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533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533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1127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植被火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而基于卫星获取的活跃火(active fires)是探究人-火关系与活跃火发生机理、扩展机制的基础。相对于陆域活跃火,海上活跃火发生的时空动态及其强度、类型等研究较为薄弱。基于VIIRS活跃火和海洋地形等数据,通过分析中国东南海域活跃火发生的时间规律、强度特征、地形属性和距海岸线距离等特性,初步确定了海上活跃火类型界定体系。结果表明:(1)本区相同位置活跃火发生具有时序性。2015年前后两年内相同位置活跃火逐渐减少,且低纬地区更突出;而2015年前后三年内低纬地区活跃火发生强度稳定、高纬地区逐渐减少。(2)中国东南海域活跃火呈现明显的空间集-疏特征,即沿岸海域“条带状”聚集区、以曾母暗沙为中心的“团状”聚集区、南海诸岛周围的分散区。(3) 2012—2013年、2015年、2020年活跃火总强度与其月均强度变化一致,即其发生强度增强归因于活跃火的面状、分散发生;2014年、2016—2019年活跃火总强度与月均强度峰值不同步,即其强度增强归因于活跃火的点状、集中发生。(4)基于时空、强度和集聚特征,结合人类活动频繁区布局,将发生时...  相似文献   
862.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资料解释,将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青川-茂汶断裂以西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为韧性变形带,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为基底卷入冲断带,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为前缘-褶皱冲断带,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为前陆坳陷带,在构造变形特征上,各条断裂在演化上具有前展式特征,在松潘-甘孜构造带和韧性变形带构造变形强烈,形成推覆构造带等构造变形样式,在前缘-褶皱冲断带和前陆坳陷带,变形强度较弱,形成背冲断块或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西北部区域的变形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向南东方向渐变为塑-脆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在剖面上各条断裂所形成的深度向盆地方向逐渐递减。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分带性变形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板块构造背景的决定作用、多套滑脱层的控制作用和岩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63.
黔东前寒武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黔东丹寨南皋剖面和三都渣拉沟剖面前寒武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南皋剖面的Ba、Pb、Ni、Cu、Zn、Li、V、U等过渡元素和亲硫元素在多金属矿层和牛蹄塘组下部的黑色页岩中明显富集;三都剖面在相同层位也明显富集Cu、Pb、Rb、Ti、Ni、V、Th、Li、Cr、Zr、Sc等微量元素。南皋剖面的δU值和V/(Ni V)值表明老堡组硅质岩为正常海水的弱氧化环境下沉积物,而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表现出缺氧环境的特征。三都渣拉沟剖面的δU值和V/(Ni V)值表明该剖面的还原条件比丹寨南皋剖面强,暗示着水体也较它深,为缺氧环境,其间在老堡组硅质岩中有两个短暂的充氧阶段,进入渣拉沟组缺氧环境较稳定。除丹寨老堡组硅质岩和三都渣拉沟组中上部钙质泥岩U/Th值小于1,表现出水成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外,本次研究的两条剖面的其他黑色岩系的U/Th值都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热水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我们的研究剖面也可看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的Ni-Mo矿多金属的Ni、V等金属的含量是上地壳的9~10倍之高,U高达近百倍,可作地层对比标志层,即梅树村阶的顶界标志。  相似文献   
864.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杭州湾地区晚第四纪地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音频电磁-大地电磁测深法(EH4)具有不受高阻层屏蔽影响、性能稳定、轻巧便携、操作方便、施工简单和成本低廉等优点,非常适合浅层地质勘探。本文以杭州湾南岸新湾地区的EH4电磁勘探测量结果为例,论述了它在晚第四纪地层基底识别、岩性和沉积相划分、储层和天然气层判别等方面的应用结果。研究表明,EH4电磁成像系统获得的新湾地区晚第四纪地层电阻率-深度剖面,能够详细地反映晚第四纪地层基底连续变化情况,新湾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层基底为一凹凸不平的不整合面,变化极其复杂。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均不同,随着沉积物粒度的减小电阻率亦减小,因而借助电阻率的变化,可以大致划分沉积物及沉积相类型。通过单点电阻率曲线和电阻率-深度剖面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地下介质电阻率变化情况,气层厚度、气层与水层电阻率差值越大,气层在电阻率曲线上的显示越强,反之则越弱。电阻率曲线可以确定砂质透镜体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并判断出气层深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865.
