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91.
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diment sample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432 samples in total) and flow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 tidal flats in the mouth-bar reg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in July 2005, July 2006 and May 2007.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a particle sizer, resulting in the sediment distribution. The grain sizes and related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were presented in a ternary diagram. The sediment mainly consisted of sand, silty sand, sandy silt, sand-silt-clay, silt and clayey silt. And sand skeletons and clay matrices were found. At Nanhui Shoal, silt skeletons could be identified as well.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per shoal. Although some depth dependencies were found per shoal, no general relation was fou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sediment located at these tidal fla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was mainly composed of sand, silty sand and silt. The median grain size in sediment was relatively complex with a range from 2.5 φ to 8 φ. The distributions of sorting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1 to 2 were in agreement with median sizes. It was suggested that sediment of the tidal flats was coarser and better sorted or finer and worse sorted. The skewness in sediment distribution varied from 0.1 to 0.8.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sorting coefficient and skewness in sediment at Chongming Eastern Shoal, Hengsha Eastern Shoal and Jiuduan Shoal were of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there were closely positive correlate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parameters. However, due to the loc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Nanhui Southern Shoal and Eastern Shoal, the values of sorting coefficient and skewness had relatively large distinctions. The tracks of sediment transport could b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sediment, which might reveal sediment transport controlled by two dominant hydrodynamic factors of current and wave. It was appreciable that coarser sediment with lower sorted coefficient was affected by dominant ebb current action and intense wave action resulted from rapidly dissipated wave energy. Moreover, due to the effects of obstructed branches, guided current and broken wave actions of the Deep Water Channel Project, grain-size in sediment located at two sides of the groyne was of uneve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892.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广大地名工作者在不断改进工作的同时,正在积极探索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地名管理工作的最佳模式。对于地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广大地名工作者,以及关心地名管理的人们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使地名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功能。一、正确定位地名管理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确定地名管理机构的归属。当前在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地名管理机构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这一要求,应将地名管理机构设置在建设部门,特别是规划管理部门,一方面能有效地使地名规划与…  相似文献   
893.
戴其文  赵雪雁 《地理学报》2010,65(4):494-506
以甘南州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例,构建以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和实施成本为参数的参与成本模型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基于生态补偿资金效率的考虑,构建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所有者的参与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受损风险为参数的空间选择模型,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对生态补偿区域进行选择,采用聚类分析将全州划为5大等级补偿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临界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或可能补偿区,并对各类补偿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构建生态补偿额基尼系数与生态补偿资金效率评价模型,分别评价了补偿额在受偿群体和补偿区域中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与不同等级补偿区的补偿效率。结果表明:①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4776.4元/hm2·a)和机会成本(621.3元/m2·a)作为补偿标准的上下限,结合参与成本确定甘南州草地生态系统补偿标准为1999.8元/hm2·a;②草地生态系统的补偿优先度与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呈现出吻合趋同的状态,即草地生态系统优先补偿区既是高效补偿区,又是重要生态区和生态脆弱区;③受偿者(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供给者)得到的补偿额有明显不均衡状态,而在补偿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上的分配却处于绝对平均范围内;④草地生态系统补偿区的优先等级次序与补偿效率吻合,即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先补偿区的补偿效率最高,每元获取的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38.18,是临界补偿区的14.68倍;次级优先补偿区的效率仅次于优先补偿区,每元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为21.02。  相似文献   
894.
飞雁滩是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黄河尾闾由刁口流路入海形成的黄河亚三角洲。自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入海后,飞雁滩岸滩发生强烈侵蚀后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形固定断面观测资料、2004年4月现场水文泥沙及沉积物取样资料为基础,地形剖面后退距离作为统计参数,并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潮流和波浪底摩阻流速的横向分布,从动力分布和沉积物结构方面解释了飞雁滩典型剖面的变化特征。30a来飞雁滩岸滩地形剖面经历了“快速后退侵蚀——慢速调整——波动触发”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其三角洲前缘侵蚀逐渐消失过程。沉积物抗冲性强弱是剖面蚀退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最大蚀退量水深范围与闭合深度。风暴潮仍是今后海滩地形剖面演变的触发动力。  相似文献   
895.
