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78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根据中苏气象科技合作计划安排,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专家代表团一行4人,于1989年7月28日至8月14日对苏联哈萨克、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三个加盟共和国的水文气象部门进行了访问和考察.应本刊之约,代表团中的3位同志就苏联中亚地区的天气预报、农牧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情况,向读者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对福建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3组锆石SHRIMP U-Pb和2组角闪石、钾长石~(40)Ar/~(39)Ar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8±1.5 Ma(n=34,MSWD=1.0),代表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同时获得角闪石~(40)Ar/~(39)Ar冷却年龄为100±11 Ma、102.2 Ma,钾长石的~(40)Ar/~(39)Ar冷却年龄为96.3±1.7 Ma、98.5 Ma。依据矿物封闭温度理论,估算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由锆石结晶至角闪石40Ar/39Ar体系封闭、再到钾长石~(40)Ar/~(39)Ar体系封闭的岩石冷却速率分别是40.7~67.1℃/Ma、116.9~216.3℃/Ma,显示岩石的冷却速率较大;由古地温梯度推算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结晶(101.8±1.5 Ma)至钾长石~(40)Ar/~(39)Ar体系封闭(96.3±1.7 Ma)期间岩体隆升剥露了约3 km,暗示地壳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快速隆升剥蚀作用。紫金山矿田深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佐证了紫金山矿田深部存在一个大岩基,并约束了紫金山矿田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单矿物的~(40)Ar/~(39)Ar年龄为矿区的隆升剥露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3.
The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ed climate impacts of the 2015/16 ENSO cycl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latest global climate observational data, especially that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trong El Niño event fully established in spring 2015 and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to one of the three strongest El Niño episodes in recorded history. Meanwhile, it is also expected to be the longest event recorded, attributable to the stable maintenance of the abnormally warm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since spring 2014. Owing to the impacts of this strong event, along with climate warming background, th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ese mainland reached record highs in 2015. Disastrous weather in various places worldwide have occurr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is severe El Niño episode,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h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North China, especially over the bend of the Yellow River, central Inner Mongolia, and the coastal areas surrounding Bohai Bay. Serious drought has occurred in some of the above areas. The El Niño episode reached its peak strength during November-December 2015, when a lower-tropospher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prevailed over the Philippines, bringing about abnormal southerlies and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a negative phase of the Eur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pattern dominated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 which suppressed northerly winds in North China. These two factors together resulted i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frequent haze weather in this region. Currently, this strong El Niño is weakening very rapidly, but its impact on climate will continue in the coming months in some regions, especiall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4.
东海新生代构造格架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海海域存在着二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秒同成因机制的新生代盆地,即发育在陆壳之上的东海陆架陆缘裂谷盆地和发育在过渡地壳之上的冲绳海槽弧后盆地。前者是大陆向洋蠕散时两次裂离而形成的,后者是洋壳向陆壳俯冲导致陆壳裂离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5.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以正常样品作对照,对患颤抖病的中华绒整蟹不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旨在为颤抖病病原的确定及诊断等提供参考,同时期望加深对河蟹发病机制及死亡过程的认识。结果表明,患病河蟹的鳃、心脏、肝胰腺、腹节神经等组织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浊肿、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鳃、心脏、肝胰腺、腹节神经是病原体感染河蟹的主要靶组织器官;河蟹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鳃、心脏、肝胰腺组织发生了严重病变,使其功能遭到破坏,这可能是导致河蟹发病死亡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6.
大庆油田扶余油层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储层特征不清以及缺乏科学的"甜点"分类方案,导致研究区"甜点"优选难度大。为了明确研究区储层特征以及"甜点"筛选方案,应用岩心物性测试、全岩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力学实验、高压压汞实验、测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物性和脆性指数计算模型,最终为明确储层特征和"甜点"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脆性指数集中在0.5~0.75之间,孔隙结构分为4类,Ⅰ类样品的孔隙度平均大于11%,渗透率平均大于0.7×10-3 μm2,以大孔为主,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5%,连通性最好;Ⅱ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9%~12%,渗透率主要为0.3×10-3~0.7×10-3 μm2,大孔喉减少,小孔喉增加,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0%;Ⅲ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8%~11%,渗透率主要为0.1×10-3~0.3×10-3 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60%,连通性变差;Ⅳ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小于9%,渗透率主要小于0.1×10-3 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小于60%,以小孔喉为主,储集、渗流能力最差。②结合物性、含油性、脆性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研究区经济"甜点"分类标准,Ⅰ类经济"甜点"的综合得分大于0.55,Ⅱ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4~0.55,Ⅲ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25~0.4,无效储层或干层综合得分 < 0.25,并且根据划分标准对井进行验证,发现该标准有效解决了根据测井判断储层是否含油所带来的误差。③沉积、成岩、断层相互耦合共同控制"甜点"的发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增加了储层非均质性,断层的存在极大影响了储层含油性。该研究成果建立的"甜点"分类模型为研究区"甜点"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为探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效果,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对《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实施期间的城市扩张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前中期,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呈现出明显的扩张,无论是扩张的速度还是扩张的强度,规划实施前期都比规划实施中期高,但整体的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较低,城市建设用地斑块的变异性较强。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现状来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程度较好,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来看,土地利用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有效的综合效益,但在土地的集约经营方面有提升的空间。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和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8.
139.
于2009年6—7月,采用对卫星影像图的分析和解译与实地样方、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分布、红树植物种类及红树植物群系进行了调查,红树林保护区共有真红树植物11科24种,有半红树植物10科12种,常见的优势种类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角果木、秋茄、海莲和榄李等。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群落、红海榄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角果木群落、正红树群落、海莲群落、榄李群落、杯萼海桑群落。文章简介了海南省保护区红树林引种修复现状,指出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红树林资源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而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因此红树林得到了更多的保护,退塘还林、植树造林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40.
中国大陆微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