显式方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本通过对传统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总结,阐明了建立隐式和显式方法的一般思路及数学本质,提出了使用系统位移反向向量三阶导数的隐工和实用显式积分方法-3阶显式方法,分析了该显式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对建立更高阶隐式和显式方法以及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作了初步讨论。最后,通过算例对本方法、献[1]方法和经典的常平均加速度法(隐式方法、视为精确解)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利用近场基岩场地上的加速度记录,计算了震级谱的高频成分,从而使谱震级这个概念包含更多高频的信息,并能进一步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0.
基于1999~2018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并分析了四川“Y”形构造区各周期网格速度场、地壳应变率场,并讨论了近20年尺度的地壳应变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2008年汶川地震前1999~2007期GPS速度场相对稳定,整体“Y”型构造区地壳运动变化不大,但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发生较大变化,由4.0 mm/a增至10.0 mm/a。2)1999~2007年,整个四川“Y”型构造区应变场演化特征微弱,而汶川地震之后的两个周期,最大剪应变自龙门山山前断裂向西到汶川一带,形成了由高到低、平行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高密度梯度带。龙门山断裂带以ES或EES向的主压应变为主,其量值变化范围为 5.0×10-8 /a~12.0×10-8 /a;鲜水河断裂由震前主拉应变,改为震后近EW向的主压应变特征。面膨胀结果则显示龙门山断裂带由震前低密度梯度带瞬间变为平行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高密度变化区。3)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是最为重要的时刻分割点。近20年的应变率场变化,更似一个“时间—地壳构造运动”的大轮回,目前四川“Y”型构造区整体处于2008年汶川地震前较为稳定的活动周期。龙门山断裂带仍值得我们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