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本文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下石炭统马角坝组顶部的铁质鲕粒的研究发现:铁质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圈层组成,核心成分主要是赤铁矿碎屑和石英颗粒,圈层厚度较小,整体呈胶状形态,由赤铁矿围绕核心呈致密板状平行排列,整体上结构一致;铁质鲕粒是在适合的pH、Eh条件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矿物碎屑转动时胶体沉积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潮间-潮下的浅水动荡环境,是大规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初始上升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
四川盆地三叠系杂卤石的时空分布、显微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聚钾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发育大量的杂卤石,具分布广泛、层数多、累计厚度大的特点。前人对杂卤石的微观结构及成因机制研究较少,影响了四川盆地杂卤石钾盐资源的勘查及深部化学开采。本次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结合薄片、电子探针、定量光谱分析及蒸发试验等方法,开展杂卤石的微观组构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杂卤石的分布与盐岩分布并不一致,杂卤石主要分布在广安—武胜、邛崃—浦江、长寿—垫江地区,四川盆地以发育“硬石膏—岩盐—杂卤石—岩盐—硬石膏”、“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两种成钾序列为主,微观形态以 ① 呈块状、片状、集合体状、不规则粒状与石盐、硬石膏共生;② 呈放射状、纤维状、花瓣状与硬石膏共生;③ 呈星点状、碎片状、港湾状与硬石膏共生三种为主。研究认为杂卤石主要有原生沉积及后生交代两种成因,“硬石膏—岩盐—杂卤石—岩盐—硬石膏”型的杂卤石应为从饱和含钾卤水中直接析出,“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型杂卤石为交代成因,杂卤石交代硬石膏,具明显的交代残余结构,钾石膏可能作为交代过程的中间产物。盐类矿物在沉积成岩—埋藏变形变质—差异隆升改造等漫长的过程中会出现溶解、交代、重结晶等改造和重塑,形成现今四川盆地含盐剖面的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24.
提出一种新的高精确度的方法来计算沉积旋回韵律,即以样品断面光学灰度参数作为韵律沉积变化的替代指标,利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通过最小二乘法、一阶差分法等数据处理后,定量计算沉积旋回韵律。对采自四川江油西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纹层藻白云岩样品进行研究,观察样品抛光面和薄片,确定藻白云石具有明显的潮汐沉积韵律纹层。应用此方法计算得出研究区样品共有217个潮汐层偶对,层偶对最大厚度为4.2mm,通过人工计数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这种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省时、更高效,可推广性高,同时也可应用于其它类型频段韵律旋回中。 相似文献
25.
塔里木东南缘安南坝地区新发现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组成。岩石SiO_2(70%)、Al_2O_3(15%)、Na_2O(3.56%~4.15%)含量较高;MgO(0.39%~0.59%)、Fe_2O_3(0.23%~0.36%)、FeO(0.76%~1.11%)含量、K_2O/Na_2O值(0.64~0.81)及Mg#值(19~27)均较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低(∑REE=28.81×10~(-6)~68.51×10~(-6)),(La/Yb)N=(46.27~98.27),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Eu(δEu=1.57~2.00)呈明显的正异常。岩石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高,Nb、Ta等高场强元素及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较低。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具有高铝型TTG和低重稀土元素系列TTG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可能是在榴辉岩相压力条件下,由加厚的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源区残留相主要为石榴子石、金红石(少量)及角闪石。LA-ICP-MS锆石U-Pb上交点年龄为2555±11Ma,代表了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的成岩时代,说明新太古代晚期是塔里木东南缘重要的陆壳增生期。此外,岩石中还获得了约2.44Ga、约1.96Ga的变质年龄,表明塔里木东南缘基底岩石在古元古代经历了2期构造-热事件的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26.
对南盘江地区进行野外石油地质考察,在中三叠统法郎组中发现液态油苗.该油苗位于云南省泸西地区,地表延伸长度超过12km.舍油层位的岩性为全黑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油气显示性质为液态油苗和稠油,呈褐黑色、褐黄色,多以浸染状、晶间孔型、溶洞型和裂缝型产出.舍油层的下伏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产2套累计厚度16m左右的油浸砂糖状白云岩.舍油层上覆地层法郎组上段为一套泥质碎屑岩沉积,该套地层的泥岩段中有大量油斑产出.液态油苗的发现显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7.
岩石的流变决定了地球各时空尺度的变形,是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键.岩石流变学的研究主要通过高温高压流变学实验和天然变形岩石的多尺度观测来实现,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文总结了岩石圈不同深度主要造岩矿物,包括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和云母的流变机制、组构类型以及地震学性质;介绍了岩石圈地幔橄榄岩、榴辉岩、基性麻粒岩、斜长角闪岩和长英质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和天然变形观测进展,包括流变学强度和行为、地震波速和各向异性等;以青藏高原为例,讨论了岩石流变学研究在解译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的定量化约束作用.将矿物变形组构与地震波各向异性相结合,有望在岩石圈流变学机制和结构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