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广东深圳断裂带活动性的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演俦  孙建中 《地震地质》1991,13(2):138-146
深圳断裂带分布着一系列第四纪盆地,发育了以晚更新世河流相为主的沉积物,其厚度一般小于10—15米。它们的出现与断裂破碎带、岩溶地层分布及断裂早期活动有关。但是,未见错动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断层。从约180万年以来,断裂带内发育了四级夷平面和三级河流阶地。不同时期地壳相对升降平均速率估计为约0.04毫米/年至0.2毫米/年。 在第四纪地质时期,深圳断裂带总体处于区域性的间歇性抬升过程,断裂活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52.
353.
354.
东濮凹陷煤成气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天然气中氩同位素Ar40/Ar36比值,将东濮凹陷天然气分为3组:Ⅰ组平均Ar40/Ar36=477;Ⅱ组平均Ar40/Ar36=757;Ⅲ组平均Ar40/Ar36=1097。反映该区有3类天然气。据放射成因氩(Ar40放)的年代积累效应和东濮凹陷地化特征,笔者认为:Ⅰ组为第三系自生自储的油成气;Ⅲ组为石炭一二叠系含煤地层形成、运移富集于第三系地层之煤成气;Ⅱ组为Ⅰ、Ⅲ组的混合型天然气。估算出煤成气源岩年龄约为321Ma。  相似文献   
355.
沿淮地区的现代应力场及其对井巷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淮矿区,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对现代地应力场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且缺乏现代地应力测试技术。该区在现代应力场作用下,井巷工程稳定性破坏直接损失达千万元以上。因此,本文通过震源机制解,邻区的绝对地应力量测岩石圈层的构造应力与地幔对流情况,并结合遥感影象的共轭线性体构造的主应力轴方位解技术方法,较全面地分析、预测了该区的现代应力场特征。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在N30°—60°E范围之内。它是沿淮矿区井巷工程稳定性严重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是第一性的。  相似文献   
356.
东海西湖凹陷南端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区始新统—中新统地层内大套砂质岩储层发育,砂层厚度为2—30m。分析结果表明:具有一定储集和渗透能力的砂层主要分布在井深1900—3200m(C—1井、CH—1井深度可达3600m),即花港组和龙井组,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还有少量中砂岩。其中的细砂岩、粉砂岩具有粒度分选好,胶结物含量低(<10%)、孔隙、渗透条件好(φ为10—28%、k为<1—1800×10 ̄(-3)um ̄2);以次生粒间扩大孔、粒内孔、铸模孔和粘土矿物中的微孔及少量原生孔为其储集空间。胶结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和氧化硅胶结物。本区砂岩体储层物性除受原始地质条件、储集岩的成份、结构、埋藏深度等控制外,同时受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其物性降低,而骨架颗粒(长石为主)和胶结物的溶蚀改善了其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357.
针对空间大地测量及航天技术的需求.分析了提高SLR数据精度和数据量的技术和方法,讨论了在原有流动卫星激光测距仪TROS-Ⅰ的基础上对激光器、计数器以及控制设备等关键部分进行改造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58.
纵向裂缝与不均匀变形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复杂,久治不愈.综合国内外现有成果,对于路基不均匀变形,根据其成因,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不均匀变形技术与土工合成材料处治路基阳坡变形技术等处治措施.对于路基纵向裂缝,根据其不同分类与不同严重程度,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纵向裂缝技术、柔性枕梁处治技术、边坡分层加筋处治技术等处治措施;根据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特点与环境条件,从土工合成材料的强度特性、构造特性、耐久性及抗施工损伤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选择时的原则.结合青藏公路纵向裂缝处治工程,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病害施工技术,解决了该地区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时的工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59.
姚家车站剖面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部,是研究嫩江组一段烃源岩发育时湖泊沉积环境的一个典型露头剖面。通过测定和分析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特征分子标志物(Pr/Ph、伽玛蜡烷、C30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脱羟基维生素E和GDGTs)的剖面变化,讨论了嫩江组一段下部湖泊有机质组成及沉积环境特征。根据剖面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可将其沉积划分为2个阶段。剖面TOC含量为0.06%~3.98%,具有阶段Ⅰ高,阶段Ⅱ低的特征,主要受初级生产力水平和保存条件的控制。δ13Corg值揭示出沉积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内源。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剖面变化表明:嫩江组一段沉积期湖泊水体分层,下部水体缺氧,且阶段Ⅰ和阶段Ⅱ的上部湖泊水体缺氧已上升至透光带;湖泊下层水体盐度相对较高,存在短期快速变化。24-正丙基胆甾烷和24-异丙基胆甾烷含量的剖面变化揭示出嫩江组一段时期松辽古湖盆发生了海侵,但海侵是间歇性的,而不是持续的。分析认为:松辽海侵的发生与高盐、缺氧、分层的水体环境及油页岩的形成密切相关。尝试利用TEX86指标定量重建了嫩江组一段下部古湖泊水体温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在白垩纪基本处在亚热带气候区。  相似文献   
360.
京张高铁预选路线跨越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隐伏活动断裂的产状、活动性对高铁设计、建设和运营具有直接影响。针对盆地隐伏活动断裂的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地层剖面记录等方法,分析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特征,结果表明:(1)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由两条次级断层组成(F2-1、F2-2),二者大致平行分布,走向N56°E,倾角为50~70°,平面上,与地表出露段共同呈右阶雁列分布;(2)F2-1次级断层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10 m,其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大约0.12 mm/a,应是重大工程建设重点设防对象,次级断裂F2-2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30 m,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弱;(3)通过钻孔地层剖面记录与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比,CSAMT法与浅层地震勘探对基岩顶界面探测可靠有效,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该地区浅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探测效果显著,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电性异常体的形态和规模,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减少隐伏活动断层解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