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533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533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1127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2014年秋季我国华西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司东  邵勰  孙冷  王启祎  李多 《气象》2015,41(4):508-513
2014年秋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华西地区降水偏多明显。季内,我国华西地区降水阶段性变化显著。分析表明,秋季华西地区降水偏多可能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关。印度洋海温偏高,一方面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式环流的发展和东南水汽输送的加强,另一方面印度洋海温的偏高有利于印度洋地区对流的活跃和西南水汽输送的加强。在中高纬地区,贝加尔湖地区为异常低槽区,易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华西地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及西伸脊点的偏西,综合导致华西地区秋季降水偏多。而华西地区降水的季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22.
一次由“列车效应”引发的梅雨锋暴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icaps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和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地区一次超历史极值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和中小尺度系统及其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移动缓慢、中层干冷空气入侵、强盛的西南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及地面辐合线维持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反射率因子表现为低质心、垂直发展旺盛、高效率的强回波连续经过同一地区;同时,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和热带降水回波特点;径向速度表现出锋面过境特征,"牛眼"结构表明了低空西南气流较强。当暖湿急流输送方向与地面辐合线平行时,孟加拉湾的水汽被低槽前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辐合线上空,使辐合线稳定、维持或发展。干冷气流入侵有利于对流单体的产生;大风速区和辐合区的发展有利于中小尺度对流单体及其次级垂直环流的维持、发展,且这些次级环流规则排列,从而"列车效应"得以维持。有组织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静止锋及其附近多条中尺度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处于东北—西南向的高能舌北侧移动,江西东北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923.
孙力  董伟  药明  朱丹  李倩 《气象学报》2015,73(1):36-49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对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在中国东北地区造成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布拉万”台风造成的强降水及其非对称性分布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很好地再现了台风登陆过程中的路径、强度变化和降水分布,受中纬度西风槽带来的干冷空气影响,“布拉万”台风登陆后的降水和环流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降水主要集中在台风中心西北侧的能量锋区附近。水汽散度通量和水汽螺旋度能够较好地描述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及其非对称性分布的时空特征,在强降水区,水汽散度通量表现为正值强信号,而水汽螺旋度表现为负值强信号,在非降水区和弱降水区,两者均表现为弱信号。等熵位涡分析显示,对流不稳定只是此次台风暴雨前期和初始阶段的不稳定条件,而湿位涡(MPV)的湿斜压项(MPV2)则是暴雨增强和出现非对称性分布的主要机制。在暴雨形成过程中,由于冷空气侵入造成了在台风环流西北侧湿等熵面的陡立倾斜和水平风垂直切变的增强,导致了气旋性涡度的显著增强,气旋性涡度增强造成的强烈上升运动将降水区东南侧输送过来的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从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这其中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降水得以加强的一种重要不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24.
两类ENSO事件非对称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0年多种海、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东部型(EP)和中部型(CP)ENSO事件海温异常的非对称性及可能原因,并讨论了两类ENSO事件的非对称性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海温异常非对称性包括空间分布非对称、强度非对称以及持续性非对称。从动力学角度来看,虽然不同事件发展衰减阶段主导的动力作用不尽相同,但就两类事件强度非对称性而言,海洋垂直对流项起关键性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无论是通过海温强迫直接影响的赤道地区或是通过遥相关影响的赤道外地区,大气非对称响应都表现出与海温异常非对称较强的一致性,其中东部型ENSO的非对称性分布与事件暖位相分布相似,而中部型ENSO的非对称性分布与事件冷位相分布相似,且东部型ENSO非对称性差异大于中部型ENSO。  相似文献   
925.
烟台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土壤主要污染因子是Cd、As、Hg、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工矿三废排放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过量施用化肥和工矿污染形成的酸雨使区内土壤明显酸化,土壤根系土中镉等元素在酸性环境中活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有毒重金属镉等通过土壤-水-植物活化迁移量大,经食物链向人体中转移危险性增大。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酸化成为烟台市域内两项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6.
因子分析在藏北商旭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部,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木噶岗日群炭质板岩及变质砂岩,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与绢英岩型,为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在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矿区岩屑地球化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矿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共划分出Cu-Pb-Zn元素组合分区、Au-Ag元素组合分区、As-Sb元素组合分区以及W-Mo-Bi元素组合分区等4个地球化学分区,绘制了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找矿方向。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认为,Au、Ag元素组合和As、Sb组合为商旭金矿床的最佳地球化学标志元素,下一步地质工作重点应放在Ⅱ_1号、Ⅲ_1号矿体深部及周围,同时可布置适当的工程在Ⅲ号矿段西部A预测区,以追索Ⅲ_1系列矿体向西的延伸。  相似文献   
927.
在综述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研究实例的基础上,以太行山板内造山带中的岩基后岩墙群为例,详细论证了WSDS的形成机制,并简要讨论其构造与成矿意义。研究认为,1WSD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岩石组合,其岩石组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岩浆起源,因而不同于已知的其他火成岩组合;2WSDS直接的构造指向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3WSDS的产生必须有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参与,因而是成矿作用的指示器;4岩浆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在理想系统的框架下,由WSDS识别出的许多成因信息是相矛盾的。但是,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这些信息可以得到整合解释;5板内造山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与板缘构造力没有直接的联系。WSDS同样适用于板内与板缘2种造山类型,具有普适性,都与岩石圈加厚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928.
采用MOD16A2GF/ET产品作为广州地区地表蒸散发(ET)数据,结合Landsat数据与广州市及其周边共38个气象站点监测数据,运用遥感解译等方法,对2000—2020年广州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地表蒸散发对绿地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广州城市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量非林地植被转出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等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地,一部分转化为林地。近20年来广州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内林地占比呈上升趋势。2) 2000—2020年广州年均蒸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与林地占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地表蒸散量的增减与不同蒸散能力地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存在较高的空间一致性。3) 2000—2020年广州蒸散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呈正相关,与气压、日照时数、风速呈负相关;但各气象因子与蒸散量呈显著及以上相关程度区域的面积占比偏低,不能解释为区域蒸散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4)由于森林生长周期、气候条件等原因,2000—2020年广州范围内地表蒸散量增加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变化在时间上并没有同步发生,表现出一定的...  相似文献   
929.
快速、准确获取不同荒漠类型的分布信息,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受光谱与分辨率等因素影响,目前关于不同荒漠类型信息提取研究存在明显不足。选择青海省都兰县作为典型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并结合多源数据对研究区荒漠进行了分类,对比评估了不同分类特征组合应用于3种机器学习方法(RF、SVM、CART)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1) RF的性能要优于CART和SVM,使用RF分类器并以光谱特征、雷达特征、地形特征、纹理特征为分类依据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整体准确度为95.68%,Kappa系数为0.95,FM得分为94.28%,获得的都兰县荒漠面积为29 039 km2。(2)在特征重要性得分评估中,海拔与VH对荒漠分类的贡献比较突出,其他特征则差异不大。(3)在使用光谱数据的基础上,雷达特征对识别砾质荒漠与壤土荒漠的贡献突出,而地形特征则更适用于识别其他类型的荒漠。  相似文献   
930.
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整理,我们认为目前学术界对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空间组织与空间布局成果较多,但现代物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成果并不多。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中,在研究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时对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的简单提及。本文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的表现和机理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物流业主要通过经济和政府两个视角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其空间布局促进了城市空间扩展,改变了城市用地结构及功能。最后,文章提出了关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