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3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3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5篇 |
大气科学 | 161篇 |
地球物理 | 202篇 |
地质学 | 858篇 |
海洋学 | 281篇 |
天文学 | 49篇 |
综合类 | 91篇 |
自然地理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干旱区的年径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年径流的历史变化规律,依此进行径流预测,为干旱区的水利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藏南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的西延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西藏南东部和澳大利亚南西部新识别出的早白垩世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范围还未能得到很好约束。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西藏南东部浪卡子-洛扎以西、江孜、康马地区广泛分布的近东西向基性岩墙和少量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数据。这些以辉绿岩、辉长岩为主的镁铁质岩石属于碱性-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在地球化学上主要包括高Ti的洋岛玄武岩型和低Ti的大洋中脊玄武岩型,两者的εNd(t)值分别为(+0.9~+2.0)和(+4.6~+5.8)。这两种类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均与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内的对应类型可比,暗示它们与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一样,均形成于由地幔柱作用于大陆岩石圈引起的伸展背景,代表该残余大火成岩省的西延。本文研究结果使得现今保留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上的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残余面积接近50000km2。该大火成岩省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是引发研究区甚至全球早白垩世大洋缺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是青藏高原演化的重要构造事件,碰撞过程被记录在拉萨地块南部的晚白垩世到古新世的沉积-岩浆作用中。林周盆地的晚白垩世设兴组及其之后不整合覆盖的林子宗火山岩,是解析碰撞过程的重要记录。本文对设兴组最高层位的砂岩和玄武岩夹层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设兴组砂岩属于杂砂岩,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中酸性岩浆岩源区;锆石Hf同位素指示设兴组大部分碎屑物质来源于盆地北面的中部拉萨地块,少部分来自盆地南部的冈底斯岩基;砂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林周盆地设兴组是在98Ma之后接受沉积的。以夹层产出在设兴组顶部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强烈富集Ba、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显著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系列,与典型安第斯型玄武岩特征吻合。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锆石均为捕获锆石,其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限定了设兴组玄武岩的喷发晚于110Ma。综合分析表明,林周盆地晚白垩世时期为夹持在冈底斯岩浆弧与中部拉萨地块之间的弧后盆地,新特提斯洋壳晚白垩世俯冲到冈底斯弧和弧后盆地之下,大约在98~110Ma之后喷发到林周盆地的很少量中基性岩浆构成了设兴组顶部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夹层,是新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幔源岩浆作用。林周盆地设兴组(晚于98Ma)与上覆的林子宗火山岩(底部约为65Ma)之间呈大约33Myr的构造间断,可能代表了冈底斯弧的碰撞之前的隆升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994.
995.
996.
西藏北冈底斯巴尔达地区岩浆作用的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及Sr-Nd-Hf同位素约束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前人对西藏冈底斯中北部白垩纪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仍然存在很多解释。本文报道了位于北冈底斯(拉萨地块北部)东段巴尔达地区的岩浆岩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约束。巴尔达岩浆岩包括花岗闪长斑岩和安山玢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巴尔达岩浆岩侵位于~114Ma,是北冈底斯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典型代表之一。巴尔达岩浆岩两种岩石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花岗闪长斑岩的SiO2为64.45%~67.52%,全碱(K2O+Na2O)含量为6.23%~7.47%,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22,为兼具I型特点的S型花岗岩;安山玢岩SiO2为57.50%~62.15%,K2O含量为2.30%~3.60%,MgO含量为2.27%~4.40%。两种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和Ba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相比,巴尔达岩浆岩具有更高的εNd(t)值(-7.8~-6.8)和相对低的(87Sr/86Sr)t值(0.7094~0.7105),并且具有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4.2~+3.3)和相对年轻的Hf模式年龄(639~975Ma)。锆石Hf同位素数据和锆石饱和温度(768~818℃)均显示幔源物质在巴尔达岩浆岩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巴尔达岩浆岩可能是在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岩石圈断离背景下,由上涌的软流圈提供热量诱发岩石圈地幔熔融产生幔源基性熔体侵位到上部地壳,并引发周围酸性物质的熔融混合,混合过程中幔源组分的输入使S型熔体向I型熔体转化。 相似文献
997.
998.
新疆西昆仑造山带康西瓦含绿柱石白云母伟晶岩的地质特征与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康西瓦-大红柳滩伟晶岩带是西昆仑造山带重要的LCT型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密集区,其中康西瓦绿柱石白云母伟晶岩和大红柳滩锂辉石伟晶岩分别为矿带内具代表性的伟晶岩型铍矿床和锂矿床。该矿带受自然条件所限,研究程度不高。现有的对矿带中伟晶岩的研究主要针对大红柳滩岩体及大红柳滩锂矿床的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时代,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为220~210Ma,而对于康西瓦铍矿的研究成果很少。笔者在野外地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康西瓦铍矿床的地质特征,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康西瓦绿柱石白云母伟晶岩结晶年龄为(209±4.4)Ma,与大红柳滩锂辉石伟晶岩及大红柳滩岩体形成时代一致,反映了三者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同时康西瓦伟晶岩中锆石还记录了200Ma左右经历了一次热液活动和160Ma左右的变质作用。前人利用白云母~(40)Ar-~(39)Ar法获得康西瓦伟晶岩的年龄为185~156Ma,明显年轻于该地区岩体与伟晶岩中锆石、锡石及铌钽铁矿的U-Pb年龄,可能为康西瓦伟晶岩遭受变质作用使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体系发生热扰动所致。 相似文献
999.
面对近年海图测量逐渐由近海向外延伸的发展现状,其对水位改正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位改正是海图测量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对保证测量精度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实际测量作业中,在一些潮汐性质变化复杂的海域,采用传统水位改正方法面临设站数量多、难度大、易丢失、精度难保证等难点。针对测区潮波分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基于POM模式,采用"混合"同化法同化由T/P卫星测高数据反演的沿迹潮汐参数构建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潮汐模型,利用余水位的空间相关性,称之为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通过海图测量实例中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的应用,对测量成果精度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为海图测量在水位改正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而对保证测量精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以成土母质、土壤酸碱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湿度类型等5个生境因子为基础,建立湖南土壤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进行湖南土壤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区划,结果表明,湖南省可以划分为极敏感区、敏感区、中等敏感区、不敏感区和极不敏感区等5个酸相对敏感性分区,分别占湖南省总面积的2.15%、30.02%、55.01%、10.56%和2.2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