川西会理一带出露的天宝山组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它们的SiO2含量为68.78%~76.96%,K2O含量明显大于Na2O含量,Na2O/K2O比值介于0.01~0.34之间,多属于流纹岩。酸性火山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高,Eu的负异常明显,Eu/Eu*=0.18~0.35。微量元素中Ba、Ta、Nb、Sr、Ti相对亏损。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A型花岗岩相似。酸性火山岩的εNd(t)值介于-5.32到-4.78之间,与地壳衍生的S型花岗岩相似,表明天宝山组酸性火山岩主要来自先存的地壳物质。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天宝山组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028±9Ma,属于中元古代晚期。  相似文献   
866.
山东青州地区黄土的粒度组成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中山地北侧的山间谷地及山麓地带广泛发育厚度不一的黄土堆积。对该区青州傅家庄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 并与黄土高原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北京现代降尘、剖面附近的河流相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青州黄土的粒度分布特征与北京现代降尘、黄土高原黄土非常相似, 与河流相样品则有很大的不同; 在整个序列中, 青州黄土粒度变化与黄土高原典型的风成黄土、古土壤一致, 黄土层颗粒粗, 古土壤层颗粒细。上述结果从沉积学的角度为青州黄土风成成因提供了证据。青州黄土的粒度组成特征及前人的研究表明, 青州黄土主要来源于沉积区以北的黄泛平原和莱州弯等地出露的海相地层, 其次是高空气流携带的西北内陆的远缘粉尘。   相似文献   
867.
地震辐射能量是关于震源定量的特征量,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是地震定量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本文基于点源震源模型,开展了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推导了计算地震辐射能量的理论公式,自主研发了一套利用远场垂直向P波记录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软件系统,能够快速测定全球范围内5.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为例,检验了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和软件系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为2.84×1016J,各台站地震辐射能量的分布与震中距和方位角都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说明使用理论格林函数法消除路径效应对地震辐射能量测定的约束效果较好;(2)汶川地震的能量震级Me为8.04,震源机制校正可以使能量震级测定结果的标准差更小,结果更稳定;(3)反演得到汶川地震的地震矩为8.97×1020N·m,转化为矩震级MW为7.9,Me比MW高0.14,说明汶川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偏高.(4)汶川地震的能矩比为3.17...  相似文献   
868.
根据2010~2013年实测长江口北支河道地形图,从岸线变迁、水下地形变化、深泓线摆动等方面分析了2010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河道的变化。结果表明:北支入口深槽南移至崇头侧,利于深槽稳定;北支入口至灵甸港逐步发育成弯曲河道,水道深槽走向趋稳;灵甸港至三条港断面缩窄,潮流归槽,水道趋于顺直;三条港以下河段,主要受外海潮流动力控制,深槽相对稳定;因此可对北支加以整治工程来充分利用其河道。  相似文献   
869.
国外海洋空间规划概况及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工作的概况.并结合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实际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在海洋功能区管理细则、功能区划分方法体系和功能区划实施管理方面的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70.
南海海域海水温度调查资料主要为BT资料和南森站资料两种类型,为比较两种资料计算的温度跃层三项示性特征的区别,本文用同一种温跃层识别、统计方法分别对两种类型资料进行了判别和统计,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南海冬、夏季跃层强度分布图。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调查资料在计算浅温度跃层强度和上界深度上有较明显区别,BT资料的温跃层强度计算结果大于南森站资料,温度跃层上界较南森站资料深,温跃层厚度亦有差别,但规律不明显。两种类型资料对深温度跃层三项示性特征值的计算结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