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51.
根据1995年12月~1996年1月新疆北部的5个采样点5次降雪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分析研究了降雪酸度及其化学组分的特征。  相似文献   
852.
针对台站地电观测外线路在非观测期间遭到破坏或失窃不易被及时发现的情况,研制了JKY-1地电外线路断线实时监控报警仪,并对该仪器的性能特点、设计思路、电路原理及发展前景和作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53.
为促进中国大气臭氧高空探测业务化进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联合组织了对国产GPS数字化大气臭氧探空仪(GPSO3)和芬兰Vaisala 公司产大气臭氧探空仪(Vaisala)主要技术性能的比对。现场平行施放比对于2002年1月在北京进行,共施放了7对臭氧探空仪。对两类大气臭氧探空仪现场平行施放比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两种臭氧探空仪所获得的大气中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在12~27 km高度范围内,两种探空仪臭氧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平均在10%以内,而在10 km以下和27 km以上,GPSO3探空仪的臭氧测值偏高。本文介绍了比对方法,分析了两类探空仪对臭氧廓线某些特征值的比对结果并讨论了平行施放比对时气球升速的差异可能对臭氧测值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4.
永嘉下浦大桥所处地理条件复杂,桩位受潮水影响严重并处在陡坡的基岩上,且嵌岩比较深,提出了如何选择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钻孔机具等,特别介绍了在陡坡处嵌岩深桩的具体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55.
唱伟 《探矿工程》2004,31(3):17-19
上海市长春藤名品商厦地下连续墙为二墙合一的设计,对沉渣厚度和混凝土浇灌质量要求很高,采用了气举反循环清底和置换稳定液的技术,使沉渣厚度和稳定液密度大幅度降低,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分析了气举反循环清底和置换稳定液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6.
可视化技术及其在地图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视化自从80年代提出后已经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阐述了可视化和地图学的含义,论述了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中数据采集、地理信息、动态地图、虚拟现实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7.
用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与吸水纸斑点法进行同步观测,对比分析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测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测量雨滴谱所得资料除平均直径、均立方根直径相似性稍差外,其它特征量的线性相关显著性水平均为0.005;(2)两种方法所得雨滴谱资料除平均直径、均立方根直径、降水强度稍有差异外,其它特征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58.
介绍用Cisco2511组建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859.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随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气象研究所以及位于北高加索的防雹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访问,对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特别是以“雷达——火箭”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大作业规模的人工防雹业务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我国实际,下面就苏联的双波长雷达、防雹火箭、作业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情况作一概要介绍。一、双波长雷达苏联的(?)——5双波长(3.2和10cm)雷达是专门为人工防雹设计的新型雷达。它不仅同时具备3cm和10cm常规天气雷达测示降水云体回波结构和强度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测示云内降水(冰雹)粒子大小与分布的功能,是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60.
近年来,随着防雹工作的发展,对冰雹预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现行防雹技术手段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作业效果必须依靠比较详细的冰雹预报.国外在防雹效果的评价上提倡根据雹云强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作业方法.本文介绍了原苏联的冰雹预报方法,它可提前6-12小时预报出雹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