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1933年   10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贝塞尔曲线在虚拟森林景观单树几何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景观模型的生成,需要对实际景观进行抽象和简化。树几何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虚拟森林景观的两大要素。而树几何模型的构建又是林业GIS三维可视化的基础。在树几何建模中,树干及树枝形状的可视化表达具有突出意义。由于实际树种的复杂性,在计算机中建树模型,通常采用基于过程建模的方式,而这将面临用户如何对模型进行交互式控制的问题:参数太少,不足以描述树形态特征,而参数太多,则模型难以生成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贝塞尔(Bezier)曲线这种基于控制点的自由曲线来描述树木中的树干以及树枝形状,利用对曲线控制点的变动来控制曲线的形状,进而生成形态各异的树形状,对此,我们基于ActiveX技术生成Bezier曲线控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表示多种形状的树干与树枝,具有操作简捷、计算速度快,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2.
CGSD01井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口水热型地热资源调查井。该井完井深度405168 m,终孔直径216 mm。施工过程中遇到大直径套管下入安全系数不足、地层漏失、复杂地层岩心采取率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该井的井身结构设计、钻完井工艺技术。通过采用浮力法下管,多工艺堵漏,改进复杂地层取心工艺等措施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总结了该地区深部地热钻探钻井工艺并提出了完井建议。  相似文献   
113.
目前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仍很肤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地球动力学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Science杂志2005年公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中的第10个问题是“地球内部是如何运行的”,提出地球动力来源还尚未解决。 2017年出版的《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认为板块构造理论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该学说依然存在其形成以来就存在的难题,即板块动力、板块起源及板块上陆三大问题,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讨会分两个环节,一是主要观点报告环节,二是讨论争鸣环节。 在报告环节,涉及动力机制的主要有5位报告人,分别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梁光河提出了新大陆漂移说,通过大量证据分析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驱动大陆漂移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事实说明持续推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不是海底的持续扩张,而是大陆板块后下方持续的岩浆上涌推动大陆板块向前漂移,那是一个自发的连锁反应。万天丰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传送带模式很难解释大陆板块漂移速度远远大于地幔对流速度这个问题,提出了陨击说。陨石撞击诱发地幔底劈推动大陆板块运动这个新的驱动模式。唐春安提出了地球龟裂说,认为地球内部热能的积累与释放,使得地质历史上岩石圈地幔具有冷热交替的周期。毛小平分析认为,目前所提出的地球动力中,只有周向应力具有足够数量级的应力,可以推动板块运动;周向应力在岩石圈薄弱处释放从而产生地壳相对运动;长期以来解释不了的“地壳异常压力”其实就是周向应力,而可独立于重力的构造力、碰撞力并不存在。 在讨论争鸣环节,大家针对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自由发言。梁光河指出万天丰提出的陨石撞击可以较好地解释超大陆裂解的初始动力,但不同意陨石撞击可以提供持续的大陆漂移的动力,以印度板块的北漂为例,因为地幔的巨大黏滞阻力,需要无数个陨石定点撞击印度板块后面才可能持续推动印度板块漂移。唐春安提出地球的锅盖效应,因此上地幔具有冷热周期,在热周期地壳才会大规模漂移,按照力学机制,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不可能是海底扩张产生的,应该是大陆漂移拉开产生的断裂系统。最后杨巍然总结发言,认为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地球上的构造运动都可以归结为开合运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都是存在的,地体构造也是科学的。研讨会取得的共识是:大陆的确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传统的地幔对流传送带驱动模式存在很多与观测事实不符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驱动机制和驱动力的问题,对板块俯冲问题多数持怀疑甚至反对的观点。其驱动力应该来自重力和地球内部热力,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4.
主要介绍库尔勒台近3 a来的前兆数据跟踪分析工作成果,归纳出非正常事件中的典型干扰事件,总结库尔勒台前兆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的特点及对仪器造成干扰的主要因素,希望通过本文为其他台站的数据跟踪分析工作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5.
以湖北省为例,探讨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指导思想、开展原则及目标,提出本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定位及服务对象,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构想本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其他省份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In the course of my study on the Chihsia Corals from Central China, Mr. Y. T. Chao my collegue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was so kind as to hand over to me two specimens of tube corals which he personally found in a limes-  相似文献   
117.
The Western Hills of Peking are,since very remote times,well knownfor coal production and Mentoukou is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districts amongthese hills.On account of its economic importance it was visited by several  相似文献   
118.
Ⅰ. INTRODUCTION. Ⅱ. DISTRIBUTION OF ESTHERIA-BEARING BEDS IN CHINA. (1) Estheria of the Laiyaug Formation, in Shantung. (2) Estheria of the Kweichow Series, in Hupef. (3) Estheria of the Liupanshan Series, in Kansu. (4) Estheria of the Kienteh Series, in Chekiang. (5) Estheria of the Nengkiang Formation, in Heilnngkiang.  相似文献   
119.
空间目标信息系统(STIS)是基于空间信息实现重要目标信息采集、管理、显示、查询、分析等功能的一种面向多部门、多应用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引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从访问控制体系结构、RBAC数据库、用户访问控制流程3个不同的角度对STIS访问控制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方案对于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明确用户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链子崖裂缝群的相对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桃森 《岩土力学》1988,9(1):53-58
本文对链子崖裂缝相对位移的17年长期观测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获得裂缝群的相对运动规律,从而分析了危岩体的发展趋势,为评价链子崖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