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李玶  刘行松  潘裕生 《地质论评》1966,24(3):242-244
在湖北丹江口丘陵区出露的基岩面上,发现一些擦痕(在均县习家店一带的丘陵上也有发现)。尤其是张家沟一带,这类擦痕更为多见。有人认为是冰川擦痕,有人怀疑是山洪时水中石子撞击而成,作者试提出另一种看法,即擦痕的形成实系一种泥流缓慢滑动所致。这里特作报道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62.
八月中旬,全国夏季风学术交流会在我省莫干山召开。本刊摘要刊登了南京大学黄士松教授和中山大学陈世训教授的两篇学术报告。我省气象局局长亓汉三同志出席了会议,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并即兴赋诗一首: 长夏暑炎天,群贤集莫干。将邪双剑在,千古照人间。人工穷造化,季风共磋研。河山锦绣美,气象景万千。  相似文献   
63.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及有关预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一次典型过程作为例子,分析了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的特点,指出有利于江淮气旋发生发展的高空天气形势,地面一些中尺度低压和暴雨核的演变与气旋发展的互相联系。发现气旋区内可存在若干个中尺度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可先于或后于暴雨核生成而出现,并可增强、减弱或合并。文中计算了潜热释放的加热对涡度制造的贡献,指出潜热加热对气旋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对于影响气旋发展的因子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根据湿度场、流场和降水分布(或卫星云图)特征来预报江淮气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4.
65.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pectral model of inertial internal wave breaking(fine structure) proposed previously, in which the effects of the horizontal Coriolis frequency component f-tilde on a potential isopycnal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of vertical mixing in the stably stratified interior below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in the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OGCM) is put forward preliminarily in this paper. Besides turbulence, the impact of sub-mesoscale oceanic processes(including inertial internal wave breaking product) on oceanic interior mixing is emphasized. We suggest that adding the inertial internal wave breaking mixing scheme(F-scheme for short)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o the turbulence mixing scheme of Canuto et al.( T-scheme for short) in the OGCM, except the region from 15°S to 15°N.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F-scheme by using WOA09 data and an OGCM(LICOM, 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over the global ocean are given. A notable improvement in the simulation of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over the global ocean is attained by using T-scheme adding F-scheme, especially in the mid- and high-latitude regions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water and deep water. We conjecture that the inertial internal wave breaking mixing and inertial forcing of wind might be one of important mechanisms maintaining the ventilation process. The modeling strength of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 by using T-scheme adding F-scheme may be more reasonable than that by using T-scheme alone, though the physical processes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and the overflow parameterization needs to be incorporated. A shortcoming in F-scheme is that in this paper the error of simulated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by using T-scheme adding F-scheme is larger than that by using T-scheme alone in the subsurface layer.  相似文献   
66.
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铁路隧道超欠挖分析和收敛分析等应用中如何能对任意形状隧道LiDAR点云进行断面差异分析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任意形状铁路隧道LiDAR点云的断面差异分析方法。该方法先建立铁路隧道设计断面统一模型,提出实测断面点与设计要素对应关系判定方法,对从隧道LiDAR点云中提取出的断面在铁路隧道设计断面统一模型中逐点确定所对应的设计要素,并计算出断面在对应设计要素上的径向投影点到设定的起算高程面与设计断面左侧交点的弧长,根据弧长对断面进行排序,最后根据设定的采样步长对有序的断面进行采样得到实测断面,进而计算出实测断面相较于设计断面的偏差量。通过3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断面隧道模拟点云数据对提出的算法参数最佳取值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不仅给出了算法参数的最佳取值,也论证了本方法可以对任意形状铁路隧道LiDAR点云进行断面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67.
为实现海事部门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街景系统等多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本文基于GIS和Socket融合技术,开发通信消息总线,制定互操作报文语义规则,设计多系统互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海事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机制,实现了海事指挥调度工作的综合监管.  相似文献   
68.
针对自然资源外业调绘过程采集数据精度低、工作效率低等缺点,设计并实现了融合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和无人机的外业调绘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功能,实现了在高精度影像底图上对图斑进行合并、切割、注记、高精度定位等功能.推进自然资源要素移动化、智能化调查取证,降低外业调绘工作量和工作风险,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林畅松  刘景彦  胡博 《沉积学报》2010,28(5):868-874
应用二维层序地层模拟系统开展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揭示了同沉积断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相互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快速的构造沉降、相对高的湖平面和大量的沉积物供给是形成相对深水扇三角洲的必要条件;而沉积物的供给量变小或构造沉降量加大时有利于形成近岸湖底扇或水下扇。模拟揭示出断陷湖盆陡坡边缘断裂形成的古地貌坡折控制着低水位域浊积扇或湖底扇的发育部位,同时对水进或高位域的三角洲前缘的沉积中心的分布具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的构造沉降是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在陆内前陆逆冲构造边缘,层序发育早期(底部)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但由于相对快的构造沉降形成水进序列;在快速沉降的晚期沉降速率减小,碎屑体系向盆地方向推进,形成广泛河流三角洲沉积。由隐伏逆冲断裂形成的构造坡折带对低位域的分布具控制作用。在构造坡折带下的低位域砂体与上覆的水进域泥岩组合可形成重要的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70.
依靠大量的岩心观察、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中段沉积体系类型、分布规律和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沙三中段主要为湖相背景下各类三角洲前缘沉积,如扇三角洲前缘、辫状三角洲前缘和正常三角洲前缘。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北区、中区、南区3个不同区带沉积充填特征,并建立了整个凹陷北部沉积相平面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