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用ESR测年方法,对毛沟剖面不同地层中裂隙石膏进行了年代测试,测试结果表明ESR测年数据与沉积地层年龄明显不符,测年结果可能与干旱环境和青藏高原隆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2.
本文应用701测风雷达跟踪垂直气流仪,入云探空气球和711测雨雷达跟踪小块积云回波等办法,测示了雹云低层入流资料,证明了无回波区内有辐合上升气流存在。配合相应雷达回波资料,研究了雹云低层入流区的雷达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743.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问题之一。八十年代以来,已在若干水库发生了此类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典型事例,分析了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指出需要加强调查、观测、模拟试验研究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44.
分析了水下爆炸夯实基床的基本原理及作用机理,并应用于海南和帮码头基床的爆夯,取得预期的效果,表明基床的水下爆夯法有效,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5.
以板块构造演化为基础,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再现南大西洋两岸共轭型被动陆缘盆地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首次依据盆地结构差异及沉积充填特征,将研究区被动陆缘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三段”“四类”;结合对已发现大油气田的解剖,搞清了每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规律,并分别建立了其大油气田成藏模式。认为两岸“三段”“四类”盆地都经过了早期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陆缘三个原型阶段。南段为下伏裂谷层系比较发育的“断陷型”盆地,上覆坳陷沉积厚度较薄,仅作为区域盖层,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中段为裂谷、坳陷层系都比较发育且过渡阶段有盐的“含盐断坳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页岩均可形成有效烃源岩,海相页岩及盐岩分别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盐下碳酸盐岩盐上重力流扇体型”大油气田。北段为裂谷层系分布范围小、坳陷沉积范围广且厚度大的“坳陷型”盆地,受 “窄”陆棚、“陡”陆坡控制,坳陷层系重力流扇体自始至终比较发育,源于坳陷层系下部海相页岩中的油气直接充注于本身内部裙边状分布的重力流复合扇体之中,形成“漂移期重力流扇体群型”大油气田。另外,研究区还发育尼日尔、福斯杜亚马逊、佩罗塔斯三个具有独特构造沉积特征的 “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其特殊性体现在三角洲层系由于沉积速率极高,从陆向海形成生长断裂带-泥岩底辟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平缓斜坡带四大环状构造带。除了前三角洲层系可以作为有效烃源岩之外,本身也可以形成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形成独特的“四大环状构造带型”大油气田,即在由陆向海生长断裂带-泥岩底辟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平缓斜坡带四大环状构造带上都可以形成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746.
匡昭敏  温福光 《广西气象》1997,18(4):44-47,50
研究旱育稀植育秧的田间小气候效应及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水稻衣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育秧方式的田间小气候变化差异明显,特别是在阴冷天气旱育秧增温保温效应更显著,旱育秧的生理性状明显优于水育秧,其抗寒性,抗旱性,抗逆性均比水育秧强,插后有很强的暴发力,同时根据本试验所得的资料,对旱育秧苗生长与积温的关系建立了其动态生长模拟模式,经检验,其模拟效果精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747.
现代黄河三角洲ZK226孔岩心的~(210)Pb、Al、Fe、Mn和Cu的地球化学表明,沉积物的粒度是控制上述元素的主要因素,这些元素与粒度的相关性是~(210)Pb>Fe>Al>Mn>Cu。粘土和Fe的水合氧化物是吸附~(210)Pb的主要组分。标准化后的~(210)Pb_ex,与Al、Fe,Mn和Cu的比值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土壤侵蚀情况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这为建立黄河中上游流域的土壤侵蚀模式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8.
749.
1989年3-5月在海南岛三亚浅钻取心,用岩石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周缘珊瑚礁的基本特征和成礁时代,在此岩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珊瑚礁的ESR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珊瑚礁Mn2+的ESR信号和古气候变化直接相关,在100%文石基础上归一的Mn2+ESR信号是一种新的灵敏的古气候指示物,其指示的古气候变化和前人发表的研究成果相一致。海南岛三亚珊瑚礁Mn2+ESR信号表明,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距今8.6-3.5ka,在距今5.6-3.0ha显示气候波动剧烈,在大约距今5.5ka有短暂降温,之后又明显回升,这些气候变化也和中国哺乳动物化石的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750.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研究的若干新进展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光耀华 《中国岩溶》1998,17(4):378-383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有一定的复杂性,经过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尤其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使岩溶工程地质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岩溶探测、分析、治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在水电、铁道、建筑等工程上的应用予以综述,以反映我国岩溶地区工程地质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