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433篇
海洋学   21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少而又存在多个相互影响或关联的变量时,常用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不能全面考虑多个变量。为此,采用自适应MGM(1,n)模型—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针对一些地区气象数据较少甚至缺失的情况,以内蒙古正蓝旗的气象资料用Penman-Monteith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MGM(1,3)模型,模拟预测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规律,并与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结果表明MGM(1,3)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2.
青海共和盆地早全新世古风向重建及其对黄土物源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黄土与沙漠的过渡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受中纬西风与东亚季风环流的交替控制,曾发生大范围的沙漠进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潜在物源区。恢复该区地质历史时期的大气环流格局可为重建东亚地区的环境面貌、探讨黄土高原的物源区、检验东亚地区古气候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对高原东北部的古大气环流特征却鲜有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保存有一系列的古沙丘,可为古大气环流的重建提供直接依据。本文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一处代表性新月形古沙丘开展光释光测年研究,并通过其平面形态和前积层产状恢复了当时的古风向。结果表明:共和盆地的风沙活动自早全新世以来开始显著减弱,此时近地面盛行与现今风向一致的西北风。前人的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东北部在冰期时很可能盛行西风,并存在广泛的荒漠化,因而很可能是黄土高原冰期时重要的物源区之一。而本研究指示,该区的盛行风向在早全新世以来转变为西北风,且荒漠范围显著退缩,导致其全新世不再是黄土高原的物源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盛行风向和荒漠范围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这种变化,为理解黄土高原的粉尘物源在空间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上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文章基于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行业保障5个层面识别影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18个因素,通过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传递路径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8个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4级递阶结构,其中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市场营销手段和市场流通渠道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专利数、企业实力与数量、质量标准体系、生物资源种类与数量、技术创新能力、专业人才数量、市场监管制度以及行业组织发展是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水体质量、环境承载力、资金扶持力度以及科学规划与指导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基于分析研究,提出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海洋牧场建设,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文章在辨析和定义海洋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辽宁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态势,主要体现在过度捕捞导致的海洋生物资源衰退,陆源污染、养殖污染和油类污染导致的海洋水体环境污染以及填海造地和海岸侵蚀等导致的海岸生态系统弱化。进而,从公地悲剧理论、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4个维度做出具体的经济学阐释,阐明海洋生态系统恶化态势与经济开发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冲绳海槽异常地幔与地壳性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东海冲绳海槽,位于琉球岛弧-海沟系的陆侧,为半深海弧后边缘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作了一系列实际调查和专门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海槽地壳演化的认识.但在探讨海槽深部构造时,均未论证异常地幔的存在;在剖析槽底地壳性质时,认为已出现新生洋壳或认为属过渡型地壳,分歧存疑之处颇多.在板块大地构造框架中,普遍认为边缘盆地是弧后扩张(形成新洋壳)的产物,但在冲绳海槽,地壳厚度明显大于正常洋壳,拖网取样采获大量中酸性岩石,从而对海槽的扩张成因产生了种种疑问.本文将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试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进而确定冲绳海槽在洋盆演化阶段中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26.
长江河口南汇嘴潮滩近期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汇嘴潮滩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地带,受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两股潮流的控制,近年来由于低潮滩促淤围垦工程导致其水流和泥沙运移、沉积和地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近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及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资料,分析了南汇嘴潮滩近期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1998年为淤涨期;1998-2003年为冲淤调整期;2003-2005年呈现向外淤涨的趋势。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潮滩海洋动力作用、长江入海泥沙变化及近岸海岸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27.
长江口北支强潮河道悬沙运动及输移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崇明北侧岸滩的自然淤涨和人工圈围,北支河道显著束窄,"喇叭口"顶点位置下移。在新的地形及流域来水来沙变异背景下,作为长江河口的分支强潮汊道,其悬沙运动与输移特点值得探讨。根据2010年4月小潮至大潮连续8 d的半个半月潮水沙观测,结合多年不同河段水沙观测数据得到的含沙量过程曲线显示:整个河道潮流强、含沙量高,含沙量过程曲线呈 "单峰-双峰-单峰"的变化特点;河道悬沙的输移以平流输移和"潮泵输移"为主,以"喇叭口"顶点为界,上游段河道平流输移占主导地位,"潮泵输移"次之;下游段"潮泵输移"占主导,平流输移次之。净输沙总量呈:上段河道向海,下段河道向陆,在"喇叭口"顶点附近存在一个泥沙汇聚的最大浑浊带区域。  相似文献   
28.
揭示极端天气影响的红树林潮滩潮流能量耗散过程是理解生物海岸演变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核心内容。以北部湾防城港东湾白骨壤红树林潮滩为例,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获取区域2020年8月连续6天的水动力和白骨壤红树林下垫面植被实测数据,分析白骨壤潮滩近底层动力响应台风“森拉克”的耗散过程。结果表明:1)正常天气涨、落潮期间,自光滩到白骨壤红树林林内近底层湍流动能变化具有潮汐不对称性特征。涨潮期间光滩—白骨壤红树林边缘、白骨壤红树林边缘—林内潮流挟沙能量分别通过泥沙沉降以及搬运泥沙两种方式沿程消耗,落潮期间潮流挟沙能量主要以泥沙净沉降的方式消耗。2)白骨壤通过其潮滩表层向上发育长约10 cm的呼吸根以降低湍流垂向紊动;红树林边缘的枝、叶通过影响水平方向上的水流动力,致使潮流挟沙能耗降低。3)与正常天气比较,台风“森拉克”期间东湾自光滩到白骨壤红树林林内近底层水体流速无明显变化,但流向偏转幅度明显变大。同时湍流动能的耗散率和用以搬运泥沙为主的潮流挟沙能耗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29.
现代水下技术在我国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水下工程技术随着各国科学水平的提高而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从水下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及特征着手,分析了现代水下技术在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现代水下技术的基本进展及趋势;评价了国内水下工程技术及装备水平,同时展示了我院近十年来在现代水下技术与装备和开发、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实力;最后分析了国内水运工程建设发展对水下技术的挑战,以及发展我国现代水下技术装备开发研究所面  相似文献   
30.
动态Kerr黑洞的量子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Kerr黑洞的事件视界是旋转对称的,不是球对称的,它的位置,角速度和Hawking温度不仅依赖于时间,而且与极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