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为深入、全面、卓有成效地开展湖泊环境保护、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经多次反复搓商、协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遥感所联合组成中国湖泊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5年1月16日在京成立。该“中心”隶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防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成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9)
主要介绍了IP-S2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构成及系统特征,通过对系统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的详细说明,结合采集的数据特点阐明了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该系统应用于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多种辅助分析功能,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提供了一种快速多样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Monterado地区不同时相的美国陆地卫星图像处理,利用图像分类及图像分割技术分别提取该地区砂金矿开采信息,计算过采面积,实现砂金矿的动态监测,并利用遥感数据估算砂金矿的远景储量,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煤层定点水力压裂防冲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在掘进或回采前对冲击危险煤层的一次性卸压,达到区域防冲的目的,提出了煤层定点水力压裂技术。为了从理论上说明煤层定点水力压裂技术防治冲击地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通过建立煤层压裂力学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煤层定点水力压裂防冲的机制,认为煤层压裂通过增阻和降能2方面实现冲击地压的防治;提出了基于压裂效能指数In的压裂防冲效果评价方法以及关键冲击块临界体积的估算公式,为煤层压裂施工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最后,在华丰煤矿1412工作面成功应用该项技术,从现场观测、管路压力、微震事件和应力变化4方面验证了煤层定点水力压裂技术防治冲击地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以牡蛎壳-释氧复合材料为填料的渗透反应格栅去除地下水氨氮污染的效果及其经济实用性,开展了相关室内实验:采用高温加热方式对牡蛎壳进行改性,通过测定牡蛎壳改性后的比表面积判定其吸附效果;以过氧化钙为释氧化合物,将其与水泥、石英砂/牡蛎壳粒、钙基膨润土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粒径约1.8 cm球型释氧材料,采用静态实验研究不同原料配比的释氧材料的释氧性能;最后研究了两种不同粒径牡蛎壳粒-释氧复合材料修复地下水氨氮的效果及不同供氧方式下不同吸附材料修复地下水氨氮的效果及其经济实用性。结果表明:对牡蛎壳粒进行高温改性,牡蛎壳粒高温条件下会产生团聚现象,比表面积随煅烧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高温改性方式并不能有效改善牡蛎壳粒吸附性能;实验中制作的释氧材料在95天的实验期间,各实验柱的溶解氧量可以保持在18 mg/L左右,且在嗜碱菌作用下pH值得以有效降低,所制作的释氧材料可为硝化细菌长期在溶解氧低的地下水环境中生长提供氧气;以牡蛎壳-释氧复合材料为填料的渗透反应格栅通过耐碱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可以将氨氮浓度从50 mg/L降至约35 mg/L,不同粒径牡蛎壳粒修复效果差异不明显。使用牡蛎壳-释氧复合材料渗透反应格栅长期修复地下水氨氮,不仅可以达到活性炭及沸石作为骨架的修复效果,而且更加具有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以成都市茶馆游憩场点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市尺度和著名旅游地标、著名茶馆为中心的0.5 km、1.0 km等多级尺度下,对各茶馆子系统随机聚集维数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成都市茶馆系统具有空间随机聚集分形结构特征,而且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全市尺度下,以天府广场(城市空间分布中心和市行政中心)为中心,成都茶馆呈离心状态分布,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较弱。在0.5 km尺度下,以杜甫草堂等5 个著名旅游地标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以10 个著名茶馆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空间分布呈向心状态分布,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较强。在1.0 km尺度下,以著名旅游地标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多呈现双分形结构,随着尺度范围增大茶馆子系统分形结构特征发育趋于明显;以著名茶馆为系统中心的茶馆子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很强,因此著名茶馆是1.0 km尺度下的茶馆系统自我演化的聚集中心。案例证明分形理论可以在多种空间尺度下指示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20.
喇嘛苏铜矿区中酸性岩体的皮科克指数、里特曼指数、赖特指数,均指示其中酸性岩体属于钙碱性岩系的范围;分异指数平均值为77.57,说明岩体的分异演化程度较为彻底;固结指数平均值为12.01,显示出岩体的岩浆分异程度较高;长英指数和铁镁指数均反映岩体的分离结晶作用程度中等。在MF—FL分异趋势图上,样品点基本呈连续分布,说明岩体的演化是连续的;在w(Na_2O)—w(K_2O)关系图上多数样品点落入I型花岗岩区域,可以认为本区花岗岩应为I型花岗岩。岩体的TiO_2含量平均为w(TiO_2)=0.28%,远低于中国及世界同类岩石;在戈蒂尼指数与里特曼指数对数值的关系图上,几乎所有的样品点均落在消减带火山岩区,由此可以推断,本区斑岩体应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消减带上。在多阳离子的R1—R2关系图中,多数样品点落在地壳熔融花岗岩-同碰撞的花岗岩区,少数样品点落在其它区域,这说明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围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