本文提出了一种白冠海面的小入射角星载雷达后向散射模型,模型包括海面非波浪破碎部分和波浪破碎部分的后向散射.在风的作用下,海浪破碎形成白冠,对星载雷达的后向散射信号造成影响.文中利用热带降雨测绘任务卫星搭载的降雨雷达(TRMM PR)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时空匹配数据集,拟合得出小入射角下星载雷达海面波浪...  相似文献   
896.
针对现有方法受类内多样性以及窗户间距较近的影响,造成漏提取和分割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面向窗户提取的WBSNet模型。根据窗户在影像上的密集分布特点,加入CEB模块,用于扩大感受野,减少了目标的漏提取问题。针对相邻窗户间距较近引起的分割不足现象,引入了一种特征提取模块,在保证细节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加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该文在自制的街景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和交并比分别达到了76.42%、91.34%、81.82%和70.46%,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7.
2021年5月21日大理漾濞6.4级地震中大量传统穿斗木结构农房遭到破坏。首先对灾区大量现役的传统穿斗木结构土墙围护房屋进行建筑结构概述,然后利用已有的二层穿斗式木结构模型,采用黏弹性阻尼器加固木构架榫卯节点,通过输入此次地震中漾濞台(距震中7.9 km)记录到的EW向地震波开展振动台试验,最后,结合农房实际震害,在分析试验结果基础上归纳总结房屋震害规律和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木结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漾濞地区该类房屋在地震中的振动特性,模型各层刚度和阻尼呈竖向不规则分布,木构架横向整体性高于纵向,层间耗能纵向以二层为主,横向比较均匀。无阻尼模型整体加速度放大系数在0.92~1.43之间,位移响应在输入地震动不大时以剪切变形为主,高烈度输入时弯曲变形增加,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基本完整,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阻尼器可为榫卯节点提供附加刚度和阻尼,安装阻尼器后模型各层耗能能力增强,测点位移响应峰值明显减小,试验范围内,输入地震动越大,层间位移角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898.
太行山南段矿山杂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闪长岩形成于125.2 Ma±1.4 Ma—126.9 Ma±1.3 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矿山杂岩体具有高 w(Sr)(557×10-6~985×10-6)和 w(Sr)/w(Y)(30.9~61.8)值,...  相似文献   
899.
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重要的海浪观测手段,研究其SAR图像海浪谱反演结果的精度,是其广泛应用于海浪观测的前提。欧洲航天局ESA (European Space Agency)的哨兵1号卫星(Sentinel-1)和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分三号卫星(GF-3)是目前在轨运行的两颗SAR卫星,利用两颗卫星的SAR数据反演海浪和风场参数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研究并对比了哨兵1号卫星SAR IW模式(Interferometric Wide swath)和GF-3卫星SAR条带模式数据海浪谱反演的精度。选取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海域和太平洋、大西洋近岸海域不同海况下的两卫星SAR数据进行海浪参数反演,将反演结果分别与欧洲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ERA-5数据和浮标海浪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ERA-5数据对比,Sentinel-1卫星反演有效波高和平均波周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d E...  相似文献   
900.
河口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径潮流交汇作用影响的悬底沙交换过程,直接关联最大浑浊带区域的拦门沙冲淤整治。利用2013年6月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小潮至大潮期间定点持续采集的共9 d逐时水文资料及表层沉积物等数据,分析了南槽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沉积动力过程。主要结果包括:(1)南槽最大浑浊带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优势粒级,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及偏态自小潮到大潮呈逐渐减小的特征。落潮时水体悬浮泥沙易发生絮凝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细,以极细粉砂为主;涨潮期间,受涨潮顶托作用,以细砂为主的水体粗颗粒泥沙易于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粗。(2)沉积物组分存在2种变化模式:主要模式为潮流作用及盐水絮凝引起细颗粒悬沙沉降,以粗黏土及极细粉砂为主的沉积模式;次要模式为径流作用下,细颗粒泥沙被冲刷,细砂比重增加,导致表层沉积物变粗,以中粉砂为主的沉积特征;其中径流主导了表层沉积物的短时间内变化,而盐度的变化决定了表层沉积物整体的粗细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