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16_32赵梅枝;4-5双面联采块段边角在矿井中的实践图玉波;王保忠;七煤集团新强煤矿,七煤集团新强煤矿 154600,154600炮采;;双面联采本文简要介绍了双面联采块段边角在矿井中的实践。0化工之友Friend of Chemical Industry10TD853B021364B;B021_364图玉波;6试如何控制商品混凝土  相似文献   
23.
Ce同位素——一个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样品的精确测定,获得了国内首批Ce同位素数据。所获的资料表明,自然界岩石、矿物中的Ce同位素组成有足够大的变化,在地球化学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器,它可以揭示其源区的LREE分馏作用特征和源区环境的性质,Ce同位素在研究漳矿产与洋是底环境方面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4.
在举国上下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进军声中,省革命委员会召开了全省气象部门学大寨、学大庆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这是我省气象部门一次空前规模的群英盛会,是贯彻新时期总任务的动员会、誓师会。三百多名代表欢聚一堂,畅谈了形势,交  相似文献   
25.
26.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征较显著,表现为自矿区中心ZK0001,向南西方向具有Cu+Au-Cu(Au、Ag)→Cu(Ag、Au)-Cu(Ag)的分带特征。同时,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从0线开始至31线(北东→南西)具有Mo、Cu→Mo(Cu、Au)→Cu、Au(Ag、Mo、Pb)→Pb→Pb、Zn分带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和热源位于0线附近,成矿流体是以0线、7线一带向四周运移,并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特点。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分带特征研究,建立了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27.
28.
研究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非均质性的动态演化特征,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意义重大。扶余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综合含水率已超过90%。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发该油藏,调动剩余油潜力,有必要针对储层的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选取不同含水期密闭取心井的物性、薄片、电镜、压汞及粒度等分析化验资料,通过详实对比分析储层不同含水期的物性和非均质性变化特征,得到了储层高含水期非均质性相关参数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扶余油田储层非均质性随含水率上升而逐渐减弱,呈现出由低含水期的中孔、中渗储层向高含水期的中高孔、中高渗储层演化趋势;注水开发对孔隙半径影响较小;储层碎屑颗粒在低含水期以接触式为主,中高含水期转变为孔隙-接触式、接触-孔隙式接触,高含水期以孔隙式接触为主。  相似文献   
29.
一、前言 我国曾研究了克山病的地理流行病学规律,发现克山病在我国的分布十分有规律,而且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很密切,即克山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由东北到西南一条相当宽的条带内,由此向西北和东南两侧即过渡到无病环境。因此,我们按克山病的分布特点,将我国划分三个带,即病带和处于其两侧的西北非病带和东南非病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带与非病带都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类型的自然界线相吻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