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湖冰遥感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综述了多光谱和微波数据监测湖冰冻结、消融及冰厚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运用MODIS和AMSR-E监测了纳木错2007/2008冬半年冰情.湖冰监测方法主要有阈值法和指数法.阈值法是根据冰水反射率、温度、后向散射系数等特征因子的不同直接区分冰水.精度较高,误差在5天以内.指数法主要是根据冰水波谱特性和极化特性.做波段运算后间接区分冰水.冰厚监测常采用经验公式法,用实测数据与反射率、极化比、亮温等建立关系式反演整个湖泊冰厚,此方法适用于特定的某个湖泊.冰厚识别是湖冰监测的难点,主动微波比多光谱数据更适合监测冰厚.从数据本身来讲,热红外、被动微波等高时间分辨率数据比可见光、主动微波等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更适合监测大面积湖泊冰情.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发展自动反演算法将是湖冰遥感监测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632.
谦比希铜矿位于中部非洲沉积型铜(钴)矿带上,是赞比亚铜带省上典型的沉积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性岩相变化及矿体中矿石矿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原始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同时指出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33.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90,自引:1,他引:90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农业的主要的土地退化问题,有关盐碱地的性质、范围、面积、地理分布及盐渍程度等方面的实时、可靠的信息,对治理盐碱地防止其进一步退化和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至关重要,提出运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来获取这些信息。基于地物光谱特征、野外调查建立的地物与影像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辅助,将常规监督分类法和改进的图像分类法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取了不同盐渍程度的盐碱地,即光板地14477.67hm^2,重度盐碱地52086.33hm^2,中度盐碱地86699.61hm^2,轻度盐碱地215001.7hm^2,占黄河三角洲总面积的近二分之一(47.4%),除此之外,水体,滩涂,非盐碱地等也作了区分。  相似文献   
634.
对淡水水体沉积物磷的环境生态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和领域进行了综述、评价;提出了尽快开展真正内源磷——地质成因磷自然释放的水环境生态效应研究,特别是天然条件下(如人为干扰少的源头河流),富磷河流水体主要初级生产者——藻类生态响应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5.
高庆华  孙哲庆 《地球学报》1991,12(3):101-113
本文在对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京—津—唐地区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文中指出该区自然灾害分布受控于自然环境系统,而构造体系的存在及其发展又是自然环境系统形成与变异的主导因素,该区存在3种主要构造体系。根据自然灾害分布和特点,本文将京—津—唐地区划分为3个灾害区,并简述了各灾害区的特点。文中分析了地球各圈层韵律变化的特点及在本区的表现,论述了发生于本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周期性。本文还论述了自然灾害系统的形成与地球运动及太阳系活动的关系。最后,作者对该区自然灾害发展趋势提出了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636.
南海表层水温场的时空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月平均表层水温(SST)、850hPa经向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距平(SSTA)场的时空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并探讨了SST的年际和长期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南海SSTA场分别存在着以全域同位相振荡和东南一西北向反位相振荡的两个主要模态.其中,前者是主要模态,以年际振荡为主,而后者则是次要模态,以季节振荡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南海中部的SST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在1981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由低到高的气候转变,而且南海中部SST的长期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在1950—2006年间增温0.92℃.相关和合成分析表明,南海SST的年际和长期变化可能是由南海上空的经向风异常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纬向变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37.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是研究植被与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通过在保护区内从海拔1 042~2 426 m的山地草原化荒漠带、山地干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采集的33个表土孢粉样品,结合对每个样点做的植被样方调查,根据孢粉数据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与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3个孢粉组合带的特征与各垂直带植被总体上有较好的对应;藜科和麻黄属花粉含量与样方植物盖度无明显相关性,这两类孢粉呈现超代表性分布特征,应该是随气流从低海拔地带传播到山地高海拔地带的区域外花粉;桦属花粉和豆科花粉与对应的桦木林及锦鸡儿灌丛植被群落有较好的对应;A/C比值和孢粉总浓度大小在区分森林带与草原化荒漠植被带时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蕨类植物孢子与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正相关,豆科植物花粉与温度正相关。由于山地地形因素引起的土壤、水分及光照度差异,在相同海拔高度的阳坡与阴坡形成的森林植被和中山草甸植被交替的过渡植被,因此孢粉组合中出现较多的花粉混合,进而降低了云杉和桦属花粉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这类木本花粉与植被之间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该现象在植物生态学分析中具有普遍性,但对表土孢粉数据在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运用山地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时,需要结合植被样方资料和沉积环境特征对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  相似文献   
638.
试论地球运动与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庆华 《地球学报》1988,10(1):1-19
各种地质灾害与自然灾害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构成相互联系的灾害系统。灾害系统受控于地球的运动与天体活动。现在地球的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推测灾害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研究灾害系统的规律,制定灾害预测和防御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39.
周骥  孙庆华  许建明  彭丽  叶晓芳  杨丹丹 《气象》2018,44(12):1612-1617
为了探讨短时高浓度与相对长时间低浓度下不同的PM_(2.5)污染过程对小鼠急性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不同影响,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n=6),使用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模拟不同的PM_(2.5)污染过程,分别给予轻度污染组(PM_(2.5)平均浓度为100μg·m~(-3))连续暴露72 h,中度污染组(PM_(2.5)平均浓度为150μg·m~(-3)),连续暴露48 h,重度污染组(PM_(2.5)平均浓度为250μg·m~(-3))连续暴露28. 8 h;每组设置空白对照组。暴露染毒结束后,采用试剂盒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构性一氧化氮合酶(cNOS)、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8(IL-8)。低浓度长时间的PM_(2.5)暴露组的CRP、cNOS、IL-8水平显著高于高浓度短时间暴露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cNOS的抑制水平为低浓度长时间组显著高于高浓度短时间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结论:相同暴露剂量下PM_(2.5)轻度污染持续72 h的健康损害比PM_(2.5)重度污染持续28. 8 h的对健康损害更大,PM_(2.5)中度污染持续48 h的健康损害次之,应重视长时间轻、中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当调整空气质量的预警标准。  相似文献   
640.
粤闽地区水化学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粤闽两省及其近海近年来2次强震以及6个中等地震水化学前兆资料,结果表明,中等地震与强震的水化学前兆异常在数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中等地震震前以中短期及短临异常变化为主,而强震前则超过三分之一的水化学测项出现持续1~4年的长趋势异常变化。同时研究表明,单凭水化异常出现的集中程度对未来震中作出预测是无统计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