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气象台预报位于天气预报服务第一线,加快发展气象台业务预报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着重分析省、地气象台预报技术发展的进展和现状,利用新一代业务技术体制专题研究报告和国外考察报告及近年国内发表的技术文献,作二次分析研究,评估技术发展现状,试图理清气象台预报技术今后发展的环境、发展前景的基本图像和某些规律,并就某些重要技术工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2.
目前,业务平台、预报制作系统技术已成为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发展的主要差距之一。本文从科学技术论的角度,研究气象台预报制作系统发展的历史及其发展的阶段性,归纳了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预报制作系统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基于“9210工程”和MICAPS系统的资料自动存储、整理、检索和历史天气图分析业务系统——基于MICAPS系统的数字化天气图及常规气象资料检索分析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该系统高度自动化、设计友好的功能和在业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全球地面降水月值历史数据集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溯  徐文慧  许艳  李庆祥 《气象学报》2016,74(2):259-270
全球降水历史数据是开展气候、水循环等研究的基础。收集整理全球12个数据源降水历史月值资料,通过站号、站名甄别不同数据源中相同台站,对344个通过相关系数、一致率、均值t检验、方差F检验的台站多源资料进行拼接,尽可能多地融合各套数据产品优势,最终形成全球降水历史月值数据集(CMA Global PrecipitationV1.0, CGP)。数据集重点解决当前国际数据产品在东亚地区站点稀少、同时应用多套数据应用门槛较高等问题。数据集收录3.1万个台站共计1.87×107组月降水记录, 4152个台站序列长度达百年。与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的全球降水数据集(GHCN-M V2.0)对比,CGP新增1万个站点、0.5×107组有效观测记录和1030条百年序列,其中141条百年序列通过多源整合技术获取。CGP的站点和数据量优势主要体现在东亚、东欧、西伯利亚等站点稀疏地区。基于CGP分析的全球降水时空特征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结果较一致。新增的数据虽然没有改变全球降水分布的总体特征,但对区域性的百年降水变化检测有一定影响。基于CGP的全球降水百年序列结果显示,20世纪前半叶全球降水量偏小,近20年是1900年以来全球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各纬度带、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降水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5.
根据全球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的1995~2004年模拟,分析了青藏高原大气黑碳气溶胶的来源、传输及沉降季节特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主要来自自由对流层和大气边界层的输送。相对于自由对流层的黑碳输送,紧邻青藏高原的南亚、东亚以及东南亚大气边界层的输送更有效,它形成了青藏高原由北向南、自西往东黑碳气溶胶浓度和沉降明显递增的基本分布形态。横跨欧亚大陆自由对流层的黑碳气溶胶由西向东向青藏高原的输送全年不变,夏季输送路径最北但强度最弱,冬季路径最南而强度最强。大气边界层黑碳气溶胶的输送受控于亚洲季风环流变化,来自南亚的黑碳气溶胶在春季越过孟加拉湾传输进入高原东南部,夏季则可翻越喜马拉雅山抵达青藏高原南部腹地;同时我国中部排放的黑碳气溶胶也在东亚夏季风向北扩展中驱动它从东向西往青藏高原东北部传输。从秋季到冬季,随着夏季风撤退,南亚黑碳源区向青藏高原传输衰退,东亚冬季风的反气旋性环流的南侧及西南侧的偏东风携带秋季我国东南部源区和冬季东南亚源区黑碳气溶胶向青藏高原东南部传输。受青藏高原明显的暖湿季和干冷季气候影响,干湿沉降分别主导了青藏高原冬季和夏季黑碳沉降,夏季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沉降总量大多超过8~10 kg·km-2,在高原东北部的最高值超过40 kg·km-2。冬季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沉降量最低,大部地区黑碳沉降低于5 kg·km-2。青藏高原黑碳沉降的冬夏季节相差约为2~8倍。  相似文献   
36.
对驻马店地区1990~1999年所发生的较明显的农业气象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干旱是影响驻马店地区农业丰歉的首要气象灾害,并分析了干旱发生频繁的原因,提出了防御干旱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7.
姜海泉  罗慧妮 《广西气象》2005,26(A01):92-93,96
气象台是气象部门IT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根据株洲市气象台多年的改革实践,总结出IT资源的整合具有三个层次:基于硬件的整合,基于软件的整合,基于人才的整合。整合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预报水平自组织进化系统——建立使短期天气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的自组织系统,通俗地称之为天气预报值班系统。该系统包括集成研讨系统,客观、公正的预报水平考评系统和自组织的人才系统,经过6年的业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效益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以高寒山区—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确定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模拟方案,率定分布式水文模型(DLBRM),并开发了RegCM3和DLBRM模型接口,从而构建了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模拟系统CRCHMS。结果表明,以RegCM3作为气象驱动数据的CRCHMS系统模拟性能优于以观测站点作为气象驱动数据的DLBRM模型,对莺落峡径流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校准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47和0.6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5和0.044 cm/d,相对误差分别为-0.4%和6%,纳什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22和0.36。  相似文献   
39.
新疆自古为我国著名的牧区之一,草原辽阔,草场类型繁多,有许多驰名中外的优良畜种。解放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牲畜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全国种畜基地之一,对全国蓄种改良和畜产品的供应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不及种值业。而且畜牧业生产条件也远比种植业落后,优良草场也不断被侵占,  相似文献   
40.
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形成了广为人知的赫南特冰期。该冰期的形成不仅诱发了显生宙第二大的两幕生物绝灭事件,同样使海水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受到强烈的影响,如海洋碳酸盐与大气CO2的循环受到扰动,全球海平面的降低促使水体逐渐富氧化,进而导致海洋水体Mo、S、U等同位素值出现波动,而冈瓦纳大陆被冰雪大面积覆盖则削弱了铝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并限制了陆壳放射性187Os、87Sr同位素向海水的运移。赫南特冰期的成因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被归结于风化作用、火山活动的增强或有机碳的大量埋藏等因素,但对冰期的成因机制与持续时间仍具有较多的争论,其原因很多,比如缺乏独立的生物地层单元同时能够控制浅水碳酸盐岩及深水泥页岩区,缺少转折界限处高精度的地球化学信息与全球等时地层格架下的对比,以及未能排除风化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热事件对古海洋与古气候重建时的扰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