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柯鲁克湖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柯鲁克湖目前是柴达木盆地内唯一的淡水湖。2012年10月采集了柯鲁克湖不同方向的表层湖水,分析了其总溶解固体(TDS)、pH、硬度及化学成分,与入湖河流性质进行对比,探讨了湖水的物质来源及影响因素。柯鲁克湖湖水整体呈弱碱性,属于硬度较高的淡水,湖水类型为Cl-·SO42--Na+·Ca2+型或以O.A.阿列金分类为Cl NaⅢ型水。pH值的整体变化较小,TDS及硬度在东西采样方向上变化显著。因降雨量小,湖水成分主要来源于地表河流及地下水输入的岩石风化产物。巴音河为主要入湖河流,河水性质不同于柯鲁克湖,属于HCO3--Ca2+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在于湖水发生强烈的蒸发-浓缩,湖水中的Ca2+和HCO3-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析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有精确古地磁年代控制的金沟河剖面新生代沉积物中7个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U Pb LA ICP MS测年分析,确定安集海河组(28~23.3 Ma)和沙湾组(23.3~17.5 Ma)的砂岩样品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61~328 Ma(P-C),塔西河组(17.5~13.2 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34~311 Ma(T-C)和369~403 Ma(D-S),独山子组(13.2~6.0 Ma)和西域组(6.0~1 Ma)样品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333 Ma。经与流域内岩石地层的分布相对比,揭示至少在晚渐新世开始中天山已经隆升并剥蚀为盆地提供物源,从约中新世早期开始北天山的南缘开始隆升,加入物源供给区,从约中新世中晚期开始北天山开始明显隆升,并逐步阻碍了中天山的物源供给,成为物源的主要供给区。天山的这种逐步向北的隆升剥蚀过程,反映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磁倾角是古纬度的记录者,对许多构造活动有着很好的揭示作用.但在青藏高原,沉积物的磁倾角往往要比火山岩或欧亚极预测的值要小,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了解.本文应用E/I统计分析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几个典型山间盆地的已有古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10°~ 20°磁倾角浅化可以通过该法矫正,揭示出该地区的磁倾角浅化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或沉积后的压实作用造成;同时也表明该地区在晚新生代以来南北向缩短量并不是十分显著,至少是在古地磁研究的误差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4.
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临夏盆地早更新统东山组(2.50-1.76Ma)的孢粉划分为3个孢粉带(含6个亚带),即3个植被、气候阶段,第一阶段(2.50-1.91Ma,带Ⅰ),植被类型是以柏科、榆属和禾本科为优势种的温带森林,气候表现为温凉稍干,并有逐渐干旱化的趋势.第二阶段(1.91-1.80Ma,带Ⅱ)是以云杉属、榆属和...  相似文献   
15.
柴西地区堆积了巨厚的新生界,不仅赋存有青海油田,且因紧邻阿尔金断裂和昆北断裂而蕴藏丰富的盆山耦合信息.对碎屑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自渐新世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早期(32~3 Ma或4 Ma)的压陷-抬升和晚期(<3 Ma或4 Ma)的快速整体挤压-隆升2个时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柴西及其周缘山地从晚...  相似文献   
16.
亚洲内陆干旱区是连接赤道和中高纬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西风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相互作用区,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全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揭示其干旱化过程和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对来自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干盐湖的深钻SG-1孔沉积物进行了初步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与分析,结果清晰地指示了柴达木盆地自1.0Ma以来的持续干旱化及约0.6Ma以来的加速干旱化过程,我们认为1.0Ma以来的持续干旱化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约0.6Ma以来的加速干旱化可能是昆黄运动所导致的高原北部强烈隆升和区域环流系统变化或强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造山带的隆升剥蚀过程研究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与造山带毗邻的沉积盆地则真实地记录了造山带隆升剥蚀演化历史。因此,通过对沉积盆地中沉积物的研究可以反演山地隆升剥蚀历史。基于这种思路,介绍了两种定量恢复造山带隆升剥蚀的方法,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和质量平衡法。前者利用样品碎屑单颗粒的裂变径迹年龄的统计分析确定其源区,并量化源区的抬升剥露及热演化历史,但要求对样品的沉积时代有很好的年代学控制,沉积后样品没有遭受热重置。后者则假定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盆山耦合系统中物源区的地形变化总和与沉积区的碎屑沉积质量总和成正比,即隆升过程中产生侵蚀总量与毗邻盆地的沉积总量之间质量守恒,从而通过研究盆地中相应时间段的沉积总量、沉积速度来定量恢复古地形,反演造山带的演化,但盆山系统的界定以及地层定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恢复造山带隆升剥蚀过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系统的岩石磁学分析,建立了1.5Ma以来黄土高原高分辨率岩石磁学指标演化序列。岩石磁学记录表明本区1.5Ma以来以0.93和0.62Ma为界经历了3个不同的气候演化阶段。在1.5~O.93和0.62~0Ma期间各种磁学参数大致呈同步变化趋势,能较好地与深海氧同位素(MIS)曲线相对应,而在0.93~0.62Ma期间(相当于L9底到L6顶,MIS24-MISl6),尽管磁化率、饱和剩磁强度(Mr)、饱和磁化强度(Ms)与剩磁矫顽力(Bcr)、矫顽力(Bc)曲线的峰谷能与MIS的峰谷相对比,但该阶段的磁学参数变化幅度和形式明显不同于1.5~0.93和0.62Ma以来的两个演化阶段。磁化率、Mr和Ms在0.93Ma突然降低,此后变幅很小,反映夏季风较弱且相对稳定,一直维持到0.62Ma前后。在0.9Ma前后Bc、Bcr突然增大,可能反映了冬季风突然增强,然后宽幅波动下降。这种变化可能是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黄土高原岩石磁学记录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发生于0.93Ma,结束于0.62Ma。造成这次气候转型事件的原因除了与全球冰量和太阳辐射变化有关之外,还可能与中更新世青藏高原急剧隆升而激发的亚洲内陆干旱化加剧,从而导致亚洲内陆沙漠的形成与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昆仑山北坡的黄土堆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地貌形态所揭示的风向及盆地边缘25个气象站40 a的盛行风,我们恢复了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对大气环流分析表明,在暖季(春、夏)由于地面对大气感热加热作用强烈,形成了浅薄的热低压。当冷空气入侵时,在和田—于田—民丰一带形成强大的辐合上升区,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其扬起的粉尘沉降在昆仑山北坡而形成黄土堆积。由于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同,粉尘的扬升高度也不同,昆仑山北坡黄土厚度表明平均扬升高度在海拔2 900~3 400 m左右,最强的沙尘暴可将粉尘扬升到5 500 m的西风急流区。  相似文献   
20.
贵德盆地黄河出现的古地磁年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其形成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因此,黄河上游的形成演化,对于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黄河水利的开发利用等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贵德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其最上部的一套湖相沉积代表了黄河出现之前的最后沉积。古地磁测年表明这套地层的结束时代约为1.8Ma,指示黄河在本区大约同时出现,是青藏运动C幕的产物,此后至今黄河已净下切了约940m,指示本区高原的快速隆起,不支持青藏高原在中新世达到最大高度然后垮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