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法国海岸的命名色彩斑斓,充满了诗情画意,极富浪漫色彩,如“银白海岸”、“蔚蓝海岸”、“翠绿海岸”、“朱红海岸”等。这些色彩斑斓的海岸,充分体现了法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无不显示出法兰西民族的智慧和浪漫。“银白海岸”位于法国的大西洋沿岸,主要指加斯科涅湾南段海湾及其毗邻地带。这段海岸北起纪龙德河口,南到与西班牙交界的比达索阿河口,全长约250千米。在法国漫长的海岸线上,这段海岸地势平坦,银色的沙滩连绵不断,在阳光的映照下,不尽的沙滩闪闪发光,真是美  相似文献   
112.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粒度、碳酸盐和磁化率的对比,结合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与多种粒度参数分析,详细讨论了研究剖面形成过程中物质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所反映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特征指示了湖泊水位的相对变化。在距今约38.2 ka BP(14-C年代,未校正。下同)左右,沉积记录指示古湖泊的范围和水位已达到剖面位置,之后湖泊继续扩张、水位波动上升;在距今约35.5 ka BP,粒径有一突然变细又变粗的过程,可能为一次较快速的湖面波动;在距今约35.5 ~ 33.3 ka BP之间,沉积物颗粒较粗,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值低,揭示湖泊水位较低。距今约33.3 ~ 27.1 ka BP之间,沉积物颗粒较细,碳酸盐含量较前一阶段高,表明此阶段湖泊水位相对较深,但粒度、碳酸盐和磁化率等指标也记录了三次较明显的湖泊快速但短暂的退缩过程;在距今约29.7~28.3 ka BP,沉积物颗粒最细,指示了此时期可能为湖泊水位最高期。从距今约27.1 ka BP开始,沉积积物颗粒明显变粗,揭示湖泊进入到退缩期,距今约18.1 ka BP,粒度指标的变化和上层的盐壳指示湖泊进入快速盐化阶段,之后湖泊退出剖面所在的位置,此后研究区湖泊水位再也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相似文献   
113.
矿物在油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矿物组成对煤岩样品的模拟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矿物以及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的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高岭土矿物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气态烃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碳酸钙(CaCO3)在中—低热演化阶段能抑制气态物质的形成,而在较高的热演化阶段则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主要的模拟实验阶段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低温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则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元素硫(S)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矿物介质不仅对气态产物的产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液态产物的产率也有较明显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和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中、低温模拟实验阶段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整个模拟实验的全过程中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均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碳酸钙(CaCO3)矿物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元素硫(S)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总被引:62,自引:33,他引:29  
在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地区,分布有两条世界瞩目的淡色花岗岩带。南带主要沿高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的藏南拆离系(STDS)分布,俗称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构成喜马拉雅山的主体。北带淡色花岗岩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单元内,又被称之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这些花岗岩多以规模不等的岩席形式侵入到周边沉积-变质岩系之中,或者呈岩株状产出于变质穹窿的核部。岩体本身大多岩性均匀,变形程度不等,但岩体边缘可见较多的围岩捕虏体,并在部分情况下见及围岩的接触变质作用,反映它们的异地侵位特征。上述两带中的淡色花岗岩在矿物组成和岩石类型上表现为惊人的相似性,主要由不同比例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5%)、白云母、电气石和石榴石等构成二云母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和石榴石花岗岩三大主要岩石类型。从不同地区的野外观察来看,二云母花岗岩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主体岩石类型,而电气石花岗岩和石榴石花岗岩主要以规模不等的脉体形式赋存于二云母花岗岩之中,反映前两者晚期侵位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上,这些花岗岩具有高Si、Al、K,低Ca、Mg、Fe、Ti的特点,接近花岗岩的低共熔点组分。绝大多数淡色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含铝指数,属于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为较大的变化范围,但总体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放射性元素U,而不同程度亏损Ba、Th、Nb、Sr、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总体上明显低于世界上酸性岩的平均丰度,且绝大部分表现为轻-中等程度的稀土元素分馏和不同程度的Eu负异常。