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516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利用地震短临阶段孕震区内普遍出现的大气-地面增温异常来进行短临地震预测,是近年来我国地震科技工作者进行短临地震预测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对地面增温异常的监测多数是通过分析气象卫星云图的热红外辐射异常来实现的.而气象卫星星载辐射计测到的是各种下垫面(包括海面、陆面和云顶)的红外波段辐射特征和强度.所以,当孕震区上空有较厚的云层时,云图资料就无法反应该地区地面增温现象,自然也就无法用于地震预测.根据我们对我国东部1988~1999年期间里氏5.0级以上地震的GMS卫星云图分析,有多于50%的GMS云图资料因为孕震区有云而无法用于我们的研究.因此,尽管15年来的研究和试报实践证明,用卫星红外异常作地震短临预测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武器,但单用卫星红外云图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为了弥补气象卫星资料云图上述的不足,本研究中心,自2003年5月开始引入了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该资料多用于气候分析,而将它用于地震短临预测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3.
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富蕴县境内的晚古生代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的安山质岩石具有与埃达克岩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具有较高的Al2O3,Na2O和Sr含量以及Sr/Y比值;明显亏损重稀土和Y,它们的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Sr正异常,同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埃达克岩共生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则与富铌玄武岩一致,表现为Si过饱和及富Na的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Nb,TiO2和P2O5含量,并富集高场强元素。由于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岩的形成均与板块俯冲有关,因此,它们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在早-中泥盆世向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发生了一次洋壳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24.
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4,他引:23  
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了一套保存十分完整的蛇绿岩,岩石由放射虫硅质岩、枕状玄武岩、辉长辉绿岩和变质橄榄岩组成。这套岩石是羌塘中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蛇绿岩组合。  相似文献   
25.
胶辽地块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的重要组成,处于北倾的大别-苏鲁构造带的上盘。过去近十年来提出的几个关于东北亚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模型涉及到了胶辽地块。本文主要利用我们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获得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结合华北克拉通东部野外地质调查的野外第一手资料、我们获得的渤海湾盆地中的中生代构造资料以及其它研究人员的SHRIMP定年资料,系统建立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的构造变形过程,并讨论相关构造模型或构造问题。最近SHRIMP定年研究发现,胶辽地块中古元古代地质体经历了~160 Ma的重熔事件。CL和BSE图象显示,在辽南新太古宙地块附近丹东花岗岩体的两个样品LJ023和LJ030中发现一些167~157Ma的自形岩浆锆石和围绕年龄大约为2100 Ma核部锆石的岩浆型锆石环带。这次重熔事件很可能为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原地重熔。丹东岩体呈NE走向排列,经历了强烈的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和随后NNE走向的褶皱变形。本文以丹东地区为例,准确确定了这些变形的年龄。根据辽东半岛东西向剪切带中白云母K-Ar和~(40)Ar/~(39)Ar年龄,第一幕变形界定在195~193 Ma之间。根据野外侵入体与变形叶理之间的关系,丹东花岗岩遭受的第二幕变形发生于153~145Ma之间。第三幕变形,也即为NNE向走滑作用,约束在135Ma~95Ma  相似文献   
26.
基于Matlab的水准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Matlab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应用于测量工程的数据处理。具体解决变形监测中水准点是否稳定的判定问题。并通过计算实例说明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7.
富铌玄武岩: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富铌玄武岩是一类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岛弧玄武岩。与正常岛弧玄武岩相比,它具有硅饱和并富钠的特征;同时具有相对高的Nb(一般>7×10-6)、TiO2(1%~2%)和P含量,以及低的LILE/HFSE和HREE/HFSE比值,并富集高场强元素;它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显示了弱的Nb、Ta负异常(有时出现弱的正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比值小于2(但很少小于0.7),它是由受埃达克质熔体交代过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于富铌玄武岩与埃达克岩是大洋板片俯冲作用的直接产物,因此,通过对该岩石组合及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流体和熔体的研究,不仅可以查明洋壳俯冲作用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还可以阐明洋壳俯冲及壳幔相互作用,具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8.
利用严格成像模型生成虚拟格网点,采用与地形无关的方案解算遥感影像RPC参数,并利用天绘一号卫星高分辨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RPC参数的拟合内符合精度很高,完全可以替代严格成像模型。  相似文献   
29.
袁才 《地质与勘探》2016,52(1):182-190
目前常用的古构造图的制作方法为"厚度图法"和"断层平移法",这两种方法对断控圈闭为主的古构造恢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定量化的研究古构造生长发育情况。本论文首次将三维古构造恢复技术应用于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三维古构造恢复技术在应用时,避免了厚度异常现象,实现了去压实恢复,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古构造情况。该技术在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A"构造的应用,达到了定量分析古构造发育的效果,并且认识到了A构造在关键时期T32时期古构造幅度较小,后期构造幅度增大是A构造充满度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朝鲜半岛平南盆地中元古代岩浆事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朝鲜平南盆地翁津地区发育中元古代黄海群和同时期(称之为瓮津期)花岗岩,花岗岩体侵入于黄海群。本文采用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技术,对黄海群中的酸性火山岩及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试。获得的数据表明,黄海群中下部层位及上部层位的酸性火山岩分别在1235±5Ma和1203±7Ma喷发,由此说明黄海群的沉积时代应为中元古代,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古元古代;两个翁津期花岗岩体(翁津和黄衣山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251±22Ma和1248±13Ma,为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上述1251~1203Ma年龄的获得,表明朝鲜半岛发育中元古代岩浆作用,从而明确朝鲜黄海裂谷与华北东缘裂谷在时间上具有同期性,同时也表明中国华北与朝鲜在中元古代具有类似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