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21.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用NCEP 40年再分析格点气象资料对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的年限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1)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时间前20年与后20年明显不同,前20年较晚为5月第6候,后20年则分别为5月的第4候和第5候,(2)除了第3个10年(1978-1987年)外,其余3个10年南海夏季风雨季的建立都比夏委风建立要早1至2候。(3)南海夏季风建立是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爆发性发展和东进的结果,4个10年孟加拉湾西南季风都在5月第3候及5月第4候有一个爆发性的发展过程,但它的东进速度及爆发强度却很不相同,这对南海夏季风建立时间的早晚有重要影响。(4)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前20年与后20年高低空环流形势相差很大,前20年与后20年相比对流层低层印缅槽较强而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对流层高层副热带高压中心移上中南半岛后北移距离较大,位置偏北,经过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发展来看后20年的环流形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2.
123.
伪随机m序列及其在电法勘探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序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伪随机序列,它最早被用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后逐渐被用于数字加密、同步和误码率测量等领域.由于该序列具有类似白噪声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频带宽等优点,基于它可以实现高信噪比电法勘探系统,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在电法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伪随机m序列的本原多项式,软硬件产生方法,及该序列的一些特性.然后系统给出扩频通讯里窄带干扰压制算法,这些算法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干扰压制算法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并提供了在电法勘探中该序列参数选取方法.最后详细阐述了该序列在电法勘探中的发展和研究进展,及每种方法中大地系统冲激响应公式的完整推导,以推进伪随机m序列在电法勘探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4.
地震干涉法或噪声相关法提供了走时层析成像的被动方法。然而尚不清楚的是所恢复的格林函数的振幅用于估计衰减结构是否可靠。最近建立的组合方程被认为是空间自相关(spatial autocorrelation,SPAC)法向衰减性介质的扩展,并已用于根据所恢复格林函数的振幅估计衰减结构。然而,该组合方程尚未通过进行数值和分析研究的明确检验证实。在本研究中,我首先对非均匀衰减性介质证实空间自相关法与地震干涉法之间的关系,然后借助该关系建立支持该组合方程的理论。该组合方程在假设(1)衰减弱和(2)台站间隔大于所考虑波长的情况下对均匀衰减性介质的推导证明是有效的。根据所得结果,应用地震干涉法估计衰减结构应在衰减弱的相对均匀地区进行。应用于非均匀地区的衰减层析成像仍需要在理论上研究。  相似文献   
125.
安徽霍山石英岩玉主要呈脉状产于大别岩群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燕山期二长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的脆性断裂构造中,由于产出规模小,矿体连续性差,在野外地质勘查中利用电法直接寻找石英岩玉脉具有较大困难。通过勘查石英岩玉脉赋存的硅化构造破碎带,间接了解石英岩玉脉的空间分布,可使电法勘探发挥最大效果。文章分析霍山石英岩玉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分布规律及其与围岩的电性差异,结合物探测试成果,认为利用电法勘探查明低阻硅化构造破碎带寻找高阻石英岩玉脉是一种较可行的地球物理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26.
上海城市日照与住宅朝向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贞  王行恒 《地理科学》1991,11(4):343-352
  相似文献   
127.
根据云南天文台1.2m地平式望远镜对近地卫星激光测距要求,以及对摩擦传动原理的分析和实际检测的结果,详细讨论了1.2m望远镜单点及多点摩擦传动的力学特性,以及由这些特性所决定的传动参数.得到在两点摩擦传动时,望远镜能够达到的方位最大角加速度为10°/s2 ,方位最大角速度5°/s,满足跟踪近地卫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8.
罗恒 《地质与勘探》2021,57(5):994-1007
张海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东南缘,是赋存于沉积岩中的浸染型金矿床。为明确该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在区内开展了典型矿床研究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研究表明,矿区赋矿地层为志留系新滩组含炭质粉砂岩及页岩;矿体受NEE向背斜和断裂构造联合控制;成矿与闪长玢岩关系密切,由近及远发育Cu-(Fe)→Au-Sb→Pb-Ag-Au成矿元素组合分带和矽卡岩型、微细浸染型、热液交代型等矿化类型分带。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Sb、Ag为主,各元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且峰值明显,能有效指示矿化带(体)的存在。据此建立了张海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经验证找矿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指导鄂东南美人尖-张海-凤头成矿带同类型金矿床的勘查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9.
岬湾砂、砾质海岸是海岛、海岸带重要的旅游资源, 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以浙江朱家尖岛东岸的5个代表性岬湾海滩为例, 基于2019年台风季节早期、中期及晚期测量获得的海滩地形和沉积物数据, 结合海滩近岸的水动力数据, 分析了砂质海滩和砾石海滩这两种不同类型岬湾海滩的沉积地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朱家尖岛东岸5个海滩在台风季节出现了不同的体积变化, 大沙里、东沙、千沙、乌石塘和小乌石塘海滩的单宽体积变化分别为11.93m3·m-1、-54.41m3·m-1、-19.75m3·m-1、2.19m3·m-1和-1.96m3·m-1。砾石滩较砂质海滩更为稳定, 无人类活动干扰的砂质海滩在台风季节侵蚀更少、变化更小。台风季节大沙里、东沙、千沙、乌石塘和小乌石塘海滩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47Փ、2.24Փ、2.64Փ、-5.96Փ和-6.03Փ, 粒径粗化和离岸输运是5个海滩表层沉积物在台风季节的主要表现, 砂质海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变化比砾石海滩要大。沉积物粒径、台风强度及台风期间的主要波向与海滩走向之间的关系、海岸工程这3种因素都可能对海滩在台风季节的沉积地貌动态变化产生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台风季节的海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人工岛作为一种新兴的海岸工程, 它的建设所引起的岸滩冲淤和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海南万宁市日月湾人工岛为例, 通过4期实测海滩剖面数据和多时相遥感影像, 分析了冬季波浪与人工岛联合作用对日月湾海滩冲淤变化的影响, 并结合海区波况, 探究了海滩冲淤变化机理。研究表明, 日月湾海区冬半年的平均有效波高与波浪周期明显强于夏半年, 且波浪强度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在人工岛建设前后变化幅度较小; 人工岛建设对海滩地貌变化有强烈影响, 海滩呈现出岛后淤积而两侧侵蚀的显著特征, 岛影区海滩不断淤积, 岸线向海淤进达200m, 甚至可能与人工岛相连形成连岛沙坝, 人工岛后两侧海滩侵蚀, 岸线向陆一侧蚀退最大距离达50m; 海滩在冬季波浪和人工岛共同影响下, 岸滩自北向南依次表现为稳定、侵蚀、淤积、相对稳定、略有侵蚀或淤积、侵蚀、淤积的冲淤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