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373篇
地质学   743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人工增雪飞机(双水獭)于1987年冬季在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采集的7次层状云云水水样,分析研究了Na~ 、k~ 、Ca~( )、Mg~( )和Ag~ 等五种化学成份的离子浓度及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2.
颗粒运动及其数理简析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根据大量的野外观测和沙(雪)颗粒运动动态摄影的资料,分析地球表面上气流带动的各种固体颗粒的主要运动形式——振动、滚动、滑移、跃移和悬移的物理图象中力的作用,给出其主要运动参数的表达式,建立各自简单的数学模型。特别对跃移运动还给出模拟轨迹方程。该模型与实际拍摄的轨迹相对比表明,较之以前风沙物理研究者模拟的跃移轨迹要好。文中首次提出的滑移概念,即振动、滚动和滑移三种颗粒运动形式代替以往分类的蠕移、跃移和悬移运动形式更准确和清晰。文中还明确回答了第一颗砂粒是怎样起跳的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前我国的人工防雹作业已普遍采用三七高炮,选择适宜时机,向云体的适当部位发射适量的碘化银炮弹,影响雹云的发展过程,达到抑止冰雹生长的目的.同时,随着雷达探测雹云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根据雷达回波识别雹云的结构和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雹云,冰雹在云中的生长过程不尽相同,因此,为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效果,必须注意对不同类型的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防雹理论和各地的实践经验,对五种类型雹云作业方法的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5.
106.
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海相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与其有关的油气、盐卤、天青石及硬石膏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层位。笔者于1981—1985年间在20万km~2范围的盐类矿产普查工作中,采集了近150件零星样品进行碳、氧、硫稳定同位素分析(图1),积累的数据展示了在极其复杂的地史背景下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物质交换效应及同位素分馏,形成不同元素在不同层位(地质体)的丰度特征,拟结合  相似文献   
107.
滇东南沱冰期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全 《沉积学报》1991,9(3):130-138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滇东南沱组紫红色杂砾岩的特征,认为它不是冰碛岩,而是泥石流堆积物。其形成环境以小江断裂为界,可大致划分为泥石流沟和泥石流扇两个亚相。古气候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沱冰期很可能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提出了一种钭地心笛卡尔坐标系中一地面投影到旋转椭球面的快速迭代解法。并由此点的地心笛片尔坐标协因数阵导出此点及其到椭球面投影响的坐标全向量协因数阵,用以计算椭球高及相关方差。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