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大震发生时释放应力并对震源区及外围构造应力场产生影响,受汶川地震断层破裂方式和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也应表现差异特征,至今鲜有针对该科学问题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经过系统收集、梳理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数据与2008年汶川地震中强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资料,对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上地壳构造应力场进行厘定,通过与震前构造应力场对比,深入探讨了汶川8.0级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的影响,进而对汶川震后应力调整过程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变形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近地表至上地壳15 km深度范围,映秀—青川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地应力状态为逆走滑型,青川东北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至北东东向、应力状态转变为走滑型;15~25km深度范围,龙门山断裂带最大主应力方向仍为北西—北西西向、应力状态以逆冲型为主。汶川8.0级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地壳北西西向逆冲挤压的构造应力特征进一步支持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东西两侧刚性块体碰撞挤压、逆冲推覆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42.
蔡鹏  岳雄  李笑瑜  艾慧丽  戚文杰  杨文杰 《北京测绘》2021,35(11):1484-1488
以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无人机航测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基本能力实训和强化能力实训.基本能力的外业实训通过无人机地面站设置2D航线以获取垂直影像,内业实训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系统(Digital Photogrammetric Grid,DPGrid)软件生产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  相似文献   
43.
本文阐述了有机分子激发三线态,激发三线态能量传递的敏化作用,以及如何选择三线态敏化剂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4.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于祁连微板块下形成增生的柴北缘火山岛弧带之后,陆壳深俯冲的产物。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在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正向陆内俯冲”向“斜向陆内俯冲”转化过程中“斜向挤出”机制下折返的,开始折返年龄为470~460Ma,最后的折返时间为400~406Ma。折返构造很好地保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中,并且记录了广泛的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5.
戚建中 《江苏地质》1997,21(1):7-11
通过对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围岩、岩浆和构造三方面成矿条件分析,提出该区新生界覆盖地区金属矿产成矿潜力大致为:响水—淮阴一线以北浅覆盖地区主要预期类型为斑岩Cu(Au)、Cu-Mo矿床,金山式、焦家式和玲珑式Au矿,此外可能存在不同生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响水—淮阴一线以南为深覆盖地区,其中埋深在40—500m间的隐伏隆起是现实的找矿目标区,可以预期与宁镇矿集区、铜陵矿集区或利国矿田相类似的各类矿床  相似文献   
46.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0月对青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的调查,探讨了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桡足类27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27.85%。其中秋季种类最多,达24种;夏、春季分别为17种、10种;冬季最少,为8种。桡足类丰度年平均值为60.32ind/m3,其中秋季最高,达122.47ind/m3;春、冬季分别为68.48ind/m3、28.41ind/m3;夏季最低,为21.91ind/m3。从水平分布上看,春季桡足类丰度西部明显大于东部;夏季却呈现东部大于西部的趋势;秋季则是从近岸向远岸递减;冬季总体分布规律不明显,除站位ZD-QD255较高外,其它站位丰度相对较低。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的平均最大值都出现在秋季。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平均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丰富度指数平均最低值出现在春季。  相似文献   
47.
海洋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普遍关注,位列全球十大新兴环境问题之一。因其本身尺寸微小、数量庞大且来源广泛导致其危害远超普通尺寸的海洋塑料垃圾,加之在海洋水动力作用下的迁移和沉降导致其污染波及区域十分广泛。同时,微塑料自身携带的添加剂在海水中的释放、与金属、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等构成的复合污染物均会对海洋动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产生负面效应,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本文在简要介绍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兴起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海洋微塑料的典型来源、分布情况和污染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海洋微塑料与其他类型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环境行为效应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此外,本文对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8.
使用北斗三频观测值提取伪距多路径误差。分析表明,北斗伪距多路径误差达到m级,且变化较快,不能通过历元间差分完全消除,会对周跳探测及修复产生影响。提出一种改正伪距多路径误差的北斗三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新方法,能有效控制伪距多路径误差的影响,提高周跳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9.
构造活跃区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地应力是影响深埋隧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三维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夹角φ与侧压力系数KH耦合变化对深埋隧道应变能分布及岩爆倾向的影响。对不同地应力条件下深埋隧道围岩应变能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分析初步厘定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夹角、侧压力系数与隧道不同关键位置应变能密度的多元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夹角φ=45°左右时,隧道夹角变化对岩爆倾向性影响最大;最大水平主水平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垂直时,KH变化对围岩应变能密度影响最显著;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平行时,KH变化对围岩应变能密度影响最小。所厘定的多元回归方程已通过多条青藏高原及邻区典型深埋隧道验证,可用于快速评估夹角和侧压力系数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高效服务隧道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0.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系列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带东北段(茂县-绵竹连线东北侧)北川、平武及广元等地浅表层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相比发生了25°~69°不等的偏转,亦称地应力解耦。初步分析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的右旋走滑活动直接导致了区域内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解耦,且最大主应力方位向偏转角度与断裂右旋走滑活动量正相关。为合理解释这一现象,探讨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地应力解耦的机理,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汶川MS8.0地震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上的同震右旋走滑位移作为边界条件,首先模拟了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扰动应力特征,之后结合断裂带附近典型钻孔地应力测量结果,叠加该扰动应力作用,从力学机理上深入剖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扰动应力对区域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的影响,并对其附近不同构造部位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现象进行定量解释。初步结果表明:1) 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地应力解耦主要是通过断裂滑动产生的扰动应力对区域应力场的附加影响实现的;2) 在固定的断裂活动长度和摩擦强度情况下,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角度基本与活动断裂走滑位移量呈正比;3) 受汶川MS8.0地震影响,龙门山断裂带大致以茂县-绵竹为界,西南侧的宝兴-映秀-汶川一带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角度很小,基本与区域应力场一致,而东北侧的北川-平武-广元一带则发生角度不等的偏转,3个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平均偏转角度分别为65°、56°和29°,该角度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同震右旋走滑位移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