传统认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原地-近原地侵位的纯地壳来源的低熔花岗岩。但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该花岗岩可能是从一种高温的花岗岩浆演化而来,其岩浆源区的性质或成因类型目前还难以确定。该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曾经历过大规模地壳物质的混染,并发生了高度分离结晶作用。因此,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首先是一种高分异型的花岗岩,是真正意义上的异地深成侵入体,而并不是原地或半原地的部分熔融体。这种以大规模地壳混染和结晶分异作用为特征的花岗岩系,在花岗岩的研究内容中还未被充分地讨论。以前根据相关信息认为这些岩石来自于沉积岩部分熔融的结论,只是较多地注意到了后期地壳混染和结晶分异作用的特征。即使这些岩石的原始岩浆将来被证明真的来源于沉积岩系的部分熔融,那以前的结论也只能说是"歪打正着"。根据形成年龄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将这些花岗岩划分为原喜马拉雅(44~26Ma)、新喜马拉雅(26~13Ma)和后喜马拉雅(13~7Ma)三大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对应印度-亚洲汇聚而导致的大陆碰撞造山作用,而后两个阶段同加厚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拆沉作用有关,对应青藏高原的全面隆升。根据这些淡色花岗岩的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还不能支持青藏高原存在广泛的中地壳流动的模型。相反,俯冲的高喜马拉雅岩系在深部的部分熔融及随该岩系折返而发生的分离结晶作用可很好地解释淡色花岗岩所具有的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15.
根据对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钻孔样品的粒度特征、总有机碳、碳酸盐、磁化率及年代学分析测试,探讨了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指出了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化指标的特殊性及其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云南腾冲地区末次冰消期(15830a B.P.)以来沉积环境与气候干湿变化历史.通过青海沉积物年代序列的重建和综合各物化参数分析得出,云南腾冲地区自15830a B.P.以来总体呈现冷湿-温湿-暖干-温和偏干的气候演变过程,并可分为4个阶段,即15830~12790a B.P.气候温凉偏湿;12790~4680a B.P.为温暖湿润期,湖泊水位高,气候湿暖,降水多;4680~312a B.P.气候特征呈现出从温湿到暖干气候逐渐演化,降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312a B.P.以来气候特征为前期温和湿润,后期具有暖干化特征,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叠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韩伟  卢进才  魏建设  张云鹏  李玉宏  李岩 《地质学报》2015,89(12):2277-2285
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东南缘尚丹凹陷的三条剖面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5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29±10~159±11 Ma,径迹长度在12.5±2.0~13.3±1.7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范围较宽、单峰的特征。反映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受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遭受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该时期抬升速率约为40~55m/Ma,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是研究区主要抬升期,油气系统遭受破坏。此后至白垩纪末,研究区阿木山组始终处于生烃门限温度内,且构造背景稳定,有利于油气生成。结合与北部凹陷带所开展工作(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年龄为90~113Ma),证明银额盆地中生代时期存在差异隆升,不同构造位置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为银额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熊大闰  邓李才 《天文学报》2006,47(3):256-267
利用一种非定常的恒星非局部对流理论,对球状星团中低光度的红巨星进行了线性非绝热脉动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对所有温度高于约5400 K模型的基音到4阶泛音都是脉动稳定的.随着恒星光度的增大,低阶泛音也变得脉动不稳定.对中低光度的红巨星,脉动稳定性非常低,接近中性稳定.因此他们将是不变星或非常小振幅的短周期变星(P<2天).  相似文献   
118.
大量研究表明,蓝离散星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密近双星系统的质量传输及双星并合、密集星场的恒星碰撞,以及包含双星系统的恒星间 (双星-单星、双星-双星)相互作用导致的恒星并合。与此同时,蓝离散星在各类恒星系统中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研究这类恒星的形成及演化成为追踪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化学演化及积分光谱性质变化的有效指针。  相似文献   
119.
3月30日,全省森工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省国土资源厅驻森工总局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凤琴在讲话中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迎接挑战,为森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强有力的资源保障。省国土资源厅助理巡视员李顶勋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0.
不同恒星系统(银河系晕、疏散星团、球状星团、矮星系)中蓝离散星所表现出的观测特性各不相同,这与恒星系统动力学环境及相应的蓝离散星主导形成机制直接相关。因此,分析研究蓝离散星的不同观测特性,也就成为研究蓝离散星形成机制、恒星及双星系统演化以及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