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64篇 |
地质学 | 162篇 |
海洋学 | 30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四位协同指标体系,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四位协同度进行系统测度。分析四位协同度的地区差距,对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科学预测。研究发现:① 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四位协同度呈波动性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四位协同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② 现代产业体系四位协同度区域相对差距与绝对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东部地区内差异与东-西部地区间差异均最大,其中超变密度差距是区域间差距主要来源。③ 现代产业体系四位协同度演进方式表现为邻近演进,低水平阶段向更高水平阶段跃升概率增大,整体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12.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早二叠世沉积期发育大面积的砂岩,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浊流等重力流砂体。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层理为主,单砂体厚度大,浊流沉积以粒序层理为主,砂泥互层频繁。通过陆相湖盆、野外露头剖面、岩心、测井等资料分析,结合重力流沉积背景下各成因砂体测井曲线形态、垂向的发育厚度、连续性及组合特征,确定了沙湾凹陷西斜坡受重力流形成机制、坡折带形态、坡折带古地貌和同沉积断裂的影响,重力流不呈经典的扇形。按形态可分为水道-湖底扇、扇形2大类。并从坡折带及平面形态和地震属性上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为沉积优势相带。砂质碎屑流沉积区虽是油气藏有利聚集分布带,但分布面积较广。进一步确定规模储层发育带,明确了“北河南扇”的沉积特征,为有利区的优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3.
夏季催化对流云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淮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外场试验"中3次催化作业过程,催化云和对比云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云的平均维持时间比对比云长51.2%,平均回波面积比对比云多17%,催化云每个体扫的平均总液态含水量要高于对比云,整个维持时间的总液态含水量高出对比云46%.从而认为:催化作业可以达到增加回波面积,延长回波的持续时间,增加云中液态含水量的目的.并且,从其中一组对比中发现,对流云催化作业要掌握好催化时机,对于处在减弱期的对流云,催化作业达不到增加含水量、延长生命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4.
115.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与人类进行矿产勘查的历史紧密联系,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成矿预测对勘查工作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特征是冲破学科的界线,立足于整个地质学的高度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方能在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有所创新。论述与总结了一些现有成矿预测新方法的特点,包括美国"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法、基于GIS的综合信息预测法及人工神经网络、多重分形等非线性数学预测方法。这为今后进行成矿预测时在方法选择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6.
针对传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仅利用光谱特征或者形态学特征的弊端,提出了一种融合光谱信息和形态学信息的多尺度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差分多尺度形态学序列特征与影像光谱特征构造光谱-形态学特征集,然后利用Hausdorff距离计算相邻像素的边权值并构造图模型,利用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完成影像的初始分割,最后结合分形网络进化的区域异质性准则完成区域合并。在该分割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对象的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面向对象的像元形状指数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分割方法在效果和效率上均优于eCognition 8.0和Meanshift算法,并且对象级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对象级像元形状指数特征明显优于传统的像素级特征。 相似文献
117.
在黏土层饱水带表达式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以长江中下游某研究区线性排列的5个钻孔数据为例,对湖区蓄水后剖面地下水位雍高值分别用卡明斯基法(KM)和结合水动力学法(BDM)进行了计算,结合毛细上升高度和基础埋深圈划出浸没影响范围,对比了2种方法在二元阶地浸没评价中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二元结构的细粒土层,且上下两岩层渗透系数相差达到104数量级时,二元结构的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地下水流动由潜水二维流转变为承压一维流,此时二元结构的下层更接近承压含水层的性质;渗透系数相差在100~104数量级以内,随着K1/K2不断减小,地下水位雍高值均减小,但是其影响长度却增加;上层含水岩层采用结合水动力学法(BDM)计算出的水位雍高值(平均值0.7m)明显小于卡明斯基法(KM)的计算值(平均值5.5m),圈划出的浸没面积是卡明斯基法(KM)圈划面积的91%,二元结构阶地浸没评价采用结合水动力学法(BDM)计算的雍高水位值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8.
太湖流域梅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了解和掌握太湖流域梅雨特性,对预测未来流域水文水资源情势变化,制订流域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1954~2009年共56年的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非参数统计方法和Morlet连续小波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太湖流域梅雨空间分布、长期变化趋势、丰枯变异和周期振荡等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6年来,太湖流域梅雨主要有两种分布型态,梅雨特征量中,梅期长度与梅雨空间差异度具有显著增长的趋势,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和梅雨集中度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太湖流域梅雨量在经历了5个阶段的丰枯变化之后,预计在2010年之后将进入偏丰期。 相似文献
119.
井间电磁(EM)成像系统的技术目标是实现井间电学特性的直接测量,并提供井间电阻率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从1997年开始,胜利油田与美国EMI公司合作,开展了E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主要是通过大型、系统的现场试验,在大井间距的条件下,进一步验证仪器的性能,进行油藏研究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分析;以系统的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加快成像处理方法和软件的开发;开展穿透金属套管井的EM试验,探讨金属套管条件下的电阻率成像方法。两年来,利用EMI提供的XBH2000型测量系统,对胜利油田典型的低电阻率砂泥岩剖面,成功地进行了3对井、10个井次的试验。试验证明了仪器性能的可靠,取得了测量重复性好、系统完整的井间EM数据.并反演得到电阻率成像,在分析井间油气分布和油层开采动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0.
围绕现有时间段编码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提出了一种时间段剖分编码方法:多尺度时间段的整数编码(multi-scale time segment integer coding,MTSIC)。该方法通过整数间形成的树状结构和大小排序,体现了不同尺度时间段间的先后、包含/被包含、相交等时间关系,最终实现了对多种尺度时间的统一整数编码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MTSIC的时间关系的计算方法,用以支持基于时间段剖分的高效计算与查询,并初步探讨了MTSIC的应用方法与前景。试验表明,MTSIC的实现方便可靠,与传统方法转换便捷,在查询计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