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0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4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7篇 |
大气科学 | 404篇 |
地球物理 | 165篇 |
地质学 | 698篇 |
海洋学 | 190篇 |
天文学 | 23篇 |
综合类 | 108篇 |
自然地理 | 1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通过对2001~2002年南宁市2个最大医院呼吸道疾病39305例门诊资料进行小波分析,得出各种疾病发病人数均存在5~7天的周期。将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和同期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湿度密切相关,同时与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也密切相关。利用最优子集方法,按不同季节建立呼吸道疾病下周逐日发病人数预测方程,2004年1月支气管炎发病人数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为16.43%,2004年4月未来1~2天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预报值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2.
综合应用有机碳丰度、岩石热解、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和有机显微组分等多项指标,对松辽盆地双城凹陷下白垩统营四段烃源岩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该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并探讨该凹陷内原油的可能来源。结果显示,营四段烃源岩有机碳(TOC)含量平均为2.97%,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高等植物,其次为层状藻等水生生物,镜质组反射率(Ro)为0.83%~1.10%,处于生油窗内。烃源岩甾烷分布以C27、C29重排甾烷为主,规则甾烷以C29占优势,具有高丰度重排藿烷,伴有早洗脱重排藿烷(C30D/C30H比值平均为0.68,C30E/C30H比值平均为0.32),反映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半深湖-浅湖。双城凹陷原油为高蜡低硫轻质油,碳同位素平均为-29.69‰,来源于营四段烃源岩,其中登三段原油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低,为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时生成的原油运移成藏;营四段原油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高,且其与深度的变化规律与烃源岩基本一致,反映为近源成藏。 相似文献
963.
964.
位于柴北缘西段的小赛什腾山分布大量海西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其形成时代和成因类型对揭露区域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赛什腾山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72±3 Ma和273±2 Ma,指示两者均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两者均不同程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正的εHf(t)值(2.04~8.16)和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0.77~1.16 G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赛什腾山早—中二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均为宗务隆洋俯冲消减的产物,石英闪长岩为玄武质洋壳板片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遭受地幔橄榄岩混染而成,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洋壳熔融产生的岩浆底侵... 相似文献
965.
966.
967.
968.
0.5 Ma以来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来自冈底斯带热水活动的证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泉华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分布, 推断热水活动的时代及其规模. ESR年龄表明0.5 Ma以来热水活动主要发生于4个时期: 0.5~0.47, 0.4~0.35, 0.27~0.2和0.1 Ma以来. 分析结果得到了地球物理资料、高原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沉积响应. 通过分析热水活动的深部制约机制和高原的隆升张裂作用的约束, 探讨了青藏高原0.5 Ma以来的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969.
Multipl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storm surge at four beach sections,Sediment samples were analyzed and numerically simulat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of becach reaction to storm surge an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 sources in this area do not increase in amount;the beach is basically stable in normal weather.While in gale weather,sediment from Yellow River and the eroded matters from the bank becomes a part of the sediment sources.The northem beach of Xiaoqing estuary is eroded seriously, while the southern beach is overall stable,Thw tidal creeks changed from the northern beach are transported greatly sea-ward and the inshore sediment becomes sandy,while that of the southem beach becomes silty,The sand transporting capability is almost 100 times of that in nomal weather. Human activities and big storm surge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beach evolution.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